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雁湖之行—驴在行走

[游记]雁湖之行—驴在行走

2007-08-03    e23.cn

我去过雁荡山的次数达几十次,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实在是太熟悉了,但有两个地方是我很想去的,而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的,一是大龙湫瀑布的源头,另一个地方就是雁湖。雁湖是雁荡山水的后庭,也是雁荡山这个名子的出处。“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雁荡因此而得名。徐霞客称之为“鸿雁之家”,登上岗顶可看云海、日出奇观。而烟雨飘散的梅雨瀑,似绸带下垂的罗带瀑,瀑形幽奇的西石梁大瀑布和状物象形的含珠峰、石表峰、玉兔峰以及奇险幽迭的梯云谷,就在去雁湖岗的路上;连号称“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瀑布背倚的芙蓉峰一半也就在雁湖。

雁湖岗是令人向往的,不上雁湖岗你很难探索雁荡深处的魅力,总有一种游之未尽的感觉。终于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和高中的几个同学约定要去心仪已久的雁湖岗顶寻找诗中的意境:“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秋雁归时多宿子此……”。但要上雁湖岗,需要勇气,需要时间,需要志同道合的挚友同伴。所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约好的同学只来了两个,而且还是俩个女同学,好在我们都是多年的同学了,相互之间熟悉而信任。就这样,我们三个义无返顾地坐车去了。

一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大山脚下的小溪隔断了现代化的进程,剩下的山路只能用脚心去体会了。用愉快的心情踏过小溪中的石步丁,来到了一个石柱门,在石柱门左侧,我们看到了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梅雨瀑。刚开始我们还以为来到了朱自清散文里写的那个梅雨潭,一字之差相隔百里。散文里的梅雨潭离这个梅雨瀑还有100多公里。只见岩石陡峭削立100多米高,环而成壑,壑口的两个石崖象扇门,瀑布从壑中的北边石崖悬空下注,冲击在半崖横突出来的崖石上,如飞珠碎玉般密空飘洒,加上山风轻清地吹,烟雨蒙蒙,就象绵绵不断的细雨,也就是南方三月经常下的梅雨,令人叫绝。瀑下有个水潭,就叫梅雨潭了。水潭里的水不深但潭的面积很大,水潭的当中还有一块巨石横卧着。水潭的上方有一个石刻,清朝的梁祉(我也不知道他是干吗的)游过梅雨潭后,有感而发写了诗一首:“岩上飞泉高百尺,岩前碎玉击寒石。青萝湿处少人来,满地莓苔鹿承迹。”面对同样的景色可我们三个人看了半天,也想了半天,就是造不出一句诗来。看来我们还是书读的少,肚里没有墨水。伤心自己成不了诗人的时候,我们踩着潭边的青草开始爬山岭了。

向北沿石柱门右侧的山岭走了5分钟,有一叉路,右手面一路往上就是去雁湖的山岭,左手面一路是去罗带瀑,还好去罗带瀑的路只用走10来分钟就到了,一路上,路边坑谷里,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块块巨石,气象森雄。在走过一个自然垒成的岩门,接着就得攀越坑谷中的两个巨石,才能到达罗带瀑。这时的我们恨不得自己能变成猴子,手脚并用,关键时候的女人还真不能小瞧,2米多高的巨石一蹬两蹭就给上来了。上来后只见30多米高的崖壁上下泻一条水流,正如从织机中出来的洁白的绫罗衣带。瀑前侧岩上有朱镜宇(不认识这个人)所书“罗布瀑”三个大字和题记石刻。石刻上的诗是不敢看了,免的难过自己没有水平。但发觉以“罗带”叫这瀑布的名字,真的十分贴切和雅致。后来听别人说由于此瀑布藏在有巨石挡路的深谷里,难以为人们所发现,直到民国24年(1935年),才为潘耀庭(不知道他是干吗的)等人发现。

在罗布瀑前面的潭中我们痛快地洗了把脸,就原路返回,虽然沿路的风景很漂亮,但不能耽误此行的目的地还需要有很长的山岭要走,我怕她们俩走不动半路而回就惨了。,所以对着不远处的西石梁大瀑和梯云谷就骗同学说不好看,我们要保持体力呀,就给绕过去不看了。嘿嘿,其实一年前我来过了,那是第一次想去雁湖时来看的,只是看着去雁湖岗的山岭一眼望不到头心中害怕就调头回家了。

看着俩位点头称是的女同学,我的心里感到有点遗憾,因为这西大瀑真的气势很壮观,瀑布腰贴着峭壁从高约160米的高崖上飞湍直泻,在半处触石飞溅,小珠状若万斜珠矾闪烁,水声哗哗。徐霞客曾有“非岩山第二流也”的赞语。还有那梯云谷,里面的景色幽深寂静,谷内空气沁人心脾。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曾隐蔽在这。错过这次,不知道我那俩位同学还有没有机会再来呢?哎,不想那么多了,赶路要紧!

