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推荐素月纤纤作品我与乌镇的约会

[游记]推荐素月纤纤作品我与乌镇的约会

2008-05-22    sina.com.cn

{大雨滔滔按}:我读过茅盾《可爱的故乡》、《香市》觉得落墨淡淡,隔靴搔痒,不足以体现乌镇的特点,不足以满足我对乌镇的渴望憧憬。

我也读过浙江作家协会主席叶文玲《心中的乌镇》,觉得文不对题,那应该叫《缅怀矛盾》更恰当,一代大作家写出这样文不对题的文章,真叫我害羞。 

作家钟桂松的《品味乌镇》,写得大气磅礴,内容丰富详实,可惜议论和高屋建瓴的俯视视角,叫人味同嚼蜡,不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中国作家协会的秘书长红孩《乌镇疏影》题目很谦虚,可是没写出多少疏影,倒是把乌镇应该怎么发展写了不少,“我不认为这是乌镇的朋友在抢绍兴的客户。但就旅游本身来说,现在竞争激烈的程度可用白热化来形容。就说这些江南古镇吧,仅在江浙一带,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就有6家,而且这6家古镇相隔近则一二十公里,远也不过二三百公里。”完全没有散文的韵味美,叫建议书还不错。

来新夏《水乡乌镇》,孔海珠《父亲孔另境的故乡情结》
,孔明珠《我的家乡乌镇》,燕华君《江南,蓝印花布的女孩》,大都象学生的命题作文,不敢恭维。 而素月的这篇散文,以一颗淡然又执著的心,把浪漫和情致和江南的乌镇古韵完美融合,象江南春雨,丝丝绵绵……回味隽永。我要是乌镇长官,我就把这篇文章推为宣传乌镇的主打文章!

最近,心情一直很抑郁,一位出家人建议我出去旅游,走得越远越好。我第一个想起的便是乌镇。

想去乌镇的愿望来自于观看黄磊执导的电视剧《似水年华》,当时就有一种马上动身前往的冲动,因为,打动我的,不仅是故事里深沉、真挚、忧伤的爱情故事,更是影片中那种空远出尘伤感迷离的情绪,那种朴素脱俗的宁静,恍如在另一个世界,悠悠的诉说着已经很遥远的故事,那种梦般的感觉让人魂牵梦绕。

乌镇位于浙江桐乡市,江南水乡新貌,古镇风情犹存,走进乌镇迎面而来的就是满眼的白墙乌瓦小桥流水和湿湿的水汽,仿佛一下子就进入了另一个与现代不相干的遗世独立的世界。一株唐代银杏把我引入了乌镇岁月:昭明书院、谭家湾、文昌阁、桥里桥、厅上厅、翰林第、还有,汇源当铺、戏台、茅盾故居、木雕馆、蓝印花布染坊、乌镇民俗风情馆、江南百床馆、传统作坊区、源双桥(通济桥、仁济桥)等十多处旅游景点……一景一天地,一院一传奇。河边的水阁,旧石板铺地的老街和帮岸,西栅的“茶馆”、东栅的“林家铺子”是您到乌镇不得不看的市街风情。逢源双桥是一座中间用精美雕花木栏隔开的木制廊桥,据导游说它一边代表财富另一面代表权贵(也许代表的更多),你只能选一边走,男的多数走权贵那面,有的人还两边都走了一回,导游开玩笑的说,走第二遍就不灵了,我既不是当官的料,也不敢奢望发大财,就随便安男左女右走过去了,看起来再清静的地方,也免不了这两样俗事,谁让仙人落人间了呢,烦恼呀!突然想起《似》中的情景:文那晚对英说的:“可是谁也做不到左右逢源啊,这座桥,你只能从一边走过来,不是左,就是右......你怎么不过来?”走在桥上惆怅地回忆着爱情童话,小桥、流水、一切都象是温柔的梦幻。联想到影片不完美的结局,感叹这人生,有许多的事或许是不应该做的,但宁可犯下错,也不愿轻易错过,就是想将美梦做到底,也许梦醒后仍然失落孤寂,仍然无助,却会有柔软的忧伤伴随曾经的幸福让人久久相忆,但有谁又知道那忧伤不是致命的呢?小小的逢源双桥,见证了多少舍不得放不下的情感。人生何尝不像过这桥一样,必须做出选择,去或留,生或死,很难做到左右逢源。

倘佯在古街小巷,平整的石板路,默默承载着古镇千年的风风雨雨,我想那雨中的韵致一定如美人隔纱操琴般,轻烟含愁风姿绰约,令人遐思无限,两边古风古韵的老式江南建筑,白屋灰墙高高的雕花木门窗,黑色的屋檐,使人好奇的想知道住在这里的该是什么人呢?可是那历经沧桑仍安心的守候着古镇那份宁静的老人?那推开的雕花窗内,可是静坐绣楼,依窗绣鸳鸯,等待开启“女儿红”那天的清秀女子?漫步小巷,像走进另一个时空,感受着另一种情愫,踏在石板上的脚步声在小巷里回荡,如同在梦境里忽远忽近恍如隔世。看老人们装上或打开那一扇扇门板,就像看到老人讲的一个个老故事悠悠的展开或聚拢,幽远而亲切。走在这样的小巷,我在想,假如《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身着那袅娜的旗袍走在小巷中,又该是怎样的一番韵致呀!昔日在这青石上走过的美人今又身在何方呢?真想就这样走下去,慢慢感受它的质朴它的含蓄它的惆怅。

