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 2006-10-31 19:01:10 大中小 女友写的乌镇,真美,颠覆了我对它的印象.去过一次后不想再去了,与理想中的差距挺大,或者说没有给我太大的惊奇.我们这种生活在南方的人,看惯了小桥流水,对于乌镇也仅"不过如此"的感叹.但是我的女友,一个内向,沉静的女生,在去过两次三次以后,还是想去,她说,她喜欢晚上走在乌镇的石板路上的感觉. 我把她写的乌镇贴在了下面,以供大家欣赏. 我心目中的完美假期是徜徉在古典朴素的小镇之中,是漫步于清澈见底的小河之畔,是沉浸在朴实无华的粉墙黛瓦之下…… 我心中最完美的地方,那就是与她名字一样淳朴憨厚、幽雅自然的乌镇,“乌”即是黑,像黑黝黝的泥土一样散发着清香,像黑亮黑亮的眸子一样闪烁着智慧,想乌黑油亮的发丝一样吸引着八方的朋友……乌镇,又名乌青,坐落在京杭大运河河畔。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这是一个有花有草,有木屋有石板,有小桥还有流水的世外桃源,这也是一个有色香味兼人情味的美丽天堂。她犹如一位娇小玲珑的少女还没有苏醒,她美美地躺着,静静地想着,甜甜地梦着…… “咿咿呀呀”的乌蓬船悠闲地从桥洞中摇过,桥的那头也许是繁华的街市,而桥的这头却是年迈的老人们正在一边品茶聊天,一边晒着太阳!清澈的河水孕育出一代代杰出人才,64名进士,161名举人,著名的文学家茅盾,翰林府第的辉煌过去都给乌镇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只要你踏入这方净土,你的心就会像小河中的清水一样平静,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伤都沉淀于潺潺的流水之中,令你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去。 瞧,那是一座别致的江南小桥——“逢源双桥”。人们寄予了她美好的愿望,亲爱的朋友,你们想升官还是想发财呢?仔细地想一想,左边是发财之路,右边是升官之道,抬起你的脚,开始吧!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另一半,那就请你耐心地在桥中央等一等吧,只要诚心诚意,迷人的财神湾一定会给您做媒,你的幸福马上就会降临,难道你没看过文和英的爱情童话《似水年华》吗?收拾好你的心情,去乌镇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吧! 踏进一座静静的豪宅大院,曰“百床馆”,上百架有着雕花描金门格门楣的大床静卧着,熟睡着。这些床,虽然已没有了红俏帐、鸳鸯枕、织锦被,却足以看出古镇过去的富足奢侈。特别是那些有着三进门格的红木大床,更是让人啧啧称奇:外是换鞋处,中是装扮处,里则是休憩处。床的三面镂空花板下,还有好些小抽屉,或许是放零食、首饰等小物品的吧。这三进的雕花大床,像极了一座袖珍的三进豪门大院,是精致的屋中之屋。 跟着人群我们走进了一条深深的巷子,远远就能闻到阵阵酒香,进去后才明白里面是座酒坊,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乌镇特产三白酒,就出于此,说是用白米、白面和白水酿就而成的。成百上千的酒瓮层层叠叠堆在一起也颇为壮观,珍藏在里面的,便是香甜醉人的三白酒了。热情的当地人招呼着我们,说可以免费品尝,一个三钱小杯,一口酒一直爽到心口,连不喝酒的小女生们也说好喝好喝。旁边一个个小罐子里,也是当地的特产——又甜又糯的酒酿。 蓝印花布,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也是乌镇的一大特产。走进蓝印花布馆,见屋前宽阔的晒场上,搭着高大的木架。木架上,满是刚刚印染好的垂挂着的蓝印花布,有风而来,那蓝印花布便随风而起,如千舸竞发。众多游人在此间留影,特别是那些穿红带绿的女孩子们,更是留恋这里的花团锦簇。这蓝印花布日后做成了蓝花小袄,蓝花竹裙,蓝花头巾,蓝花伞……件件都带着江南独特的色彩韵味。 小巷蜿蜒向前,却不能一目将其看个通透,这也许就是韵味所在吧。继续往前走了一段,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进口处悬挂着“茅盾故居”,在这小镇出此文学大家,真是意外。一路从介绍茅盾生平的厅堂转到了他的书房、灶间、饭堂,桌是普通的桌、灶是普通的灶,物是人非,猜测着当这位大文豪对着这些留下他儿时点滴的地方,想的应该是什么呢?乌镇的名人,除了茅盾,这里还有一个翰林第,说的就是夏同善,也许有人不知道夏同善,可是提起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就人人皆知了。替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昭雪的,正是夏同善。 乌镇老街是越走越热闹,当走到西头,已是人声喧哗了,晌午阳光最暖和的时候了。西段北侧,是建于宋朝的修真观。修真观的对面,是建于清朝的修真观戏台,这是江南水乡集镇上保存下来仅有的戏台。戏台有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威严庄重。那天,正在上演桐乡当地花鼓戏《陆雅臣》,据说是一种介于黄梅戏和越剧之间的剧种,我是听不大懂,当地的人们倒是很多驻足观看,颇能听出其中味道。 这边丝竹未定,那边却敲起了锣鼓,又是什么地方在演戏呢?我寻声向西,锣鼓是从一间房中传出,原来正在上演着“皮影戏”。啊,这就是我一直听说起但从未看到过的皮影戏。一道白布挂在前面,左右两棵树干,算是布景,一会一阵锣鼓响,主角出场了,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牛魔王,造型惟妙惟肖,非常逼真。没有对白,围观也只是看个热闹罢了。一会儿孙悟空和魔王都变换了身型,一个是仙鹤,一个是条蛇,又是一阵对打。一会见到获胜的仙鹤悠闲地在树旁梳理着羽毛,姿态轻盈,很传神。表演的时间很短,也就五分多钟,却让我领略了一番别样风情。 往前走了一段,几家店铺显示出一派浓浓的商业气氛,一路逛来,鞋帽店、竹器店、陶器店、装裱店……不经意的一抬头,看到一个斗大的“當”字嵌在一面墙上,应该是到了当铺了。信步走向前,比划一下,头顶刚刚能碰到“當”字的底边,不禁感叹好大的气派呀。从当铺沉重的狮头钉门走进庭院,来到了这家当时富甲一方的“汇源典当”,我们都到里面模拟了一回当铺学徒,站在高高的柜台窗口往下看,足有1人高。在这里还介绍“当字体”以及职务的称谓,一缺、二缺等。 乌镇养蚕抽丝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或是是为了保留这一风俗,今天亲眼看到一位老奶奶将蚕茧浸到温水里弄破,然后再在水中把蚕丝抽出,最后撩起打薄,可以用来做成棉衣,被褥等等;还有蚕花船,在这条船上有一根很高很高的竹竿,据说会有当地人穿着白色衣服在竹竿上表演各种动作,象征着蚕宝宝,祝愿当年的蚕丝丰收。 其实,乌镇真的很小,有的人也许大半天就逛完了,但古镇的美不在于外表,我们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细细体味,你觉得它哪儿最吸引你。是小桥?是流水?还是那一块块封存历史的青石板?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我独爱爱你这一种”,中国的古镇不计其数,但我却偏偏只喜欢你——乌镇——编织童话的天堂!衷心地祝愿你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