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五.. .. .. ,散步是悠闲的,走远路是辛苦的,长时间爬山岭简直是可怕的。一路上我们互相打气,相互鼓舞。其实在艰难的时候,人和人之间是最温馨的,心和心之间的距离也是最近的。怪不得想恋爱的男女都想要在山水间瞎撞,因为路中有人相携互助,暗中滋生一些情愫,等爬到了山顶,爱恋之情也到了顶点了。

也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趟过了多少个山头。反正是10点钟从山脚开始爬的,下午2点终于才爬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雁湖岗上。望着身后远去的山路,赞叹自己还真有这么厉害。

雁湖岗上有一个茶场。据史载,民国初期的潘耀庭等人曾于雁湖种茶2万株,使昔日的“鸿雁之家”变成“雁茗之乡”。茶场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平房里几个房间有床和被子可以出租的,还有一口炒茶用的大锅大灶。整个茶场只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看管,老大爷身体很是硬朗,一问还是个老红军呀,本来忐忑不安的心开始塌实了。但听了大爷说这个时候雁湖岗上方圆十里地可能就我们4个人时,我就有点想叫她们赶紧看看然后返回回家吧。没有想到平时胆小的女孩到了危难的时刻真是勇敢,说他们能保护我。真是象武侠小说里写的女人和和尚不能小瞧。或许是山上的景色实在是美丽,还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心情大变,一路上还叫苦连天后悔来的她们,现在高兴的象个小孩,那劲头看起来还能再爬两座大山。

我们不是驴行者,没有经验。所以我们不知道准备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还很偏僻。除了钱,照相机和在路上吃剩的几个水果外,我们什么也没带。最要命的茶场里也是一无所有呀,红军大爷看我们这样,说马上下山帮我们买吃的东西上来。想想我们上山的路走了4个小时,那大爷一个来回不知要走多少时间,真是违心不忍。可听到红军大爷说不用2个小时就可以回来时,我张开的嘴巴久久不能合拢。

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的心就开始放飞了。

在茶场后面的的一片小树林里,我们终于找到了日思夜想的那片湖。望着眼前的一方浅水塘,我们不敢想象这就是书中写的“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深秋芦花映带”的雁湖。可事实告诉我们这就是。望着水塘中飘过的白云,我们感慨“物是人非”。时变景迁,雁湖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干涸,仅留下数处浅水塘。昔日泱泱碧波,如今变成了一片黑色香灰土。清朝的程浩在《雁湖》诗中写道“人间此景应无二,欲请山灵觅水源”的浩叹。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我们的心情依然没有沉重,我知道我要寻找的那片湖其实就是自己的心情深处。

在山顶,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别无其它娱乐形式。山上水气又重,被子像刚从水里捞上一样,还好我的女同学很聪明,下午刚到时就把被子拿出来晒了。在等待红军大爷上山的时候,我们把大爷的地瓜煮了满满的一大锅;我们站在屋顶上,对着就要落山的太阳,看着满天红彤彤的晚霞吃着地瓜,心中诗意大发,啊!…… 山里的地瓜怎么这么好吃呀。

2个小时后,红军大爷真的回来了,帮我们卖来了很多菜,在平时,没有人喜欢洗菜做饭的,此时我们却干的很愉快。我天生不会抄菜做饭,但我会烧火,在一间简陋厨房里,我们用抄茶叶的大锅大灶生火做饭。外面的天已经黑了,山里没有电,我给灶里塞了几根木材,然后拉着古老的风箱给灶里送风。抬头看着给灶火映红了的俩个女同学,发觉今晚她们怎么这么美丽,心中渐渐浮起一种暖暖的心思,一种地久天长的感觉。

空荡荡的山顶,只有随风升腾翻涌的白茫茫的云雾和呜咽的松涛。山里的夜晚是孤独寂寞的,望着圆圆的月亮,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多愁善感。为了驱赶心中的恐惧和害怕,我们洗刷完毕就进了房间,房间很旧有三张床。我们牢牢地拴好门,也不敢点蜡烛,怕照出蜘蛛或者什么小虫来。还好房间有个窗门,就这样我们躺在各自的被窝里,对着山里冷冷的月色,我们大家说着一些平时隐藏很深的,还有一些平时打死也不会说出的话题。

也不知道是几点了,反正山里的夜很静也很深。说着,说着,我们枕着白天太阳留在被子的温暖安然入睡,一夜无梦。。。。。。

雁湖岗的湖虽已随岁月而变迁,而“雁湖日出”和”雁湖云海”的奇观是永存的。

黎明前的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在酣睡中被红军大爷给叫醒了,揉着还没有完全清醒的双眼,跟着大爷的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登上了茶场后面的雁顶石。凌晨的雁顶石气温低的冻人,山风有点刺骨。在等待中我们不停地跺脚哈气遥望东方,焦急的盼望中,旭日从水天一色,茫无边际的东海冉冉升起,海面泛金流赤,绚丽多彩,蔚为奇观。在烟笼雾锁的时刻,山下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云雾,随风升腾翻涌,似海浪滚滚,气壮山河。自故就有雁湖和泰山、天台华顶山一样都是观看日出的胜地之说。

红军大爷说我们很幸运,上个月有个上海的驴友在山上住了半个月楞是没有看到日出。我们也感到不须此行。该看的也看到了,该说的也说了,没有遗憾。我们没有吃早饭就和大爷告别匆匆下山了。我曾经听人说过,到过雁湖岗的“驴友”大多会留下一段情。看来,雁湖岗是一个容易使人触景生情的地方。不过我们三个人却不是真正的驴友,因为我们离开雁湖岗后,景不在,情难再。我不知道我的女同学是否对我有情,我也说不出我自己是否对她们有意。我只知道她们结婚时的新郎不是我,我的新娘也不是她们。正如雁湖岗,湖涸了,草荒了,大雁也没有再次飞来了。

转自:http://jn6412349.blog.e23.cn/user1/7665/archives/2006/52561.shtml43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