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缙云到丽水)括苍古道

[游记](缙云到丽水)括苍古道

2008-05-22    sina.com.cn

时候温、处两地的主要通道,瓯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
括苍古道
2006年09月06日
http://www.wzdsb.com.cn/gb/content/2006-09/06/content_397050.htm

古道蜿蜒在群山之间,在车船稀少、公路未建之时承担着交通要道的作用。

在连绵的群山中开凿出一条条通往温州市区的山道,有建于清朝的也有明代的,还有的甚至更加古远。现代文明修建了便捷的公路和桥梁,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将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古道于是成了上一代人的记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依旧碧连天,人们匆匆的脚步不再……

本版将陆续刊登条条通往温州市区的古道,缅怀悠远的历史,体验古人爬山越岭的风尘仆仆,见证那个时代的繁荣和热闹。

括苍古道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及缙云县交界的山间,是古时候温、处两地的主要通道,瓯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自古以来有多少从京城、省城来的朝廷命官以及商贾百姓从古道上逶迤而过,最后在古道的尽头——处州(今丽水)坐船,沿瓯江直下,进入温州城。现如今居住在古道两边的人们依然将之称为“官道”、“通京大道”等。1934年缙丽公路修通以后,此路废弃,再无远道过客。

“君不见冯公之岭摩苍天,危梁峻坂相属联。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视悬石势欲颠。下有飞泉泻鸣瀑,舂撞岩窦汇山麓。飞流溅沫冰雪寒……傍穿鸟道人踪绝,怪石虎踞苍崖裂。扪参历井路屈盘,九折羊肠车轴折……遐想太古开辟初,地隔东瓯擅一隅。山腰凿石自何代,要令海寓同车书。不知冯公亦何者,姓名宛与此山俱。我行适当三伏间,霪霖积潦行路难。家住太湖三万顷,烟波回想洞庭山。”这是南宋李洪在《前行路难冯公岭作》一诗中徒步括苍古道时所作的一首诗。

括苍古道接仙缙古道,从缙云东渡镇樊庄开始,一直到丽水市岩泉村为止,绵延横亘50华里。据丽水学院中文系退休教授赵治中所言,括苍古道据传筑于唐末宋初,当时的左迁处州司马、大书法家李邕提议于此地兴建道路。李邕曾两次到括州(隋开皇九年废郡,改永嘉郡为处州。开皇十二年,处州改称括州。)为官,第一次“左迁”括州,是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至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秋),官职为括州司马;第二次是在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至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九月,官职括州刺史。李邕提议后,商人冯大杲具体实施建造计划。

我行适当三伏间霪霖积潦行路难

走上括苍古道,是在9月2日下午。虽然已经不是南宋李洪所言之三伏天气,然恰值秋老虎肆虐,闷热不堪言。

缙云县东渡镇荆坑村,已找不到古道的痕迹,在村里转悠半天,惟见冯公庙依旧。荆坑是括苍古道必经之地,古时曾设置为“铺”(铺仅次于驿站)。村口有一弯石桥、一棵古树,历经沧桑见证着消逝的岁月。于是便顺着山势,一路寻觅,几度峰回路转到樊庄。

樊庄不大,和荆坑连成一片。村里人声寂寂。等了半天,才见一位老人好奇相问,听说我们要走“老路”去丽水,老人的表情流露出惊讶,他指着旁边一条小路说从这里上去便是。

这条小路仅一米余宽,一排紧闭的二层木楼立在路边,木门紧闭,锈迹斑驳,此处想必是古时商铺,只不过现如今人去楼空。商铺尽头便是山,有石阶整齐而上。山下石阶上,坐着一满头花白头发的阿婆,默默地注视着我们,而我们的目光却被她身下的一块大石头所吸引,莹黄如玉,闪烁似镜,这石头需要几代人的磨砺才有今日的如玉似镜?由于言语不通,无法向阿婆探问此石年月,只得悻悻上山。

从樊庄山脚一路拾级而上,皆整齐石阶,宽一米多,能走马过轿。古道从此开始保存极佳,几乎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古道两旁虽然树木参天,浓荫蔽日,我们却汗如雨下,转眼便湿了衣裳,气喘吁吁、两股颤颤。挣扎着上了一岭又一岭,到一山梁,山路趋向平坦,古道从长亭穿越而过,一寺赫然在目。度善禅寺面积不大,山门陈旧。黑地白字对联引人注目,摘录一幅如下:

左联:桂香时首台忝摄百为待理期无

女鬼

父母斯民

边注“光绪二十有七年,补用同知署丽水县事湘乡颜撰并书。”

