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过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到雁荡是虚生,再到雁荡是犬生”。雁荡山对每一个温州人来说,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然而雁荡的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难行也使人们不敢再游雁荡。我在八四年曾游过雁荡山,当时的劳累现在还让我心有余悸,确实让我不敢再游雁荡。2000年的中秋时节,我所在的原单位组织了一次秋游雁荡活动,由于经不住雁荡山的诱惑,于是我就违背了“再到雁荡是犬生”的古训,再次游历雁荡山。 ,毗邻东海,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为我国十大名山之一。其景以奇峰怪石、古洞幽谷、飞瀑碧潭、悬崖险嶂和百岗云海而著称,其中尤以“灵峰”、“灵岩”和“大龙湫”为甚,人称“雁荡三绝”。当我再次来到雁荡山时,不禁为她十余年来的变化而感叹,也不禁为自己的违背古训而庆幸。与十几年前相比,如今的雁荡山不仅在森林植被、景区建设和水土保护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而且景区内交通的改善更是突飞猛进。可以这么说,无论你坐什么车都可以到达雁荡山的每一个景区,甚至于一些偏远的景区或是几百米高的山顶,你都不会再有爬涉、劳顿之苦。我们一行十人入住“净茗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温州市总工会招待所,路口的“老猴披衣”岩石昂首仰视,好像是在恭迎我们的到来。吃过午饭,稍作休息,我们便开始了此次雁荡山之旅的第一站,即“三绝”之一的“大龙湫”。 “大龙湫”景区位于马鞍岭与东岭之间,因其中有“大龙湫”瀑布而得名。当我们沿着蜿蜒、幽静的小路行进时,不禁陶醉于两旁优美的景色、奇妙的山峰以及动人的传说中。在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塑像前,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说,当年谢灵运曾探幽筋竹涧,终因其未能上溯入山至源头“大龙湫”而错过了和“大龙湫”邂逅的机会,成为千古遗憾。转过一个古老的廊桥,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座好似剪刀的山峰,叫“剪刀峰”,而再往前行进一段路,剪刀峰则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女子,她正倚峰仰望,期盼着远方夫君的归来。我好似感觉到在寂静的山谷中,正回荡着那女子悠悠的哀叹声,虽说是下午时分,可太阳却早已躲在了山峰的背后,一丝冷风从山涧中吹来,让人顿觉凉意,我裹紧衣服跟着大家继续前进。此时,我正站在剪刀峰下抬头仰望,只见那剪刀峰早已由一位美女变成了一幅巨大的风帆,迎着夕阳,乘风远航。 197米,为中国瀑布之最,被称为“天下第一瀑”。“大龙湫”恰似一条巨龙,腾飞翻卷,仪态万千,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清人袁梅曾赋诗道: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之内尚是水,十丈一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导游小姐继续向我们介绍说,“‘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初夏季节,雷雨过后,‘大龙湫’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直落潭心,震天撼地,气势尤为壮观!而秋冬季节,‘大龙湫’却像一盘散落的珍珠,淅淅沥沥,随风飘荡,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色彩绚丽的五色长虹”听着导游小姐的介绍,我站在潭边仰头向上,只见瀑布从嶂顶飘泻下来,晃晃荡荡,不到几丈即化为烟云,袅娜轻盈,让人心旷神怡,倍感大自然的造化绝妙,深悟“水烟云雾难分辨”的意境。 二 ,雁荡山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响岭头的灯光亮了,游览了一天的人们在尽情的放松自己。穿过喧嚣的街道,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接客僧”前,开始去窥探那雁山迷人而又神秘的灵峰夜景。由于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已是二游雁荡了,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大家一致同意选择夜游灵峰。 有人用“日景耐看、夜景消魂”来描述雁山的景观,而最让人消魂的便是“灵峰夜景”。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其景以峰、洞为主,尤其以夫妻峰、观音洞为胜。夫妻峰是雁荡山的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她那秀丽的景色、动人的传说,让你遐想连翩、嗟叹不已;而危楼九叠、香火缭绕的观音洞又把人们导入了一种祥和、安宁的佛教氛围,犹如你进入了似幻似梦的人间仙境,不过可惜,为了保护古迹,也为了游人的安全,观音洞晚上不对外开放。 导游带着我们穿过了被称为“果盒三景”的果盒桥、果盒岩及凝碧潭,左手迎面是一座山峰,貌似转首向外的老婆婆,再向前走几步看,却变成了须眉毕备的老公公;右手对岸的山顶上,一个牧童模样的岩石犹如在偷窥那亲密相拥的夫妻峰。