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印象 |
[游记]乌镇印象 |
2008-05-22 sina.com.cn |
23 上午仍自由活动,遂与三同事去寒山寺,千年古寺早在初中时便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深入我心,寒山夜景遂亦成我向往之意境,而歌手毛宁早年的一首《涛声依旧》,我更是格外喜欢,亦是因其对古诗新解,亦与古寺有关。近听钟声,仍是浑厚悠扬,不禁令人遥想当年钟声客船之雅致。登高望远,拱顶飞檐之古旧建筑掩映于翠绿当中,虽游人如织,仍让人生出清静之心,不觉多份虔诚。可想当年,夜幕既沉,四外安宁,只有颂经念佛与古钟之声,偶尔夹杂几声乌啼,河上渔火点点,无论是把酒言欢还是借酒消愁,皆为理想美妙之地,羡煞古人!今日从导游处方知诗中江枫乃指江枫二桥,以前老师所讲、课本所注,皆大谬。在江村桥旁留念,却不知而今课本可曾改写。行旅匆匆,不及细观,对寒山寺亦是走马观花,惊鸿一瞥般匆忙作别。 在导游建议下,四人在留园门口合影后便赶往定园。定园传为明朝开国重臣刘基之私宅,园内小桥流水,亭阁楼台,碑廊塔影,细竹低丛,布置极具匠心,令我等塞外人士皆曰巧美,亦窥见江南园林之神韵。泛舟河上,耳闻船家大姐所唱吴中小曲,环顾四周别致风景,心自沉静,再无杂念,实是惬意。只可惜河水浑浊且绿,扫了几分兴致,亦减了几分江南之灵秀。园中花神庙,恰逢庙会最后一日,四人比对花神,方知我之为卫铄。其为王羲之之师,乃史上第一位女书法家。想及我于书之钟情,似有几分缘分。庙中抽签,道士言我今年应谈恋爱,必于人生、事业有所助。又言中秋时有一机遇,把握则于事业大益。其建议我今明两年吃斋两日,以示虔诚。又让我敬奉花神24束花,乃240元。虽感此法于圣地已是庸俗,仅敛财而已,但其时心中澄明,又爽然应答,于我乃一片诚心。步出花神庙,已至定园门口,而出定园门口,已是中午。购些许苏州特产小吃,就近吃过午饭,未及欣赏其它景点,亦未歇息,便又集合出发了。 车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大家因为乏累困顿,皆倚座而睡,我本想欣赏沿途风景,却亦不觉入梦。及待醒来,眼见白墙上刘若英灿烂之笑容,知乌镇已到。我魂牵梦绕、神往已久之乌镇,在我初见其面时,已知乌镇亦非我梦中之乌镇了。我本以为乌镇如大理般聚居成镇,却忘却其乃沿河而建,居民沿河而居,并非如同想象。进入售票大门,展现眼前的便是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之屋,沿河展开,别有一种古朴秀逸之美。乌蓬船或泊于屋门阶边,或摇橹河上,如入画中,自有江南水乡之意韵。我们沿河而行,穿行于寻常巷陌,时可见阿婆倚门而立,静观游人过往,恐早习以为常。询问其中一位,已经八十有六,满脸皱纹,尽显沧桑,恰与这古镇老屋相映成趣,均刻满历史之印迹。又有各户人家售卖木器、伞扇、印花蓝布等各式手工艺品,或雕刻古朴,或制作精美,皆属美致。又先后逛百床馆、木雕馆、钱币馆、汇源当铺等,皆可闻识古风。逛茅盾故居时,因为众人匆匆,我亦不及细观,只感觉前堂后屋,房间似亦不少,定为富户人家。而茅盾能有日后之成就,亦必与幼时家教及古镇灵韵有关。故居斜对面即为林家铺子,茅盾以《林家铺子》成名,亦使今人来则必在铺前留念。实该读读此书,以感受旧时铺子之命运。若林家铺子今能出售装桢简约之《林家铺子》,则买者必定不少,只是忘记将此想法留下.逛修真观时,对面戏台倒是吸引我之目光,想必茅盾幼年时,亦多跑往此处,聆听如人生之戏吧。观中道士言我正直心善,让我敬香,我本反感,且花神庙之道士告我不要到处烧香,遂未应。今之观庙多已商化,又多经营此种,实在扰游者兴,败圣地名。 折返途中,因日已偏西,遂择一家饭馆,临河而坐,吃自家小炒,乃乡下时蔬,实是新鲜。每上一菜,必风卷残云而尽。又饮当地所产三白酒,甘冽清醇,亦较入口。其时斜阳渐低,灯笼已红,灯光点点映在河中,古镇亦由喧闹归于寂静,各家开始忙碌真正属于自己之生活。众人则举杯开斛,把酒言欢,已是镇上最后之游客。所食之地恰有一石桥拱立河中,灯火河水,清风徐徐中让人领足了小桥流水人家之恬静与美。与女主人方红英聊天,知开发乌镇之旅游公司最大股东竟为中青旅,起初并不允许居民私开餐馆,后经众人争斗,方许下午5点后开张。而方红英更是因为力争,竟被打伤。作为补偿,许其早开。又知旅游收入竟与古镇居民无关,如此开发,实在有悖情理。 晚上8点多,酒足饭饱,因售票大门已关,我们在女主人带领下抄小路走出。外面霓虹闪烁,人车不息,转眼已是古今两重天。再望一眼乌镇二字,再望一眼刘若英,我们不得不告别这个水乡古镇,其虽非我梦中模样,却自有现实之气息。游玩古镇时,曾见四位老人于屋内玩竹子麻将,颇有古趣。见我们观看,回以微笑,泰然而平静。游玩之中,当地年轻人并不多见,想必是去上班或出外工作了。年少者往往并不能够感受古镇之美,受镇外世界冲击后,更会向往新生活,多不再留恋古镇,故镇上多老者。而镇上老人,恰又是古镇一景,亦为古镇之美。只是,若干年后,还有人能留守古镇吗?游赏古镇,所赏者并不仅在古镇本身,而应是有生活气息之原生态之古镇。只有镇未改其貌,人未改其居,这古镇方是古的是活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ad91d010009xf.html2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