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国梁祝之乡"汝南

[游记]"中国梁祝之乡"汝南

2008-05-22    live.com

8月18日

不老的传说———“中国梁祝之乡”汝南行

梁祝传说起源于晋代,距今1600年历史,传说的情节和流传的普遍说法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到书院读书,在曹桥与梁山伯相遇,二人话语投机,志趣相近,遂结芝兰之

好,同到书院念书。三年后,英台奉父命归家。梁山伯送别路上,祝英台用隐喻的语言向山伯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而憨厚的山伯一直未能领会。待到山伯醒悟,为时已晚,祝英台要被其父嫁给马家(马文才)了。梁山伯闻讯抑郁身亡,临死让家人把自己埋在祝英台出嫁的路旁。祝英台出嫁时,到了梁山伯墓前哭祭,撞柳树而死。

谈起梁祝的神奇故事、迷人传说,有几个中国百姓不熟悉呢?

2005年12月,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河南省汝南县“中国梁祝之乡”称号。初春,记者一行从汝南县城驱车30多公里向南,到梁祝故里马乡镇,一路上烟雨蒙蒙,似乎为我们寻访浪漫故事的源头增添了几许别样味道。

四省六地“申遗”抢梁祝

历经中国人近两千年的你传我承、精打细编的“梁祝”而今成为争夺的焦点———全国4省6地在联合申报“梁祝文化”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浙江省的杭州、宁波、上虞,江苏宜兴,山东济宁,河南汝南。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感慨:共同申报“梁祝文化”参评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内是个创举。

与“梁祝”沾亲带故的地方粉墨登场,风头最劲的是浙江宁波,上世纪50年代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风靡全国功不可没,电影中梁山伯是浙江会稽(宁波)人,祝英台是浙江上虞人,他们读书的地方在浙江杭州。而江南那湖光山色、草青水绿的环境,与梁祝那奇思妙想、亦真亦幻的风流韵事,似乎十分和谐。

梁祝传说起源于晋代,这是梁祝文化研究专家们的共识。汝南县文化局梁祝文化申遗的负责人崔流说,晋代,汝南郡的世族大姓因八王之乱等原因,知识分子、名门望族、商贾等四处逃亡,梁祝的爱情故事随着迁徙人群,传遍浙江、山东、江苏、四川、安徽等全国多个地区。“最终中国文联把汝南县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是因为这里是古迹‘最扎实’的地方。”

官道分开梁祝墓

“俺这儿梁祝故事可多了,梁祝就埋在村子的后面,这儿世世代代相传的歌谣就是: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马乡路两沿。西边埋的梁山伯,东边埋的祝英台。”记者一行来到马乡,村里的老人热情地拉住了记者。

汝南古称“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汝南马乡镇至今仍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过的村庄———梁庄、祝庄,还有马庄。梁祝共同就读的学校———红罗山书院至今仍有遗迹保存。梁祝墓、泪眼井、曹桥、鸳鸯池等一系列景点在绵绵不断地向游人诉说着这个缠绵凄婉的动人故事。

把梁祝墓分开的,是一条南北向的官道,当地人称其为京(洛阳)汉(武汉)古道。村里的人说,梁山伯临终前嘱咐家人把自己葬在马乡镇北的官道旁,就是想在英台出嫁时,再看她一眼,梁山伯葬在官道之西。祝英台死后,其家人把她葬在官道之东,和梁山伯墓一路之隔。为什么不是后来人们传说中的“合葬化蝶”?村民解释说,在古代,人们认为,没经明媒正娶的,就不是正式的婚姻,不能合葬。当地还传说在古代如果梁山伯与祝英台墓之间的官道三天不走人,两个坟就会长到一块去,可见梁祝爱情之深。

据说,出嫁前的祝英台曾向马家提出三个要求:“外穿红(结婚服),里穿白(孝服);在梁山伯墓前祭拜;第三个,到时候再说。”花轿到梁山伯墓前时,祝英台脱了“红装”祭拜梁山伯,然后撞树殉情,这也许就是她没有说出来的“第三个要求”。村里老人李新平说:“在北马乡的梁、祝墓地附近,古往今来就产蝴蝶,白的、黄的、花的。群众把白蝴蝶称为祝英台,黄蝴蝶称为梁山伯,花蝴蝶看作马文才。而且,总是白色的和黄色的相互追逐,花色的总离一丈远左右,老年人不让小孩捕捉黄白蝴蝶。”

更巧的是,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正好18里路,到和孝镇梁岗梁山伯的家,也大约是18里,因此有了“十八相送”;两家到书院的路都必须经过曹桥,所以叫“曹桥结拜”;英台被逼下嫁马文才,前往马庄又必经梁山伯坟墓,才能“哭坟化蝶”。老人熊应国说,马乡至今流传着姓祝的不嫁姓马的婚俗,祝马不通婚,两家前世因为马文才和祝英台的事情结了仇。

梁祝读书的地方———红罗山书院如今是一所学校,但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梁祝了。小学生们打着伞,冒着春雨,沿着梁祝“十八相送”的古道,聚集到梁祝求学的红罗山巅,追求新知,和着风声雨声,诵出了他们的读书之声。

转自:http://hanxumsn.spaces.live.com/Blog/cns%215EEDB53702C9E807%21145.entry3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