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 |
[游记]乌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乌镇——千年凝成水中的家 2007-02-09 15:49:34 大中小 乌镇——千年凝成水中的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乌镇,这个满是乌墙楼台,沉浸于烟雨之中的江南古镇,在保持了其千年古韵之时,也为千年后的今人留下了千丝万缕的追忆和亦梦亦幻的遐想。 乌镇具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无论古时还是今朝,都被无数游人骚客所倾倒。而我也在今年的夏日流火中与友人相约一同前往乌镇,去追忆似水年华,遐思如梦岁月。 临近傍晚,我们到了乌镇,住在一家家庭旅馆中。 宁静的傍晚 乌镇的傍晚是宁静的,除却游人的存在,走在乌镇的老街上,不免使人想到“宁静而致远”这种体验对于一直居住在城市中的我们而言是陌生而新鲜的。 我们徒步走往乌镇的老街,老街之老,名副其实。青石铺的路,两边是建造久远的木构房屋,木纹的门窗上印刻了岁月的痕迹,使人纵身于明清古道,似乎它离城市很远,远在宇,更在于宙。老街两边住着密集的居民,略有经商头脑的居民都在自家门前摆些摊子,卖些当地的特产。那纯朴的叫卖声给这宁静的街道多了一丝点缀。 两重门三重天是老街上的一大特色。蹲下身,朝前上方看,就能看到不远处的两个门洞,而每个门洞间都能露出半点星空,虽然天空显得很狭小,但它却通往无限的远方。这就是两重门三重天,两种人生,三种境界。 乌镇的傍晚不但宁静致远,更是流云似彩。抬头望天,晚霞铺天盖地,长长的似江南的锦带连绵于天际。片片火烧云映在深蓝的天空,如同童话世界般美仑美奂。 深沉的天空里,藏匿着我兴高采烈的心情。 明媚的天光 牌坊——乌青毓秀 乌镇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两条交错的老街古风犹存,河街并行,体现出江南以水建市的特点。 两条老街的交错处有一座石桥,石桥前立着一块黑漆大牌坊,上书:乌青毓秀牌坊高约5米,立在桥前,颇显威严。而乌青毓秀却道出了一个典故。现在所谓的乌镇原先属两个镇——乌镇和青镇。桥的左面为青镇,桥的右面为乌镇后来才将两镇合一,统一叫作乌镇。而乌镇古民居在墙上常常涂有类似于黑色的油漆,据说这种涂料可以保护墙面。黑色在当地被称为“乌”乌镇的名称由此而得。 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的背影 乌镇中市观前街19号是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居,故居分前厅与后院。据说房屋结构是典型的日式风格(这我没在意),期间有茅盾先生的书房,也就是写《林家铺子》、《子夜》等小说的地方,但先生的书房并未完全开放,实在是个遗憾。听导游讲此书房是先生用所得稿酬修建的,想来当年先生的名声在外,收入颇丰啊!在参观茅盾故居时导游还带我们看了当时的厨房。先生家的厨房颇为宽大,灶台更是大得了得,有好几口锅,可同时烹饪菜肴。一看也算是个大户人家了。有意思的是导游还特意为我们介绍“小灶”的由来。原来“小灶”就是设在大灶旁边的一个附属性的灶台,外形有点像欧美人家中的壁炉,只是比壁炉要小很多。是当时人们用来热点心,煮夜宵的地方。这就是“开小灶”最原始的解释。 知道茅盾的人也一定对“林家铺子”不会陌生,那是先生的名作,而真正的林家铺子就在先生故居的对面,难怪先生能将其发生的故事描写地栩栩如生。现在的林家铺子已名存实亡,说白了就是一家土特产商店。 修贞观——江南三大道观之一 地处乌镇修贞观与苏州的玄妙观、濮院翔云观合称江南三大道观。而修贞观的古戏台则更为出名。古戏台高有数丈,琉璃翘宇,至今仍有戏班在此演出,成为乌镇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我出生于水乡绍兴,绍兴也有唱戏的习俗和地方,称为“社戏”,是每年赶大集,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项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跃和发展民间文化。绍兴的社戏一般在水上的戏台上唱,船头脑沿着河便能看到这精美的社戏。同是水乡,和这戏台子比起来可算是大相径庭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da9d9010008bl.html1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