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二百六十一天至二百六十七天,到达德钦 |
[游记]第二百六十一天至二百六十七天,到达德钦 |
| 2008-05-22 sina.com.cn |
|
金猴世界珍宝再现五族四瑞情,白马天地灵秀一览二山三江景。(白马雪山迎客对联) 徒步感言: 寒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第二百六十一天至二百六十二天(4月24日至25日),在香格里拉休整两天。 近几天鼻子有些不舒服,左鼻孔经常出血,去州医院五官科检查了一下,无大碍,开了些药,吃也一天药明显好转。天气太干,喝水有些少所致。 新增帐篷等野外用品,而且又从大理带回了两块心板和一些香板等佛教法器(送往西行途中经过的寺院),背包重量增加了很多,这两天把背包里的东西再次整理了一下,把可有可无的物品清理出来寄回家去了。不过背包的重量仍然不轻,接下来要吃些苦头了,哈哈。 第二百六十三天(4月26日),到达香格里拉县尼西乡,行程三十八公里。 在香格里拉停留了二十多天,今天终于再次背起行囊起程了。早上八点左右离开香格里拉县旅行者驿站(我在香格里拉一直住在这里),向德钦方向进发。中午在香格里拉滑雪场附近的一个小卖部里买了泡面吃,晚上七点左右到达尼西乡。 晚上在旅馆楼下的饭馆里要了鸡蛋面,正在吃面时,饭馆老板惊喜的提醒我让我看电视,我发现央视音乐频道有一男一女两人在唱歌,我有些莫明其妙。老板兴奋的告诉我,那个女的是宗庸卓玛,是德钦人,那个男的是她的儿子扎西顿珠。老板大哥告诉我,宗庸卓玛的歌唱的很好听,他是听着她的歌长大的。我一向对音乐了解不多,但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知道他一定很感自豪。我看着电视上的宗庸卓玛,看样子只有三十来岁,她居然是电视中那个大小伙子的母亲,只看不出她居然已经四五十岁了,哈哈。不知道饭馆门口什么时候站了个小孩,当他发现电视里宗庸卓玛在唱歌时,激动的问饭馆大哥是哪个频道,当得知是央视音乐频道后,兴奋的跑着回家去了。哈哈,通过这一个小片段,就足以知道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人民是多么喜爱宗庸卓玛和扎西顿珠了。我仔细的听了一会,她们母子的歌声还真不错。 第二百六十四天(4月27日),到达德钦县奔子栏镇,行程四十七公里。 今天的行程比较远,昨晚就从小商店了买了些牛奶之类的早点,吃罢早饭差不多七点钟,背起行囊向奔子栏前进。早上出发时了解到离尼西二十多公里有个叫三家村的地方可以吃午餐,当我走了二十多公里时发现一个叫幸福村的地方,这就是三家村。我在村子里发现了一个餐馆,我进去询问后才知道这里不做饭,要再走两公里才有饭吃。当我准备离开时,发现主人家的电视里正在播放NBA季后赛首轮火箭对爵士的第四场比赛,此时正打到第四节,我于是就不想走了,问老板有没有方便面,得到肯定回答后,我就决定在这里吃泡面了。由于姚明的关系,看到火箭队遗憾的输了这一场,我多少有些失落,我多么希望姚明现在是健健康康的,可是这几个赛季火箭队总是被伤病困惑。1:3落后,希望仍在,祝福火箭好运,祝福麦迪好运! 看完比赛,我也吃完了饭,带着些许失落继续赶路。中途路过香格里拉大峡谷,我没有去参观,就这样我途经的虎跳峡和香格里拉大峡谷我都没有参观,据说都不错,也不感觉遗憾,我前行的途中还有更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呢。 接下来我在徒步远行的途中第三次跨过金沙江大桥,第一次是从四川宜宾跨过金沙江大桥进入云南的,第二次是从丽江跨过松园桥进入迪庆州,第三次,也就是今天,我从香格里拉县跨过贺龙桥进入德钦县。说实在的,我不知道我是从香格里拉进入德钦的,还是从四川进入德钦的,因为这里是川滇交界处,我也分不太清,地图上也看不出来。然而,离贺龙桥几十米远的伏龙桥却是横跨川滇两省。 四十七公里,又是我的一个新纪录,我是伴着暮色进入奔子栏镇的,找到客栈住下后已是八点半了。 第二百六十五天(4月28日),到达书松村,行程二十二公里。 离开奔子栏镇已是上午八点半了,中午到达十五公里外的东竹林寺。东竹林寺位于奔子栏镇书松村境内,是一个规模挺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我来到寺院里时,午饭的钟声已经敲过,所有的喇嘛(包括活佛)都在大堂内吃饭了,在征得管事的喇嘛同意后,我带着一个心板、两个香板和两颗千年白果树的种子面见坐在大堂正中的活佛面前,把从鸡足山带来的礼物送给了他。由于他们正在吃饭,我不宜久留,就匆匆告别而出。当我离开寺庙时天已开始下雨了,我在东竹林寺附近的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买了泡面把午餐搞定了。 吃罢午饭,我穿上雨衣,打着雨伞,继续赶路。雨衣和雨伞都有弊端,我只有搭配使用。又走了七公里,我到达书松,发现这里居然有一家旅馆,我于是决定住下。因为再往前走,八十多公里都无旅馆了,而且雨越下越大,我就在书松唯一的一家交通饭店(有住宿)住下了。书松是一个小集市,有几家商店。在旅馆住下后,我发现房间的墙壁上有人留有“墨宝”,仔细一看,居然是河南单车联盟留下的,原来他们也曾在这一间房里住过,看到“河南”两字,备感亲切。 在书松住下时,才下午两点钟,在房内看了一会书,居然犯困,房间太冷了,我于是离开房间,到楼下饭馆的火炉旁取暖。饭馆里有十几藏民,有四个在打麻将,有三个在斗地主,其余的在火炉旁喝着小酒,都很悠闲。