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国清寺之行小记 |
[游记]国清寺之行小记 |
2007-07-16 baidu.com |
为公司上市宣传录像的拍摄工作忙碌了几天后,公司安排李导一行人去天台著台景点,佛教圣地――国清寺去游玩,我也有幸陪同前去早就想拜访的国清寺。不过天气并不适合出去游玩,灰蒙蒙的天空不时飘来几丝细雨。 路程并不远,驱车前往,大约十分钟就可到达。一路上车子不多,沥青路面和两旁的梧桐树在昨晚大雨的洗刷下显得非常清爽干静。走完这条路,车子再开进去是一条宽宽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是两个世界的隔离带,一端是喧闹的都市,而另一端就是千年古刹了。粗糙的石板路,边上长着高高的常青树,透过树间可以看到田里大片的金灿灿的油菜花,顿时闻到一种浓郁的乡村田园气息。 寺院前有条宽宽的沟壑形成天然的护寺河,上面架着一座古桥,桥的护栏石板上已经布满了绿绿的青苔,透露出自己的年纪。一棵老树从院墙底下石堤斜长出来,整个树干上面垂挂着青藤,横跨在这条护寺河上。寺门前两座青色的石狮,长满青苔的古桥和墨绿的老树,只有黄色有点班驳的矮墙夹在其间,苍老清静又庄严肃穆,没有一丝浮躁的气息,便是这座千年古刹给予的第一印象。 门口游客很少,相比之前去过门口人头攒动的灵隐寺,少了几份喧杂吵闹,多了几份清闲自在,心想寺院本该如此。 走入寺院里顿时梵音绕耳,香气袭人。在雨花殿观赏四大天王四尊佛像间,刚一转身,一行人就突然消失了,里里外外找了个遍都没看到人。正着急,发现他们在侧屋,已经买好香烛出来了。本来打算跟他们学习上香的,只是忘了带钱包,只好待他们在大雄宝殿门前两边的香龛上完香,再一起进大雄宝殿祈拜,相信佛祖也会体谅的。怕亵渎了神灵,于是收起相机,进了大雄宝殿。刚好看到有位信徒趴在佛像的案上添香油,脑袋里大话西游中佛祖的灯芯――紫霞仙子的印象一闪而过。在佛祖面前必竟有敬畏之心,敢快收起非分之想,虔诚地拜了拜。然后,一边随队仔细观察揣摩左右两壁用楠木雕成的十八罗汉,一边听阅历丰富的章总仔细讲解佛像的名称与特征和其中的由来典故,颇有收获。 走出了大雄定殿,左侧有一座六角梅亭,亭前花坛植有一株神奇的老梅叫隋梅。自隋代种下至今,算来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说他神奇是因为据说他在文革十年期间不曾开花。也许是有了佛性,深知人间疾苦。这一点颇有金庸老先生在58年大饥荒间三年不吃肉,忧天下忧的大侠风范。穿过石亭,拾阶而上,有一高高的平台,这里正好可以看到对面的隋塔,寺院的大雄宝殿、藏经楼、三圣堂、五百罗汉堂等大部分建筑就可以尽收眼底。没有雕梁画栋,只有古色古香;没有突兀而出,只有相得益彰,与正对面山上矗立在山林中的千年隋塔相互映衬。灰色的天空,破旧的塔,古朴的寺院,没有色彩之分,只有类似水墨画中着墨的浓淡差异。一切都处在寂静之中,偶有几只小松鼠在树枝上窜来窜去,提醒你这不是一幅画,而是活的世界。 平台往里走有座日本佛教人士捐赠的立碑,漆着金字“南无妙法莲花经”,下面刻着“知恩报恩”四个字。后面的恩字要稍小于前面的恩字,意思是你给予的恩惠太多而我能回报的却很少,很有佛教禅意。佛教天台宗在日、韩等国佛教的影响力似乎比国内还要大,近年来,日、韩佛教界人士朝拜祖庭者更是络绎不绝。这里还有日、韩捐资建造的两座殿堂,不经别人介绍,单从建筑的整体风格来看,倒与其他建筑并没什么区别。 沿着曲折的台阶而上有座观音殿,做短暂逗留后便返回原路下山,经过之前在平台上看到的藏经阁、三圣堂、文物陈列室,往外走还有五百罗汉堂,建筑很多,不过走得比较匆忙,倒也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国清寺总共有600多间屋宇,其中包括著名的四殿、五楼、四堂、二亭、一室,遗憾的是我们整个行程只有两个多小时,许多地方都没能来的及去,只能期待下一次的拜访。 国清寺给人之朴实的感觉本应是情理之中的,但又令人出乎意料。在商业社会的侵蚀下,越来越多的寺院失去了宗教本身的味道,与传统渐行渐远,门票的价格代表着寺院在社会中的地位,然而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却能够独守这份坚持,着实让人意外和感动。 |
转自:http://hi.baidu.com/colachan/blog/item/410e6a365f791bdca3cc2bbb.html4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