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任林豪:天台山国清寺建筑概说

[游记]任林豪:天台山国清寺建筑概说

2008-05-22    sina.com.cn

国清寺坐落在天台山南麓,北离天台县城3.5公里,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现存建筑基本上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建时的规模.从建筑学角度看,国清寺无疑有它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就国清寺建筑的选址和总体的构思、功能要求、建筑布局、空间构图、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选址和总体构思

寺院的选址一般都很精心,它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如环境、水源、交通和其它社会因素。国清寺也不例外,而“清、奇、古、幽”则基本上可以反映它的概貌。

(一)五峰环抱,双涧萦流

天台山脉蜿蜒至国清寺外围,有五峰耸歭,形成一道环形屏障。寺西灵芝峰海拔180米,登峰可遍览国清寺全景。寺前祥云峰,峰顶海拔301米,山中有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国清寺干道右侧耸立着隋始建宋重建的古塔。寺后八桂峰,海拔344米,寺即布于八桂峰脚南向山坡上。寺西北面映霞峰,海拔462米,为五峰之最。东北方向为灵禽峰,海拔318米。

五峰的山势位置与国清寺的关系十分协调、和谐。北面山峰高耸,山势陡峭,特别是西北方向的映霞峰,作为国清寺的天然屏障,抵御着冬季的寒风。险峻的八桂峰延伸到山脚处,生成一片长280米、宽170米的比较平缓的南向山坡。作为建寺的基地,此处朝阳开敞。在东南方向灵禽峰与祥云峰之间,有一条相当开阔的山谷,成为引风道。使国清寺在炎夏能得到东南风的吹拂。西南方向,即县城通向寺院的进口方向,有一片开阔地.开阔地前方有一小山,曰“木鱼”,为进入国清寺的第一道大门。

国清寺址的优越,还在于寺院两侧有溪流相夹萦流.东溪发源于龙王堂,沿金地岭曲折径流三十余里,从灵禽峰与祥云峰间折向国清寺前.此水常年清澈见底.西溪溯于黄泥岗,水质混浊,沿八桂峰与映霞峰之间向南直泻,与东溪汇合于寺前丰于桥下。两溪一清一混,合流几十米,形成“双涧回澜”胜景,既是国清寺的生活水源。又是天然“护城河”。

(二)七塔拱于前,石梁环其后

寺与塔象是孪生的兄弟,但寺与塔的位置在总体上各有各的摆法.因清寺与国清寺塔的总体关系别开生面.极富节奏感。从天台城至国清寺一路行来;塔影忽隐忽现,直至步近国清寺前第一道大门木鱼山,塔的雄姿才全部扑入游人的眼帘。寺塔矗立于祥云峰西麓,寺前干道右侧的山坡上,塔身高59.6米。而一式七座相轮宝塔排列在寺塔的下方,好象在迎候远道而来的贵宾。寺塔和七佛塔一高一矮,一竖一横。竖的简洁挺拔,直耸云霄,红砖与蓝天相映;横的连绵起伏,绰约多姿。绿树与白石互衬,在体量、造形,线条、色彩上都形成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穿过七塔,至国清寺的第二道大门--“五峰胜景”亭。国清寺土黄色围墙在树荫里隐约可见。穿过一段依山傍水的卵石路,走过一座块石砌筑的单拱桥--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豁然横陈于前。此时,寺门在何处,还不得而知。从寺塔至山门不过250米,却移步换景。目不暇接。

二、建筑布局与构造

中国的佛寺一般分为三种:即禅寺、律寺与讲寺。国清寺属于佛教讲寺。

其建筑群依功能分成四区,即佛事区、生活区、接待区与农事区。依主次分别摆布于四条轴线.三级空间中。依地势而在布局手法上高低错落。灵活变化。

(一)大门朝东,不同寻常

国清寺的大门不是正开,而是朝东侧开。这样做,有着多种道理。

其一是中国传统的“风水”规定。国清寺的中轴线,正对八桂峰顶,与山脊一脉相承,这是一条“风水脉”。据《地理直指原真》载:寺院的开门之法“亦依《八宅周书》例。然坎、艮、震、巽、离、坤、兑七山可开正门,惟乾山一局、辰、巽、巳三向不可开正门,或从青龙首己位出入,或从白虎首已上开门”。国清寺大门的开法,正是“风水”对寺院开门规定的典型体现。

