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烟雨诗画游江南乌镇篇 |
[游记]烟雨诗画游江南乌镇篇 |
2008-05-22 sina.com.cn |
烟雨诗画游江南·乌镇篇 2006-04-29 10:28:22 大中小 烟雨诗画游江南·乌镇篇 一到江南,三逢此夜,举头羞见婵娟。黯然怀抱,特地遣谁宽。分外清光泼眼,迷滉漾、无计拘拦。天如洗,星河尽掩,全胜异时看。 更多游记攻略,请访问 爱自由旅游网:http://www.izy.cn/?referer_id=1043259 让乌镇顿声名大噪的一部如诉如泣、娓娓道来的《似水年华》,也让我深深地对这个江南水乡魂萦梦牵,迫不及待地想亲身体验乌镇的温情。在上海沪太路长途汽车站搭乘每天唯一一班开往乌镇的班车的途中,我就不断勾勒古镇的种种风情和浪漫,直到暮霭沉沉的乌镇,出现在一块“乌青毓秀”的牌匾身下,这个在我心底深处默念过亿百遍的如梦幻泡影的名字,又渐渐海市蜃楼般依稀浮现,而终于犹如江南泼墨山水画,淡了无痕、若隐若现,徐徐展开卷轴,物化在眼前,可触、可感、可亲。 次日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便鲤鱼打挺地蹦起来,开始在乌镇的街道上游走,畅意无限的,有种走遍乌镇每座拱桥、每条陪弄、每个水栅、每排廊棚的冲动,在平和安详的老宅陈木与流水小桥的天然契合中细细品味那一份情趣和气质。乌镇带着传统江南山水灵秀、风流蕴藉的况味,如工笔水彩,细致入微,流云淡墨,如呈现在上好宣纸之上,朦胧氤氲,澹然而去。高耸的屋顶覆盖着乌青的瓦片,衬着貌似烟熏火燎过的白中隐黑的封火墙;乌焦巴弓的门板、窗棂和木墙,据说涂上这样的类似黑色的油漆可以保护墙面,乌镇亦由此获名。青亮蜿蜒的石板路,镶嵌在狭窄的老街的错落有致的故宅之间,更显清幽精致。曲尽其妙的流水成巷,碧绿如豆,不时可见淳朴憨直的船工汉子举重若轻地划过瘦癯精干的乌篷船。把屋基的木柱或石磴搭在河溪中的“水阁”上,用木条撑起的窗户下,有开到荼縻的曼陀罗和鲜亮透绿的龟背竹,与水巷对岸随心飘拂、戏弄河鱼的垂柳相映成趣,鲜绿的水草也如江南气质一般柔软,随着拂柳和乌篷船及穿梭其间的鱼儿,一漾一漾,波心荡,冷月无声。古旧静谧、安宁祥和、与世无争的古典气质被如此勾勒。 逢源双桥在乌镇东大街的最东端,桥下是个严丝合缝的水栅。趴在这座寄寓着对人生的良好的祝福和传统哲学理念的风雨廊桥的桥栏上全景式地忘情摄取财神湾全貌,总是犹豫踯躅:到底该从左边通过,还是该在右侧行走?!穿过朝宗门,坐在乌镇最资深的香山堂药铺前的水湾边,伴随着本无所谓有的药渣香,用饼干屑逗水中的梭子鱼和低飞徘徊的蜻蜓,有“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的感触。走过江南百床馆和民俗馆,一股扑鼻的浓浓酒香便诱惑地迎面飘来,止不住快步走入高公生酒糟坊。在这个建于清同治年间,悬着一面“乌镇:千年古镇,百年酒坊”酒幡的古坊里,数以百计的酒坛,古旧而时新的不知名的制酒器具,依然不断淌出由白米、白面、白水之作出来的闻名遐尔的“三白酒”。这清冽香醇的烈酒让人无法抗拒,忽生白居易闲居“被花留便住,逢酒醉方归”的隐趣。 更多游记攻略,请访问http://www.izy.cn/main/youji.html?referer_id=1043259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2e2bf01000318.html1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