我发现火炉旁已经有三个空瓶了,他们喝的也是传说中的青稞酒,而是云南茅粮出的低度酒,他们也无配菜,就这样干喝着,不过看的出来,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任何一人喝之前都会举杯向其它人敬一下,大家于是一起举起来喝上一小口。一瓶喝完之后,就会有一人到对面商店再买一瓶,大家接着喝,看来藏族兄弟们的酒量可真不小啊,哈哈。 大家各忙各的,我也不知如何跟这些藏族兄弟扯开话题,于是到对面买了些带皮的炒花生与这些藏族兄弟一起分享,一下大家拉近了距离,接下来就很快融入其中了。大家于是很热情的跟我聊起来,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其中一位藏族大哥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他告诉我离书松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几个帐篷,那是去白马雪山挖虫草的村民在那里临时搭建的,他告诉我明晚可以在那里待一晚。哎,我正为明天的吃住犯愁呢,书松至德钦有八十二公里,之间没有任何旅馆,而且离开书松后就是茫茫的白马雪山,如果在雪山上没有饭吃,那真是不可想象。 跟这些藏家大哥们娱快的待了一下午,吃罢晚饭,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百六十六天(4月29日),到达白马雪山说拉拉卡垭口,行程三十公里。 我本打算早上六点起床,早点出发。当闹钟响后,我听到外面的雨声很大,我又是有了在书松停一晚上的打算。七点多,雨声小了些,我于是爬起了床,决定冒雨前行。随便吃了些东西便上路了,雨一直下个不停,随着海拔升高,雨慢慢的变成了雪,十一点多,我到了一个加水站(为过往车辆提供加水服务),我已走了过去,准备继续赶路,因为我到现在一上午才走了十一公里。这时,从房子里走出来一位大哥,他向微笑着,我于是停下来跟他打招呼。在他的邀请下,我来到他家里休息一下,这时他们的午饭快做好了,他们留我一起吃,我欢喜的答应了,因为我知道我前行的途中是没地方吃午饭的。我就是这么幸运,跟着这好心的一家人一起吃了午饭。我知道自己来的突然,我怕他们做的饭不够吃,我稍吃了一点便告诉这家人我吃饱了,当他们劝我再多吃一些时,我告诉他们我在减肥,他们这才作罢。稍歇片刻,向这家人道谢后继续赶路,雨稍小了些,但天空中雾蒙蒙的,能见度不高。下午的路仍是爬坡,走了一个多小时,雨渐渐住了,太阳也时隐时见,能见度越来越高,我逐渐发现周围的环境居然是那么的美。我环顾四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从来没有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雪我在北方经常见,可是山却不多,特别是我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新野县,一个土包子都没有,到处都是平平的;玉龙雪山我虽去过,可我并未真正的登上雪山,这样被白雪这样环绕还真是第一次。一路上,我不断的按动相机快门,不时的驻足欣赏着周围的一切,行进速度相当缓慢。时间不知不觉间已是下午六点钟了,微风来袭,气温骤降,身感寒意渐浓,可是那个所谓的帐篷还是遥不可见,心中不觉慌了。这白马雪山上,除了214国道,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要找一个能扎帐篷的地方都没有,我今晚必须找到那些挖虫草的人。因为中午没有吃饱,今天一直是爬坡,渐感体力不支。不知道我的手套什么时候弄丢了,一时间找不到了,手冻的太厉害,非常难受。七点左右,我终于看到远处的垭口有两个房子状的东西,加快脚快向目标赶去,当我走近时发现这居然是两个没有顶的小房子,怎么可能会有人呢,当我正在失落的时候,我在拐了一个弯后发现了一顶帐篷,我笑了,到家了! 我向主人说明来意,他们爽快的把我让进了帐篷内。他们饭已经做好了,我又是一个不速之客,我实在不好意思分享他们仅有的食物。主人邀请我跟他们共进晚餐,被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看到他们这里也卖食物的,有方便面、火腿肠、乡吧佬鸡腿等。我于是要了一桶面,再加了一袋面,要了两根火腿肠,再加一个鸡腿,我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我今天不能再亏待我的肚子了,因为实在饿的有点难受,哈哈。由于外面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我把帐篷搭在了主人家的拖拉机车厢里,哎,空间虽然有点小,刚好能容下我的帐篷,就这样,我在白马雪山的第一个垭口——拉拉卡垭口上,在这寒冷的夜里,开始了我徒步远行途中真正的第一次野营。这个夜,那叫一个冷,不过我好在买的是零下十度的睡袋,所以这一夜还是撑过来了。我第一次睡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处,而且是在野外,四野都是茫茫白雪。
|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8e8d5010094iw.html2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