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温岭)老谜遐想(周希贤)

[游记](温岭)老谜遐想(周希贤)

2008-05-22    163.com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转帖](温岭)老谜遐想 (周希贤)

酷暑难耐,每当夜幕降临,旧时小院里的各家各户小孩便忙着端小凳搬小椅向庭院里集中,大人们忙完了手头的事也陆陆续续地聚在了一起。于是东家大伯西家大叔,有讲故事的,有说笑话的,也有出谜语的,各以拿手好戏来逗孩子们开心。那时猜的谜语,一般都是代代口头相承的民间谜语,大都是一些与生活常识有关的东西,常使孩子们仰着头挖空心思地想猜出个子丑寅卯来。由于不得要领,孩子们就只好要求给提示:“这个谜谜底在什么地方有呀?”“是吃的还是用的?”想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且举一例。“黄头雀尾巴长,日打颠(跟)斗夜乘凉。”一时摸不着头脑又急着想找到答案,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胡蒙上了。但当大人用摇头表示不是时,孩子们只能缩小范围,要求给个提示。大人们就说:“是石头做的,有点像鸟的尾巴。”慢慢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当有人喊出“我知道!是‘捣臼’!”时,全院一片笑声,有赞扬的,有做解释的:因为“捣臼”是用来捣米、做糕的加工用具,石头做的捣臼碗埋在地里,那一条长长的木制捣臼杆很像鸟的尾巴,两边有石制的捣臼桄可以踏脚,白天人用来捣米,人踏捣臼杆,由于杠杆的作用,捣臼头一上一下,就像打颠(跟)斗一样,夜里没人做事就休息乘凉了。又如“高高沉沉,背脊生鳞,日开口,夜吞人。”“哪里有?哪里有?”大家异口同声地追问,大人们就会说:“在我们身边。”有的就说得更露骨一些:“在你的后面。”大家东张西望地寻找谜底的所在,“原来是屋啊”。每一个谜语都在七嘴八舌相互补充逐步提示下得到了答案。先人传下的谜语不只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很好的培育儿童思维的方法,通过猜谜让大家熟悉社会上的各种事物。当然这种口头相传是谜语中的“下里巴人”,但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以后的字谜以及更高层次的以历史人物诗词曲牌等为素材制作的灯谜,我想这类属于谜中的“阳春白雪”,也一定源于较为粗俗的口头传承谜语的提高与发展。

由于时代发展的原因,现在的建筑大多没有了聚居的院落,更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换,猜谜的形式渐趋隐退。我下面收集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民间一定还有更多的口传谜语,当时参加这些猜谜活动的小孩也都已有六七十岁了,倘不记录整理,一些老谜语将会面临失传危险。所以我想借《温岭日报》一角“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关注民间谜语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做些记录工作,为温岭的文化大市建设出力。

转自:http://zhgyangyang.blog.163.com/blog/static/2174531720078221016241932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