乌镇别韵首推“水阁”,水阁之外,百座小桥枕着流水,一溜茶肆隐于巷陌。据说这里的桥最多的时候多达120座,有“百步一桥”之说,足见乌镇乔之多,而那桥上大多是有楹联的,也显示出地道的江南文化,如通济桥联:“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既精点了乌镇的景致特色,又涵盖了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这幅不知谁人于何年题写的翠波桥联,让我沉吟了许久,遥想当年,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归隐此处,茶香浸润时,笔墨生花处。将江南千年文化与风情留给了一代代的古镇。只是千百年来风雨侵袭,不知消失了多少座桥,目前镇内尚存古桥40多座,但仍可傲视江南六大古镇,在为消失的那些桥遗憾之余,也不免为人世的变迁而慨叹,是呀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永恒不变呢?一座座小桥或精雕细刻到让人惊叹,或别具一格赏心悦目,如可以欣赏到这里出名的“姐妹桥”,即通济桥和仁济桥,“桥里有桥”、“桥里套桥”
的奇特景观,据说每当月明星稀的清夜,看着粼粼的波光中倒映着浸润在二个桥孔中的一轮明月,那份清幽与迷离,简直不敢相信真地在人间。坐在桥上,看船夫和船娘轻松熟练的摇着橹,船上形形色色的游客,安静满足的微笑着,一条条小船在“欸乃”声中徐徐移来,然后慢慢消失于长长的水道远方,不觉想起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据说从前这里还有在元宵节走桥的习俗,据说可去百病。

如果走累了可以到水边长廊上的“美人靠”坐坐,它是巧妙的依廊而建,自然蜿蜒的一溜长椅,据说“美人靠”这个名字源自于西施,据说,当年美女西施由诸暨家中出发,被送往吴国之时,途经胥塘河,背负复国重任的美人终于不胜负荷,思乡之情顿起,便弃船上岸小憩,靠在河边人家的长椅上遥望家乡,长椅因此得名“美人靠”。还有传闻说是吴王知道西施体弱,便派人修建了这靠椅专供西施累了时休息,好体贴的故事,不管是哪一样传闻吧,依在这样的长椅上,还真有点美人照水,沉鱼落雁的感觉,船上的人欣赏地看着你,你也欣赏地看着他们,人景相融,好惬意呀!也可以去品茶,坐在茅盾曾在作品中描绘的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可以欣赏“水隔一溪依依人影,塘开三里济济行踪。”耳边听着吴侬软语,偶尔夹杂着一些其他地方语,竟似梦中。

观看河岸边,有好多民宅的一部分探入河中,枕水而居,不觉想起《似》电视剧中,推开花窗放下小篮子,向船上的小贩买东西的画面,好闲适的生活。据说晚上睡觉时,你还会听到河水从屋子下流过的声音,我想那一定有恍如幻境不知身处何处的感觉,梦中也会温柔似水。这样的滋养,难怪有江南女子柔似水之说。走过一座桥边时,我听到一阵咿咿呀呀的昆曲婉转的从一家敞开的雕花的窗子里传出,木制的窗台上养着各式花草,还晾着鱼干、洗过的鞋袜、衣服,我本来就喜欢昆曲那婉转优雅的韵味,今天在这种情景里听到,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这样的曲子就该配这样的人家、这样的水色、这样的石桥、这样的回廊,那渺渺余音在河面上飘荡,衬着渔舟噜噜,那情景好像一下回到了二三十年代,又好像在画中一样,真有点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有点晕!好享受呀!

真想在这里一直待到晚上,领略一下它夜晚的“朱雀桥边野草生,乌衣巷口夕阳斜”风韵,感觉电视剧里乌镇的夜晚,总是有一点淡淡的离愁的。记得宋朝宋伯仁写过的《夜过乌镇》:“望极模糊古树林,弯弯溪港似难寻。荻芦花重霜初下,桑拓阴移月未沉。恨别情怀虽恋酒,送衣时节怕闻砧。夜行船上山歌意,说尽还家一片心”。如果赶上七月中旬鬼节放灯那就更好了,据说那有祈福的含义,夜晚的河面船灯点点,那一定会使你遐思无限,佛徒管这叫“慈航普渡”,好浪漫的仪式呀!

恋旧又喜欢艺术的我当然不会错过参观木雕馆、蓝印花布染坊、乌镇民俗风情馆、江南百床馆、传统作坊区、这样的地方,百床馆珍藏了十几张明清以来的精美的木床,不但雕工精,设计独具匠心,上面的人和物栩栩如生描金嵌玉,图案还寓意深刻,各有不同,最吸引人的是千功床、姐妹床,千功床据说是一个有钱的商人,花了好几个月请最好的工匠制成的,床很讲究设计成四进的形式,可随着季节增减隔门两面有可以抽的木板窗;有防潮隔凉避暑的功能呢;姐妹床不是姐姐妹妹一起一人一张床,而是,一张是新婚夫妇睡的,一张是老夫妻睡的,上面的图案和题字是不同的,新婚夫妇床楣上题:“鸾凤和鸣”而老夫妻窗楣上则题:“鸡鸣戒旦”,了不得,就寝都这么有文化内涵。到了传统作坊区,那素雅的深浅蓝印花布一条条在竹竿上随风飘荡,像一面面古朴的文化旗帜,阵地不多,无法张扬但却不屈不挠,根深蒂固于一处,制作方式虽原始,但很有趣。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bb9c101000b78.html30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