右联:桃花岭遗迹重经半世奔驰知不免山灵笑我

边注“甲午年冬,余因公赴瓯取道括苍,曾经桃花岭;兹庚子秋仲捧檄篆丽水复涉此地,屈指寒暑递更,匆匆七

禾念

不胜今昔之盛,尘途仆仆中撰就一联,用以纪鸿泥爪痕云尔。”

山门和正殿之间有两口圆井,井水昏黄。此时正值午课,正殿中若干和尚正对着经书喃喃念经,山中一片宁静,惟有木鱼“笃笃”声悠远传扬。

不知冯公亦何者姓名宛与此山俱

过度善寺向上,山路转为陡峭,约半小时,至一村,古道边数间黄土房,倾圯颓败,一狗当道,甚是凶恶。房内转出一中年男子,神情木讷。我们向他打听路径远近,只见他口唇翕动含糊不清不知所云。

顺着古道一路上坡,忽至一山间平台。回望来路,只见石阶小路在绿树荒草中若隐若现,则不知已经翻过几座山峰了。

眼前又是一座村庄,这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大的村子了。

村口有7棵400年高寿的银杏树环绕生长,亭亭如盖。树下石凳石桌像山风一样清凉,在这里,两位10来岁的小女孩如天使般出现在眼前,让人眼睛一亮。女孩不是隘头村人,暑假到外婆家消暑未回。女孩们见了生人没有扭捏,大方地和我们聊天。这时,村口慢悠悠地走来一位身穿蓝衣裤的老人。在女孩子的“翻译”下,我们得知这里叫隘头村,村里人口不多,主要以种植玉米蔬菜等自给自足,稻是单季水稻。村口的这7棵树村里人把她们叫做“七仙女树”,他们坚信这是上天下凡的仙女,在此守侯着村庄。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年人居住在家。蓝衣裤老人姓樊,今年83岁,看起来很是健朗,只是少言少语,问十句答不上三两句。像许多古道边的人们一样,括苍古道在他们的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用两只脚板,抚摩过每一块古道石头,尽管现在有机耕路可以直通村头,摩托车等也可呼啸而上,而老人在晚年偶尔的几次下山,依然慢悠悠地走在古道上,看来一辈子的习惯也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

隘头也称为桃花隘,海拔690米,历来有“桃花云里过,隘头半天高”之说,古书说“一夫守之,百寇自废”,宋初,文学家杨亿(杨亿,公元974年~公元1020年,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把它比作“蜀之剑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天嘉二年(公元561年),陈大将侯安都讨伐缙州刺史留异的桃支岭(即桃花岭)之战;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大将胡大海、耿再成败元将石抹宜孙之战;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朱元璋大将李文忠败苗帅贺仁德之战;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清将玛哈达伐耿精忠部将徐尚朝之战;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石达开部将石进级大败清漳州总兵周天受的“银场之战”,均发生在此地。

离开隘头村,才下午4点不到。于是便打消了原计划在此地过夜的打算,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尽管太阳西斜,天气还是非常闷热,淡淡的昏黄笼罩着整个山野,古道几乎没有其他行人。寂静的山里有不知名的虫子使劲地吱吱叫着,美丽的蝴蝶体型硕大而色彩斑斓。

又走过一村名底隘头,这里的古道狭窄得仅搁下一只脚,路边长满了齐膝的荒草。又半个多小时,面前豁然开朗,一排青翠竹竿掩映着两三米宽的古道,在路的最高处,桃花洞三个硕大的铜字在阳光中很是刺眼,和周围的景色以及桃花洞的古香古色格格不入。

桃花岭,原名冯公岭,传为纪念开凿者冯大杲而取名,后因此坡上栽有桃花,更名为桃花岭。在温州、丽水两地家喻户晓的《高机和吴三春》一剧中,温州平阳的卖绡客高机和龙泉大户人家的小姐吴三春,谈了一场当时看来门不当户不对的恋爱,遭到了女方家属的全力阻挠,男主人公因为爱情吃尽苦头,后途经此地,恰逢三春出嫁,花轿抬至桃花岭,三春见高机疯癫,遂在岭上殉情自杀。高机见三春死亡,亦从岭上滚下……随着该戏的演出,桃花岭闻名遐迩,几乎取代了冯公岭。

在桃花洞里,有一寺庙,逢年过节善女信男众多。每年农历七月廿八这里都会上演几天木偶戏,吸引着远近的人们。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a9e61010009id.html145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