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游记]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2008-06-10    ynrdra.org

Rss & SiteMap

发展论坛http://www.ynrdra.org/bbs/

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三农|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在线|发展论坛

◎ 发展论坛 → 下乡调研 → [原创]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陈 慧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陈 慧

1楼

mossad 发表于:2006-12-21 11:35:54

奔子栏乡之行 ——下乡心得体会

来昆明三个月了,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昆明,第一次踏上和少数民族亲密接触的旅程。虽然此次去的主要工作是作关于“关注三江并流发展,情系德钦藏区人民”的调研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玩,但我还是很激动。因为通过此次调研,我能了解到一些藏族文化、民族风情、藏民生活的现状。

11月29日上午6点,我们踏上了迪庆高原。我就看到副会长兴奋的坐在了车的前排,我这只懒虫到了7点多才起床。站在车窗前,欣赏着高原独有的藏区风情,感受着从玻璃缝里吹进的冷风。藏族的民居,辽阔的草原,悠闲啃着草的牛羊, 我好希望车子停下来,在那草原上奔跑,享受着异域的风光。随着汽车缓缓的驶入站中,期盼已久的香格里拉终于在我们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我们下车不久迎接我们的就是高原的寒冷的空气了,一名队友刚洗了脸,头发上就结了冰碴。为了能留下我们来到香格里拉的足迹,我们拉起了会旗,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美丽的瞬间,同时也证明我们七个人的生命曾经紧密的连在一起。

吃过早餐后, 我们终于见到了大家常提起的记者史效轩先生。在史记者的引荐下, 我们与藏龙生物有限公司老总陈书合先生,宏达酒店的老总陈光书先生进行了交流。他们都很热心,一点也没有老板的架子,两个老总知道我们来了,都特意从外面赶回来。这两个老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持有“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理念。他们都是来自农村的,都是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都知道一个农民走向老板这个职位的艰辛。在其中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外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他们都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都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迪庆州一般的农户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采野菜、捡松茸,由于新鲜的野菜、松茸放的时间不能太长,所以农民们就得马上把采栽的野菜和捡来的松茸拿到市场去卖。在卖的过程中,也许有些收购者会故意压低价格,这样就会减少农民的收入。而且松茸、野菜也分季节,藏龙公司的老总就主动担起以高价收购松茸、野菜的重任。收购回来就自己加工,再拿到市场上卖,他这样一方面给自己带来了利润,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他还提到在藏区有好多地方很贫苦,政府每年都会拨大量的资金来支助他们。这样他们就形成了懒惰的习惯,不思进取。他有个想法就是政府每年把资助金借给私营企业,通过私营企业这条纽带带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更有助与当地经济的发展。

宏达大酒店老总一直在为农村劳动力输出奋斗着。他开了好几家分店,大多数请的是农民,如果让农民去当服务员,就得先培训,陈总就出钱让他们接受培训。在这些人中,有好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领班、经理,也有很多人自己出来开酒店,饭店等。虽然他面临的竞争压力会很大,但是他还是很热忠于去培养更多的人才,希望有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知识面更广。

我真的很佩服他们,虽然商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但是他们的善举让我由心底的钦佩。我想如果他们真的能十年如一日的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在强大的竞争力下他们将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时常会为别人着想的人,社会是不会把他遗忘的,随着时间的逝去,我们和两个老总话别,开始我们去德钦县奔子栏镇的旅程。我们在半路上停留了一段时间。在那里碰上一个乡在举行歌舞比赛。他们身上穿的都是藏服,唱的也是藏歌,那才是真纯生态的。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呆了一会就必须走了。到达奔子栏镇时已经4、5点了,我们则安排好住宿接着就开了我们自己内部的碰头会,对我们第二天的行程作了一个安排。一切吃过晚饭之后,在奔子栏镇党委书记布衣的带领下到镇里的娱乐中心去玩。

我们在那里看到了好多人,男女老少都有,看着他们自得其乐的样子,我们耐不住性子和他们一起跳了起来。虽然大家都不会跳,但是看着大家专住的样子,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只有在此时此地,大家才能尽情的释放的去玩。这样的活动每天都会有(除了雨天),他们都是自愿来参加的,从来没人组织过,在这里我看到了藏族文化底蕴的深厚,淳朴的民族风情,也看到了藏族文化能源远流长的希望。

11月30日,8:30左右我们举着我们的会旗向奔子栏村进军。在半路上我们常会碰到藏民,他们都会停足跟我们的向导交谈。在半路上由于调查的需要,我们分成两路。一路由村民小组组长带着到石义社去,另一路由布依书记带着我、师联鹏、杨昭到村民23小组去。藏民的家一般都在山上,所以需要爬很高的山,我们在半山腰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背着竹篓的大姐。她非常热情,一个劲的说要帮我们扛会旗。我们来这已经给他们添麻烦了,怎么还会让他们帮我们做体力活呢!到了村口,村民小组组长领着村民们来接我们,给我们送来洁白的哈达。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他们的真诚让高兴。

通过布依书记的介绍,我们对当地的情况有了了解。我们刚到上面的时候,布依书记把我们此行的目的给他们做了介绍。不一会就有一个大姐过来和我们交谈。她的家境不太好,她的丈夫不在了,她一个劳动力要养活一个傻子哥哥,还有两个孩子。由于她不会说汉话,她每说一句话都是布依书记给我们翻译过来的。她家里的劳动力少,没有多余的钱供孩子上学,就想让她的儿子辍学,但她的儿子学习很努力,想一直读下来。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接着,又有几个村民来述说他们的家庭情况,孩子上学读书面临的困境。我们深深的被触动着,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回到学校一定要作好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的生活。

我们接着打算再走访几家贫困户,由于我们刚好碰上村里送新娘,有几家特困户的人都去送新娘了,所以只走了两家。站在外面看任何一家藏民的房子,你绝对不会想到他们的生活会很困难,因为他们的房子都很大。他们的房子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养牲畜的,第二层是用来居住的,第三层是金堂。有一个比喻非常的形象,就是如果一个傈僳族人和一个藏族人背着木碳去城里卖的话,傈僳族的人会用卖碳钱大吃一顿而藏族人会把钱积攒起来用来盖房子。喜欢盖房子是他们的习俗,但是他们确实很困难。我们去第一家的时候,刚好碰到他们家在抄青稞。走进里面一看里面空空的,只有很少的家具。这一方面是他们自己家庭的一些问题,但最主要的是他们的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捡松茸为主。如果天气不好的话一年收入就会只有2000到3000左右,天气好的话就收入就会相对高一些。他们种的农作物一般是青稞、小麦、玉米。由于他们是在高原产量并不是很高。他们每年就需要靠买大米为生。

转自:http://www.ynrdra.org/bbs/dv_rss.asp?s=xhtml&boardid=8&id=547&page=143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