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完永安溪已是傍晚时分。天色一暗,风就有些大了,竹排上的山歌乘风一直飘得很远,引得归家的鸭队也呷呷呷得跟着竹排向岸边芦苇靠去。上岸回到小城仙居已是晚上,晚饭后出来闲逛。长长一段街市居然也十分热闹,店不多,摊不少,却不见卖银器的。仙居产白银,来之前就打听清楚的,问了当地人才知道买价廉物美的银器,要到白银市场,这时候早关门了。 第二天去“神仙居”。景区不远,距县城也就20公里开外。刚下过雨,未散去的水汽在陡峭的山崖、奇峰间绕了又绕。淡季的缘故,一路不见其他游客,为寻这方难得的清静,我们更将导游小姐远远抛在了后面,随心所欲逍遥看风景,根据路旁示牌自个儿啄磨这险峰、幽谷、秀林、奇瀑。轻松走过大段平坦的林间小径后,要看瀑布群就得数石阶了。这一路山间萦绕的水汽加上十一级飞瀑因风作态而下的毛毛雨,待到山顶凉亭已是热气冲顶,肤发俱湿。这时再概览神仙居全景,才明白宋朝皇帝下诏赐名“仙居”,多半是因这里“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而非刚才车上听得那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老套故事。 中饭是赶到皤滩古镇吃的。因为仰慕许久了,胡乱扒了几口饭填饱肚子,我们就脱离大部队,在镇上东窜西窜,找寻那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古街。据说,古街形似一条龙,西为龙头,东为龙尾。我们从龙尾处的砖雕牌坊处进入,龙街弯弯,全不似去过的那些古镇,一条长街到头。这里东拐西弯,廊回路转,只觉越走越深邃,越走越幽长。到街口一处碑记时,天空突然下起太阳雨,好在三两步外就站在了廊前檐下。阳光雨丝中,墙头船渡碑记看不甚清,干脆就呆呆数起檐下水滴来。当街一条大白狗慢条斯理地走过,向生人斜斜瞟上一眼后,抖抖了毛,踩上一只雕花石礅,钻进了屋墙下一方石洞。 江南古镇虽星罗棋布,但散落着唐宋元明清各朝民宅古居的却不多了,因此皤滩也算得上老祖宗了。皤滩位于朱姆溪与永安溪交汇点上,在依赖水路运输的古时,南来北往的船只无不扬帆经过这一古镇,因此这里也曾是永康、缙云、金华、丽水等浙江内陆地带食盐散地和交易市场。大凡交通便利百业兴旺的地方,往往也荟萃了不少书香门弟,三教九流。像明清何氏大家族所居的何氏门堂,一个大天井连套着若干小天井,楼轩相连厢廊回环,从正厅木板墙上依稀可辨的16张官报捷报,可知这家出过不少显赫大员。勾栏院、赌场,从外面看上去毫无出奇之处,老老旧旧的木樯板,看上去就像一户殷实人家的模样,只是进门处的地砖显得格外坑坑洼洼,可以想像当年的盛极一时。 镇上很冷清,好不容易才瞅见黑黑一方天井里有两老夫妻在做着活。做得是镇上的绝活针刺无骨花灯。灯内不置骨架,全靠纸张折叠粘贴而成,周身用针镇刺满花纹。点上光源后,光自无数小孔透出,晶莹剔透。手工制作一盏小灯要三四天,自然价钱不菲,老夫妻说价不二——“八十”,许多想买灯的都偃旗息鼓了,一打听后才知灯卖得并不俏,但是卖不出去也不贱卖,挂在家里看看也是好的。但当有人终于打定主意要买荷花灯了,老实巴交的老人却说,挂久了,不好了,不卖了。镇上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了。小个子的男孩程良就像对他自己家的客人那样,尽着地主之谊。热情得领我们在他家与邻居家窜进窜出,看后花园的鱼池、菜圃后的养马场、封死的圆门后千年的古井,一口普通话居然讲得比高出他一个头的大孩子还头头是道。没一会儿,一行人都与他混熟了,才知道12岁的程良别看他现在活蹦乱跳的,却因患癫痫一直没读书。当大伙儿逛完胡公殿准备打道回府的路上,天空忽然又下起雨来时,跑前跑后为我们送伞的程良让每个人都心疼了。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21点07分, 推荐给好友 abcde去过的地方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