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摇香 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
[游记]乌镇摇香 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
2008-01-26 luker.cn |
乌镇的仁寿桥畔有茶楼名望佛。茶幡在风雨中摇晃着,发出啪啪的响声。屋上的黑瓦鱼鳞般,从高处呈一条弧线,向河上悬成一些微微上翘的檐,檐下垂着的是长形的略显椭圆的灯笼,沿河一排窗子,和屋里的主结构一样,是木做的,推开吱呀有声。茶桌桌椅是竹子做的,在窗前的茶桌上坐了,可看窗外的桥,檐下的河,河边的房子。 桥是石桥,很古老地横卧在河上,那些桥上的石板在雨中泛着亮光,石级很光滑,说明很多年了,有数不清的人从它的背上走过。我坐在窗前看桥上的人,桥上的人在看着他四周的风景,这是一首诗里说的意境,在乌镇却是随处可见的。 木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滑行着,船娘摇橹,听着橹声,我就想起很小的时候,母亲摇着我的睡床,哼唱着这样一首古老的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看景的人坐在船里头,河岸的景物就摄入眼帘去,那是些镶嵌着江南湿淋淋记忆的房子,装满了外婆的故事,在岁月的烟云里浸泡着,穿行着,寂然无声。 茶馆的名叫望佛,问茶馆的人,回答是多年以前,从这里望出去可以望见一尊佛像,故取名望佛。我望出去的地方是黑瓦粉墙,我的目光所及,是望不到佛像的,但我知道,佛是无处不在的,我望不到不等于没有,就像乌镇的从前,留在石缝里了,留在檐下的瓦当里了,佛则留在人的心里了。 雨中的街道少行人,雨点在石板上溅起的水花装饰着古镇的寂静,雨丝垂成的帘子里有茶艺小姐临窗端坐,这是些着蓝印花布的乌镇女子,她们头扎碎花布巾,在菊园里,桑田里,双手飞舞,而此刻,她娴静如一朵白菊,呼气若兰,开始表演古镇茶道。用的茶是杭白菊,乌镇所在地,遍野植菊,一到白菊盛开季节,碎碎的白菊弥漫成一片飘逸着清香的花海,女子采一捧白菊,晒干了,装入青瓷茶罐,坐在桌前,丝竹弦歌里,无言独白,时光就一点点地倒转了。 蓝衣女子旋转着一只蓝瓷茶罐,我问,何以转动茶罐?答曰,是让观者看清茶罐的成色,好茶是要配好罐的。如此好罐,想必是装了好茶的。沸水冲入碗中,女子又缓慢地开始转动手中的茶碗,并说这叫摇香。她这样说着的时候,就有一些茶香飘出来,我的目光有些迷茫地看着她的手,就那么慢慢地悠悠地转动着,那杯菊花茶里摇出了一些散发着香气的从前,典籍里的霉味被茶香摇走了,一个老人就向我走过来,告诉我他家就在这茶馆的后面,那里有几棵树,长得很绿,雨天里,树叶绿得要掉下一些颜色来的样子,他家的斜对面,有一间铺子,卖很多的物件,姑嫂饼、蓝印花布,杭白菊,后来他把这间铺子写进小说里去了,老板姓林。老人说着,从我的眼前走过去了,他跨上了石桥,说,他写的香市,现在又闹起来了,然后,老人就笑了。我叫了声先生,先生却隐入了河对岸的墙门里去了。 泡了一杯绿茶,啜饮着,雨一直在下着,没有要停的意思,我很想在这儿坐下去,听雨。我走过乌镇街头的时候,因为有雨,有些冷清,这是我喜欢的青石街道,两边是木质的墙和门,天空窄成一线,木门紧闭着,仿佛是那些主人出门远行了,我很愿意在这儿待一些日子,替他们守着门,一直等到他们返家。 蓝衣女子离座而去了,窗前的位置空了出来,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茶香。雨水从屋檐滴下来,在河面上砸起一些涟漪,撑开的雨伞开成了一朵一朵的蘑菇。 我也要离座了,带着蓝衣女子的手势,踩着一块一块石板砌成的书笺,沐雨而行。等我走过这座沉默了一千年的古桥,那扇窗前,又会出现那个蓝衣的乌镇女子,摇动着手中的茶碗,这个动作有一个很典雅的名字,叫摇香。
|
转自:http://www.luker.cn/youji/viewyouji.asp?id=32151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