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印象*乌镇 |
[游记]印象*乌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乌镇是一种情愫。 这情愫来自于茅盾《林家铺子》中的娓娓道来,来自于《似水年华》中的情景完美再现。这个江南的水乡小镇安安静静地处于一侧,不张扬,不喧嚣,带着大家闺秀般的气息,又富有浓厚的人文底蕴。这一切的印象,都让人怦然心动,无比向往。 终于有这样的一个机会,邀上三两志同道合的朋友,去梦里的乌镇游玩,与梦境来次最真实的接触。梦里寻她千百度,今日得以成真,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乌镇分南大街和东大街两个地方,南大街是未经修葺的老乌镇,保留着原来的古香古色,虽未免稍嫌杂乱,但很真实的体现了本来的风貌。狭窄的小巷,高高的,灰白色的墙,斑驳的岁月痕迹。巷子两边是成排的民居,但大多数是紧闭的,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偶尔有开着的门,却鲜见有几个人。 我们进去的时候,路上没有几个行人,房屋里光线大多不足,从外望去,里面黯淡一片。偶尔有鸡鸣声响起,却不知在何方,又突然会在小巷里遇见一只狗,也不大声地叫唤,只是定定地望着过往的行人,继而又转身离开。沿街有满脸皱纹的老人搬了竹椅坐在靠街的门口,脸上堆满了岁月的沧桑,观望着路过的行人,淡然的,安静的目光。 在这里,时间彷佛被无限地放慢,人的心境也可以放得很宽。我喜欢走在这样安静的小巷里,缓慢前行,仿佛可以听到时光从小巷走过的声音。阳光不能完全地撒进小巷,有的是在灰白的墙上,青苔的青石板上的一些光斑。走着,想着,每个有着铁锁的门里曾有过的故事,抬起头,是一线窄窄的蓝天…… 两岸的河流缓缓地流动,河面上漂浮着大块的浮萍,这千百年来一直流淌着的运河水,依然不急不缓,平静如初,似水流年,弹指人间,唯有这水,生生不息。 从南大街往尽头走,经过两座小桥,再经过汇源当铺之后,路旁的风景慢慢地繁华起来,游人就渐渐地多了起来,这就进入东大街的范围了,人们一般称之为新乌镇。 以前的乌镇实际是由东栅、西栅、南栅和北栅等几个村子围合而成,现在开发的主要是乌镇东栅景区。走在东栅的南大街,首先跃入眼帘的是茅盾故居。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巨匠,因为他作品中的经典描述,乌镇也变得更加生动和妩媚动人。茅盾在一篇题为《大地山河》的散文中这样描述过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自古以来,因为文人的妙笔生花而使故乡添色的,就不在少数,如沈从文的《边城》之凤凰古城,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于绍兴………. 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所谓“人家尽枕河”是也。青石长街,黛瓦白墙,烟柳画桥,僻静小巷,悠长河道,这一切,无不构成了一副淡雅的水墨画。人在画中游,有一种不真实的美感,不敢大声语,生怕这美景,轻轻一触碰,便会消失不见。 走在青石长街上,两旁的建筑大多是精致小巧。雕花的木门,大多是花鸟虫鱼,镂空雕花,叹为观止。里面有些住了居民,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游人如织的场面,悠闲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相当的惬意。那幽深的小巷,只容两个人并肩通过,青色的石砖,古朴悠长的巷子里,能否遇见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结着如水的愁怨,撑着油纸伞,悠悠而来,袅袅而去。也许一切都只是一场梦而已。 走累了,就捡一块水旁的石头坐下,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格外的悠长而漫长。河水缓缓流动,不时有小木船划过,对岸就是那些鳞次栉比的民宅,大多时是明清的建筑。白墙青瓦,雕梁画坊,曲桥流水。闭上眼睛吧,听一听静谧的声音,这是需要用心去聆听的声音。闭上眼睛吧,不去想那些尘世的纷扰,蜚短流长。时光百转千回,又回到了当初的时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eb2f7010009s1.html1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