再看那夫妻峰,面向游客,左边的妻子小鸟依人般的偎依在丈夫的身边,透出淡淡的忧伤,似在怨恨丈夫的离去;右边的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仿佛在安慰自己的妻子。再往前走一会儿,好像时间过去了几天或几个月,夫妻峰变成了侧影,归心似箭的丈夫终于回来了,独守空房多日的妻子高兴的搂着丈夫的脖子,欢悦之情感染着每一位游客;丈夫不无愧疚的搂着妻子的细腰,向她表达着歉意。终于他们相吻了,引来了牧童偷偷地躲在石头后探头观望,而不好意思的老婆婆便扭头失笑。如此逼真的神情,如此动人的传说,再加上导游小姐惟妙惟肖、声情并茂的解说,无不让每一位游客失声惊叹、拍手叫绝。 当我们接近夫妻峰下,此时的夫妻峰却已变成了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让人在夜色中精神为之一振。在夫妻峰的脚下,导游要我们背对山峰仰首后视,我们惊奇的发现,山峰变成了一对大小不一的双乳。导游动情的说道:这是大地母亲的双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雁荡山秀丽的景色,由于她过度的辛劳,使得乳房也变得大小不一,我们雁荡山人永远感谢她那伟大的母爱。是啊,雁荡山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保护雁荡、爱护雁荡、建设雁荡,不正是以他们的行动,来回报大地母亲的厚爱吗? 离开夫妻峰,出现在对面山背上的便是著名的“犀牛望月”峰,此时导游念起了流传于雁荡山的一段民谣:犀牛抬头望,夫妻月下拥;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啊!灵峰的夜景,你已彻彻底底地征服了我,征服了每一位观赏你的游客。灵峰的夜景,你无愧于“消魂”二字。 三 ,休息了一夜的游客们开始了新的旅程。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三绝”之一的、景色被称为“雁山明庭”的灵岩风景区。 200米、宽度也有200多米的天柱峰和展旗峰的峰顶之间拉上一条钢索。我无法想象这样的钢索是怎样被拉上两峰之巅的,在地上的人眼里像细丝的钢索到底有多粗?随着人群的骚动,我看见在天柱峰的岩壁上有一个身影在弹跳、飞跃,他身上系着一条绳索,时而像壁虎一样攀援、时而又像山雀一般啄食;时而握绳慢慢滑行、时而又松手自由落体。在人们的阵阵惊叹声中,刚才还是像小猴子一样的攀岩者,已经轻松的滑到人们的面前,游客用掌声来感谢他的精彩表演。接着,天柱峰上又响起了爆竹,一个人倒吊在绳子上,用四肢攀援前进。他一会儿坐起来像玩单杠似的连翻跟斗,一会儿又站起来滑稽的奔跑;一会儿放响鞭炮,一会儿又“天女散花”;一会儿挥舞小旗欢呼,一会儿又倒挂抽烟。在观众的热烈欢呼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他跑上了展旗峰顶,消失在葱郁的树林里。灵岩的悬崖飞渡始于上世纪30年代,采药人常身系绳索,攀援绝壁,悬空采撷。日积月累,便练出了一身飞崖走壁的绝技。后来随着雁荡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飞渡绝技才演变为表演项目,如今已成为灵岩旅游的一个保留节目,只是现在的表演者已不是当年的采药人,而是当地人招募的外地打工者,这不由得让人产生一丝遗憾。 四 200多米高的山上,从另一边进入方洞。 200多米高的岩壁上凿出的悬空栈道,最窄的不到一米,最宽的也不过二米,左边是光滑的岩壁和不时出现的一座座道观,右边是万丈深渊和后人设置的冰冷地栏杆。当我的第一只脚踏进这条小道时,我的心就“噌”地跳到嗓子眼里,要不是我扪着嘴,它仿佛就会从我的口中蹦出一样。腿在不停使唤地打着颤,心在喉咙里急速地跳动,我紧挨着岩壁,低头跟着同事们慢慢行进,眼睛不敢向下张望。这小道不仅窄而且低,还要不时地猫着腰,让人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好不容易来到一座道观前,我赶紧冲进去,坐下来深深地呼吸着那潮湿地空气。这是我才发现,我的后襟已被汗水湿透。一阵冷风吹来,不禁直打冷颤。道观里香烟缭绕,诵经声不觉于耳,我顿时平静了许多。让人无法想象,在2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古时的道人们是怎样修建这座道观的,更何况当时还没有这样平坦的路面和钢铁的栏杆。这一土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凝聚着道士们的汗水与智能,甚至于鲜血与生命。那些道士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而付出的努力和劳动,留给后人的该不仅仅是一座道观吧!他们才真正称的上是世外高人。想到此,我不禁肃然起敬。在无端的恐惧和无助的祈祷中,我不知自己走了多长时间,更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就好像自己过了一个世纪,绕了地球一圈。我们终于进入了方洞。 200多米高的峭壁石嶂上自然形成的一个天然岩洞,洞内足足有好几百个平方大,有四五个方方正正的洞穴,我想这方洞的名称也许就是这样而来的吧。站在方洞的中间,这平坦的地面,这光滑的墙壁,你不得不惊叹造化弄人、鬼斧神工呐!在方洞的东面出口有一条四五十米长的铁索桥与对面的悬崖相连,沿着悬崖下去,便是灵岩景区了。一阵山风吹来,铁索桥在轻轻地摇晃。我站在桥头,看着同事们尖叫着走过铁索桥,回头向我招手示意,心内惴惴不安、七上八下。为了我的面子,也为了男人的尊严,我硬着头皮,迈开步子踏上桥板。如果说刚才在栈道我是害怕的话,那么现在的我已是恐惧了。握着两边的铁索,人随着桥身在风中摇弋,鲜血直冲头顶,凌厉的山风在身边呼啸,任凭同事们在前面如何大叫,我的双腿就是怎么也迈不动。有几个胆大的小女生在桥上蹦跳着从我身边跑过,可我却已经退却了,再也不顾什么面子和尊严了。在小女生的笑声和同事们的叫声中,我无奈的退回了方洞,把遗憾留在了铁索桥上。 写于2001年1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