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不知有多少人在此坐过,抚摸过.那石头桥栏极为光滑,轻轻抚摸,感觉到光滑中似乎还有一份柔软的感觉.我在石栏上抚摸着,如同在触摸一段古老的历史. 乌镇好美哦.美在其古老遗风,美在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神韵.尤其是在夜晚,古老的乌镇别有一番情趣.整个旅游点看不到一根电线和电线杆,似乎是走进了一个尚未开化的远古时代.传统的乌镇乡民,依然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习惯.走在夜晚的大街上,是那样的静谧,只有自己踩在青石板上的脚步声.窄窄的街道是那样的幽深,路灯都是仿古的沙灯样式,在古老的街道上放眼望去,仿佛是时光倒流一般,全然没有了现代生活的喧哗与骚动. 古朴的民房倒影在清清河水中,婆娑的树影在水中摇曳.仿古的路灯悬挂在河边的树上,水面上好似点点的渔火,抬头望苍穹是漫天的星光,而古老的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更是迷人. 在私营的小店里吃住,别有一番情趣.如同是在家里一样,觉得自己也是古镇的一部分了.我们住的小店,主人是一对夫妻,待人热情.让人感觉到一份淳朴的民风,融融的亲情.通行的朋友,一条昂贵的裤子受了点破损,主人主动地表示道歉,并送上两壶当地有名的三白酒,一场小小的不愉快消弭于无影.让人称奇的是,在他们的地板上有一个方方的木盖.打开木盖,下面竟是河道,清澈的河水就在脚下,拾阶而下就可以在河里洗濯了,小鱼儿游来游去的很是有趣,这屋中有河,河上有屋的奇景着实少见. 来乌镇旅游,一定要看看修贞观.那布局宏伟,气宇轩昂的修贞观历经了七,八百年变幻莫测的人世沧桑,依然是古镇的一大人文景观. 修贞观山门上方挂着一个特大的算盘,两边是楹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山门的两边是青龙白虎二将.山门前的青石广场很开阔,是古乌镇人迎庙会,看大戏的地方,是古老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广场两边是琉璃瓦的长廊,如今是游客小憩的场所. 和修贞观遥对的修贞观戏台在广场的南面.该戏台是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古朴中透着秀美.戏台是两层的,上层的前台正对广场.与后台相隔的是雕花的矮窗.在戏台的台柱上有一副对联很是特别"锣鼓一响,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正中是一块横额:"以古为鉴".如今在这个戏台上,每天都有几场戏曲演出,供游人欣赏.那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更加体现了古镇的特点. 在乌镇我们看到了古老的织机和纺车.我们还亲手织起了大布,笨拙的手脚极不配合.线梭子要么不到头,要么掉在地上,有时它还从中间跑出.我们一个个轮流上阵,哈哈,没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织出的布纱与纱之间不能紧密相连,是次品.在现场表演的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你看她踏板飞梭,手脚配合的是那样得体,灵巧,真是令人羡慕. 再去看练武的拳船.乌镇的拳船为乌镇增添了亮点.拳船是两艘停在水面上去掉棚子的乌棚船相并在一起的.再用木版搭起了场地,一条窄窄的跳板连接岸上.在场地两边的兵器架上,有刀枪剑戢各式兵器.船上杏黄色武旗在风中招展,似乎在召唤着游客的目光.锣鼓齐鸣,武者或长拳,或兵器,表演得都是那么认真,到位.不管有多少人观看,他们的一招一式决不含糊,十分敬业. 乌镇出了很多的名人,正是他们古镇才更有古朴的风韵.有矛盾故居,这是大家所熟知的.这里还有翰林府第,就是夏同善.说起夏同善也许有人不知道,可是提起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就人人皆知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正是夏同善给昭雪的. 还有唐朝的乌将军战死沙场埋于乌镇,并在他的墓碑旁种上了银杏树,如今这棵银杏树虽经雷击还依然耸立.经历一千多年风雨,目睹着人世的变迁,.他那约5.3米周长的树身被有的人刻上了名字,在他粗壮的树身被雷击断处长出了两棵梧桐树来.树中长树可谓奇观,仿佛乌将军正直,爱国,忠诚的化身在一代代相传. 临别乌镇,我们来到街边的茶馆,围坐在四方桌,要了大碗茶,静静地品味着那一份浓浓的古镇情韵.尽管周围人声嘈杂,然而,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分外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