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在丽水县城南三华里。登山有踏道可。半山有峭壁,飞瀑飘洒而下,蔚为奇观。稍上有爽气亭,又有石梁,下为印月池,池西有献花岩、弥勒龛、石门和仁寿寺。再上有高阳洞。此地为著名游览胜地,历代名人题刻布遍山崖。 南明山现存摩崖题记七十一处,主要分布于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等风景点。 石梁长十数丈,巨石凌空横亘,古人将它比作“半云”、“悬虹”,或者喻为“玉梁”、“仙桥”。梁上刻有题记二十处,其中有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处州太守关景晖的题刻。关氏任职处州时,曾在元佑七年发动修理通济堰。题记已被磨去一半,刻上了“石梁”二字。此外还有明、清两代有关南明山游记的碑刻六方。高阳洞由二石合峙而成,深六丈,高约丈五,有摩崖石刻个五处,多为北宋人所留。引入注意的是,在下洞口附近刻有“沈括、王子京、黄颜、李之仪熙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等字。沈括是钱塘人(今杭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这块题记是他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游南明山使所刻。在高阳洞口有一记载洪水的题刻:”大宋绍兴甲子丙寅岁,洪水自溪瀑涨,约高八仗,人多避于楼屋,误死者不可胜记。因纪于石,以告后来“。绍兴丙寅,即绍兴十六年(1146年)。这方题刻是很难得的水利资料。 出高阳洞循磴道拾级而上,就到了云阁崖。云阁崖又名“千里亭”,为南明山最高处。云阁崖断崖如削,有石刻十二处,其中“灵崇”二字,相传为葛洪所书。葛洪(284—363年)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江苏丹徒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在我国化学史上地位极高,浙江许多名山都传有他的炼丹遗迹,南明山大殿后就有葛洪炼丹井。 “灵崇”二字刻在云阁崖正中,笔法古朴,虽然难以确认是否葛洪手迹,但从风格上判断,应该是隋以前人所书,旁有绍圣四年(1097年)刘泾书赞。刘泾是当时的括苍郡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