其二是对创建者智者大师的怀念,在天台山山脉中,有一条从国清寺向东北方向沿伸至塔头的山谷、名金地岭,又称佛陇,相传国清寺建寺之前,智者大师院居金地岭巅的修禅寺讲经。佛陇在国清寺的东面,国清寺大门向东开即是为了迎着佛陇。

国清寺照壁与大门的处理,作用不仅于此,更重要的在于增加了空间的变化。它在形式上虽然只是转了一个弯,多走了十几步步,但在感觉上就不同了,使寺院更具含蓄幽深之特色。

(二)轴线分明,布局灵活

国清寺建筑共有四条轴线,中间为主轴线线,西面一轴线,东面二轴线。全寺主要建筑30余座殿、堂、楼、室,分别置于四条轴线上。每条轴线上,又有一系列横向轴线。

主要建筑如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均位于中轴线上。大雄宝殿前设一横向轴线,东为观日楼、西为祖堂;雨花殿前设一条横向轴线,东为钟楼,西为鼓楼。

弥勒殿为中轴线上第一座建筑,五开间,五架梁构架,明间4.52米,次间3.7米,稍间3.14米,通面宽19米,通进深11.34米。

雨花殿为中轴线上第二座建筑,构架形式与弥勒殿相仿。平面五开间。面宽19.66米,进深11.86米,抬梁歇山顶,作有彩画。

大雄宝殿是因清寺中轴线上最后一座殿宇,也是全寺最主要的建筑。大雄宝殿为长方形平面七开间,通面宽30.67米,通深19.71米,总建筑面积797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22.65米.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下檐为单昂斗拱,出挑2.25米;上檐为单翘重昂斗拱,出挑2.62米。顶棚为方形藻井,其中金步明间和次间的顶棚高2.3米。顶棚四周二层斗拱,下层为一斗三升斗拱、上层为五重翘斗拱。这样设计,更突出了主空间的气氛。

钟、鼓楼位于弥勒殿与雨花殿之间的横轴线上,分列东西两侧。两楼的平面都是正方形、边长6米,构架相仿,均是四根金柱直通顶盖,周边八根檐柱支豕下檐。底层除拱形进门外。四周围以石砌砖墙,二层通透,重檐歇山顶。建筑总高11.7米。

西轴线为次要建筑。有藏经阁、讲经堂、罗汉堂、三圣殿及安养堂、讲经堂前一横向轴线,东为三贤殿,西为栖霞殿;三圣殿前一横向轴线,东为延寿堂,西为塔碑楼。

东面二条轴线则为接宾、生活方面的建筑,东一轴线上布置有迎塔楼、方丈楼、斋堂、田房寮;东二轴线上布置修竹轩,禅堂及客堂等。

从以上建筑的结构、布局看,轴线的主次安排明确。在各条轴线上的建筑功能清楚,但在具体布局上却又自由灵活。

全寺建筑布局虽在原则上受轴线制约。但全寺建筑平面随地形而高低起伏,每条纵曲线上的建筑物由前至后逐步长高。尽端则以一座主要建筑物作为收尾。

横轴线上的布局,除随地势有高低外,在建筑物体量、构架、形式上也形同而实异。

(三)联系经络--廊

全寺30余幢建筑计12620平方米,分别由50多个大小不同、形式不一、格调各异的院子组合而成。而这些院子又用各式各样的廊厅、穿堂联系成一个整体。全寺不同形式的廊。总长度达1887米,交通面积3595平方米,占全寺总建筑面积的28.5%。归纳起来,全寺廊的形式有:

①桃檐廊,如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等。
②连檐柱廊,如禅堂,祖堂的外廊。
③重檐柱廊,如观音殿、罗汉堂的前廊。
④双层柱廊。如法堂、方丈楼、迎塔楼前廊。
⑤连檐双层房单层柱廊。如观月楼前廊。
⑥骑马廊,如大悲楼东廊,返照楼前廊。
⑦挑楼骑马廊,如方丈楼与修竹轩的后廊。
⑧挑檐廊,如观音殿、罗汉堂后廊。

以上八类均为外廊,从平面形式上还有回廊以及穿堂,过厅等过渡交通联系的形式。

三、空间构图的特点

(一)空间的构成

建筑、柱廊、围墙以及踏级等,均可构成空间,人进入建筑--包括室外庭院,所体验到的不同感受--亲切的、庄严的、轻松的、舒畅的,就是靠不同空间的构成而产生的。

不同的建筑需要不同的空间气氛。寺院殿堂部分需要肃穆有神秘感的空间,僧居部分需要宁静有居住气氛的空间,接待部分需要明亮亲切的空间。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4c35801008aka.html4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