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顺溪景区 |
[游记]顺溪景区 |
2008-05-22 sina.com.cn |
【顺溪】从万壑笙钟至矾岩大桥,两岸青山夹溪,经顺溪镇呈“S”形流入岳溪,是为顺溪。源出于大井垟山南北麓,自明代起是顺溪镇至水头镇的竹筏交通航道,清代不少游客在此乘筏旅游。“万壑笙钟”、“会音桥”、“龙湫洞”是顺溪主要景点。 【龙湫洞】在顺溪街头两边。由两块巨岩相连,枕流平卧,长约2O米,两侧各有洞穴穿腹而过,洞口如瓮口,呈圆形,枯水时,游人伛着身子,可蛇行而入。洞内石壁如鱼鳞状,洞底未见沙砾堆积。不经意就不易发现其洞,宛如潜龙,故称龙湫洞。 【清代古屋】 【顺溪大桥】横跨于顺溪之上。大桥全长85米,宽4米,桥身桥墩均为花岗岩条石构成。桥北蹲立着一对造型生动,雕刻精致的青石狮,五个弧形桥拱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万壑笙钟】从顺溪大桥西行1公里。就是顺溪两源——眉溪和知音涧之汇合处。有一峰岩,形似铜钟。溪边路旁山岩上有民国初年镌刻的“万壑笙钟”四个大字,每字1米见方。另有一古老石灯,竖立路旁。 【渡颸桥】在“万壑笙钟”西1公里许。桥系石构,长20米,宽5米,古野朴实,约建于元代前后。其单孔石拱,如老人躬身蹲伏,桥身长满苔藓、观音草,似身披褴褛的衣衫。桥旁有巨石面立,高11米,长24米,上书“渡颸(sī)桥”三字。过桥后有一宽4米、深3米的石屋,建在招凉洞里,左边巨石壁立,右边为鹰嘴状岩,洞内冬暖夏凉,与洞外气温相差1O℃左右,是名符其实的“天然空调室”,称其为“燠馆凉台”。“渡颸桥’与“燠馆凉台”均是晚清翰林孙铭鸣所书。 【云祥寺.冰廊.二宜亭】跨过渡颸桥约2OO米就是云祥寺,又名“百客堂”、“百僧堂”,北港人又称之为北港堂,或许是音误。寺分旧寺新寺两座,相距5O米,共有建筑面积5O0平方米。旧寺创建于元代,清康熙时重建,光绪七年(1881)再建。有7间平房,寺内保存摹像题记碑刻多块,其中有清宣统年间所镌之青石碑记一块,记述该寺之兴衰历程。1978年建成之新寺为三间三层木石结构,两间横轩全部用石料构成。整个寺院依山取势,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独具匠心。寺周还有二宜亭、冰廊等,都是小憩避暑佳地。 二宜亭取冷暖相宜之意,方形,建于清光绪年间,亭内有建亭碑记和首事陈少文图像碑各一方。碑下有一小洞,一米见方,洞口气温只有14℃,仿佛如北雁荡之“冰洞”。 冰廊在新寺后,有石径通往。洞高2米余,宽3米,深20米,仿佛是地下室之长廊,盛暑之时,廊内气温也只在17℃左右,故命名为“冰廊”。 【三叠瀑潭】在云祥寺东北8OO米处。汇聚奄头山、岩头山之水,集雨面积大,瀑流奔腾而来,四季不息。全瀑分三叠,全长约15O米。 【铁嶂峰】在云祥寺北百余米处,高60O多米,宽2OO米,面南而立,宛如巨型屏障,色黑如铁,雄伟嵯峨,极为壮观。在云禅寺后院仰观,则如铁峰矗立,登峰顶环视,则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68287010009ru.html4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