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土话(之一)

[游记]乌镇土话(之一)

2008-05-22    sina.com.cn

导语——

认识一个千年古镇,仅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是不够的。那“修旧如旧”、“整旧如故”的老街、旧居、古桥、河道,那精心布置的各类展馆、作坊,只能说是标本式的展示,“形似”有余而“神似”不足。

观光者若想更多地还原古镇的“神似”,最好能走进古镇深处,去寻觅,去体验它的“活文化”。比如,了解和品味一下当地的方言土语,不失为有效而且有趣的途径之一。

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或是远赴他乡的游子们,在日益趋同、求同的现代文化氛围中,如果也能有暇细细回味和感悟一下亲切的乡音母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母语),岂不是乐事一桩?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触摸”一下乌镇土话吧。

——乌镇北栅头,有天呒日头。

老底子传落来的一句俗语,颇有些来历。

小辰光第一次从外婆嘴里听到(外婆家就在乌镇北栅头),觉得蛮新鲜。明明里红日高照,为啥讲“有天呒日头”呀?对其含义却不甚了了。后来才慢慢晓得,这句话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这还得从乌镇镇区的格局说起。

假如能从空中俯瞰,便会发现古镇乌镇呈一巨大的“十”字。南北走向的主干市河(古名“车溪”)与东西流向的东市河、西市河垂直相交,绵延的石街沿河而筑,成片的民居依水而建,由“十”字的中心(中市)向东西南北四端延伸,构成镇域布局的大框架。旧镇志将此描述为“镇如十字,四正皆实,四隅皆虚。”“四正”即大“十”字的四端——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由于各个出入口的陆路和水路建有木栅大门,朝启暮闭,类似城门,所以就被称作东栅头、南栅头、西栅头、北栅头。

四个“栅头”上,店铺、作坊、茶馆、集市一应齐全,民居鳞次栉比,自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块,便于各“栅”居民和附近农民日常简单的采购、贸易和休闲活动。而农闲或节庆时,人们则会到更加繁华闹猛的“中市”去逛逛。(如今,已开放多年的乌镇一期景区即位于古镇的东栅至中市一线;新近刚开放的二期景区则位于古镇的西栅)

历史上的乌镇是一个大镇。凭借着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和周边乡村的丰富物产,形成并发挥了商品集散、手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信息传递、促进农副业特色化商品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等一系列经济功能,这里成了杭嘉湖苏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同时又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发挥着文化、教育、宗教、娱乐、休闲等诸多社会功能,是周边地区众望所归的文化中心。

从明、清全盛时期的状况可知乌镇当年雄姿:镇区规模超过湖州、嘉兴府城,更在桐乡县城之上,“名为镇实具郡邑城郭之势”。“宛然府城气象”,以致地方官员曾向朝庭请求在此分立县治(未果)。就人口而言则“市井数盈于万户”、“烟火万家”。如此规模当居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群体之冠。

出于繁荣商贸、辐射周边、赋税共享、社会事务协管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官方对这个巨镇实施了行政分辖管理。据史料所载,至迟在宋代,该镇已经以南北走向的市河(车溪)为界,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由湖州府、嘉兴府分治。尽管各个朝代府、县名称和辖区多有变更,但行政隶属的分治格局一直延续至民国。由于乌、青两镇紧挨并立,就市镇功能而言实为一体,人们习惯上就称之为“乌青镇”。象这样既各自独立又珠联璧合的“双子并立”型镇区格局,颇为独特而少见。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bf23f01000asn.html2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