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过乌镇 |
[游记]走过乌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江南水乡”—这极富诗意的四个字像一个瑰丽的忽隐忽现的梦,萦绕我心已然多年,渐渐沉淀为一种思念,淡淡而又固执地在生命里流转。诗文画册里的江南水乡,读得越多,越勾起我的向往。而真正意义上的江南水乡,乌镇是我到达的第一个地方。 乌镇,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之一,杭嘉湖平原中部的一个县属小镇,现隶属浙江省桐乡市。在江南河港交织、湖荡密布的大水系里,这方先民生息繁衍过的土地,也许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梦吧。色调幽暗的古屋老街、小桥流水,“绿阴门巷南熏里,喜叫流莺侑酒杯”、“雨涤山花湿未乾,野云流影入栏杆”,渊源流长的根系从春秋延展至今,“今古兴亡多少泪,空门依旧对溪开”正合了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怀旧心态。 水是乌镇的脉络,纵横交叉的水溪,我叫不出名字。苕溪与雵溪在哪里会合?哪一条是车溪?哪一条是青溪?秀溪、澜溪、桐溪、柞溪、语溪呢?我这个异乡过客无从把握,只能怀揣一份不能尽览的遗憾,趋步向前。廊棚、石驳岸、美人靠沿河伸展着,那静静的碧水,水上欸乃声里的乌篷小船,像是清新朴茂、恬静抒情的水墨画却要比水墨画多几份色彩,意境之美神游于心,我浅显的语言描摹难尽……。 枕河的水阁里,水乡人家淘米洗菜可以不出户,一开窗就可掬水在手。多么亲切的水呵,承载着水乡一走就是数千年,一切的苦痛和快乐积淀成厚实的河床,从容流向未来。踏着石阶下得河边,捧着碧水脸上一抹,顿觉心间清凉透彻,若不是深秋季节,真想体验从窗户一跃入水的痛快!水乡的水,一波一波荡漾我的心扉。 一溪两岸,是一间连一间的古屋,古屋里生活的人们真诚微笑着迎接每一位慕名而来的远宾近朋。游人衮衮如过江之鲫,不知有没有踏破小镇清宁的生活?漫步三里长的老街,穿过一个一个券洞门,刻满沧桑的花冈石板,让人顿生以赤足摩挲的欲望,恍然间感觉岁月正萧萧逝去,只留下偶尔一扇木门上大红的倒“福”字和梁、柱、门、窗上的木雕石镌。我说不出粉墙黛瓦、板门木棂、墙头散发着浓郁艺术气息的建筑的风格,看弄堂里斑驳的墙壁投下长长的身影把一路的喧噪抹去,墙角的小花竞相开放相逢一笑的美丽。 当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就在老街上观前街与新华路交界处,我是一定要去瞻仰的。置身巨匠诞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念着“我的家乡乌镇”的句子,倍感真切。故居是砖木结构的普通江南民居,与乌镇的老屋并无二致。据记载,故居房屋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临街四开间两进木架构楼房,分东西两个单元,建筑面积444.25平方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茅盾用稿费并亲手设计草图,翻建成带有日本民房风格的书斋,建筑面积104.92平方米。我们现在见到的应该是一九八三年经中央批准,依照茅盾童年时代的生活环境修复后的面貌。与故居仅一墙之隔的“立志书院”,是茅盾童年读书的地方,而今“立志书院”作为茅盾生平事迹陈列室,以“茅盾走过的道路”为陈列主体,成为茅盾故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保持着茅盾母校的原有风貌。出得书院,依傍河埠的文昌阁和沿河的老屋并肩站立,经受了尘世重重风霜的洗礼,飞檐翘角依然,静观漫漫岁月更迁,站成一种精神的永恒。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e43e1010007q9.html2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