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乌镇-游记

[游记]原创乌镇-游记

2007-07-16    lm70.net

-- [原创]乌镇——游记
“把你的身份证号给我,要正确的哟,要不你就上不了飞机了……”还在专注于网络资讯的我一时间看到丈夫发过来的信息,有些惊喜因为他从来不爱我跟在身边一起出门,或说是我有女人天生的购物病,或说是我会让他不自然……。原因甚多的情况下我的神志还不算完全从惊喜中跳出。
出发的那天我们好晚才与他的同事们一起下了那个让人难以适应的机仓,到了乌镇是团队走的第三天了,起得算早人也算累,大家在车里看样快闷成柳丁时才快速下了车,(因为三急之一的老大冲大家发功了!)
我一下车也不历外,因为上路前的菊饮的确让人有些忘了后事……跟着团导走进了“乌镇香市”旧址,以前看过矛盾先生写的乌镇是个充满人气味与世俗气息的地方,现在倒入眼帘的竟换了另一种韵味,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角度吧。以前的香市矛盾回忆说的应该是人们做庙会活动的地方,记得他是这么说乌镇: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我不太理解什么是——蚕花二十四分,也许这就是地方上的语言差异,不理解就当不理解去看这里吧,一条挺娴静的小后园,石头小路石头折曲浮点,小竹成聚节节生机,路的另一边小河滴答可静可闹,可谓以往陈达夫口中的“古色古香钟秀地,盈盈河网绕清流。”进入到里面的感觉更让人有些‘家于此所,不为外乡客’之感;二边木房成行,房房相连,门门相错开来,走在上面看着那些开着的门,有些冲动到想‘进家坐坐’之感觉;一边水流平静,人声稀缺,时有飞鸟作鸣,小蝶泳香之景。团员们看着这个看看那个,话题与问题一同进行,团导自然不算轻松。
小小的小镇里,到处平静一片,没有闹闹的孩啼也没有世井暄哗,小河的水看起来也没有动,但团长说它是活的,我们有些惊讶,看水纹细细,没有流动方向,团长说此地是人们以往的‘货船交接闹地’现如今己消去成为一个安静得像从未曾发生过营商的马头,杂语不沉眠的景像也不会在有人看出,就如矛盾说的: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起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现在的人们生活的不在是以前的这些,而是后来的改变。虽说心里遗憾多少带着点,但却也为这里的生活有了好的改变而庆幸着。看着身边的团员们一直在为留念做着努力,我也不外乎俗人一个。身边的人们很兴趣的听着解说,看着这里的“贫瘠”一面,却没人说出,因为我知道大家没想到这些,只想到同一个问题“这些建筑很特别,以前的商人与人们都是怎么生活的,都有哪些习性……??”诸如此类的想法还很多,记得我曾经在很多文人的文作中这样看到:全国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此举行。乌镇地处浙北,据镇东郊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大约6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呈“十”字型的水系将整个乌镇镇区划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四个传统民居区块,至今保存着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清代民国时的民居建筑,著名的茅盾故居、翰林第、修贞观戏台和昭明太子读书处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坐落于其中。对于这样的镇我从心底里艳羡,因为少雨的北方实在难以形成。然而,随着岁月的沧桑变化,乌镇的往日辉煌早已成为老人街谈巷议的憧憬。多少年前,周庄凭借著名画家陈逸飞的一幅油画《双桥》而被世人瞩目,使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涌向周庄,一时周庄成了“江南水乡”的代名词。而此时的乌镇,还没从旅游经济的朝霞中觉醒,大批宝贵的民居由于年久失修造成大面积减少,著名的茅盾故居1998年门票收入仅为18万元,不足周庄半天的收入。是乌镇人的日子很富足,不屑于搞什么“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吗?非也。虽说当时乌镇里的“枕河人家”的生活过得倒也恬淡、舒适,但毕竟大量企业的亏损倒闭已经使下岗工人走进这不堪重负的百年老屋,更何况这古镇的人群明显趋于老龄化。所以,尽快地保护开发古镇已然不仅仅是时代的需要,它也是古镇老百姓改变生存状态的需要!
看了这些你还认为它贫瘠?我笑以置之只算做笑话一时,不以为然。了解了好多关于当时的男尊女卑与女婚谷,更了解了此地现今还有生子生女种树不一之别,我没想为此而笑,因为这代表着男女在此地地位还是不平等,我为何而喜呢?
这里的树不多,人也少,但商情却没有为此而逊色,这里有自家作坊,布艺盛行:手工艺品、染布坊……这里曾为中国写出了‘中国第一布坊’的荣誉。他们很早就知道如何‘安’家(较好的防火工具及人员管理队伍)。如何乐业(药行保一方人民健康,工艺品对外开商,资金较能平定此地的人民生活……)
借以前的一位文人说的就与我们现在的体会相一致:跟着人群我们走进了一条深深的巷子,里面是座酒坊,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乌镇特产三白酒,就出于此。酒坊中那个大大的“蒸笼”很抢眼,里面蒸着造酒的糯米饭。一个个小罐子里,是又甜又糯的酒酿。酒坊生意兴隆,据说在当地用酒酿煮水铺蛋,便是丈母娘第一次召见未“过门”女婿的见面礼。男女相亲,红娘端上的也大都是酒酿水铺蛋。而亲事成功,喜宴上,便是铺天盖地的三白酒了。
蓝印花布,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亦是乌镇一带的特产。走进蓝印花布馆,见屋前宽阔的晒场上,搭着高大的木架。木架上,满是刚刚印染好的垂挂着的蓝印花布,有风而来,那蓝印花布便鼓风而起,如千船竞发。以后,这蓝印花布就会变成蓝花小袄,蓝花竹裙,蓝花头巾,蓝花伞……点缀流动于青山绿水石桥巷陌之间,成就江南独特的色彩韵味。
我们又走进一户三开三进的高墙深院,这儿是朱家厅,在全镇众多的厅楼中,朱家厅别具一格,有“厅上厅”之美誉。这里,无疑是一座雕刻馆了。大门额枋上、堂窗面板上、楼檐上、梁柱上、护栏上、触目皆是精细的木雕、砖雕、石雕,有人物、有花卉、有飞禽走兽、有历史故事……更让人惊诧的是,大厅上,还有两根顶天立地要几人才能合抱起来的雕刻木柱,但它们却和那些精细的雕刻品风格俨然不同,很像是墨西哥玛雅文化中的人像石柱,那些随木柱一起顶天立地的雕刻人物线条粗犷抽象简练,似乎和这座精致的江南古镇上的一切格格不入。不知这两根巨大的人像木柱,如何来到这儿?一个谜团。
乌镇老街是越走越热闹,当走到西头,已是人声喧哗了。西段北侧,是建于宋朝的修真观。修真观的对面,是建于清朝的修真观戏台,这是江南水乡集镇上保存下来仅有的戏台。戏台有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威严庄重。那天,正在上演当地的民间戏曲花鼓戏《陆雅臣》,人们驻足观看,颇有味道。
戏台广场的两侧,由南至北,又有一条老街,称中市街。看来这儿是乌镇的中心了。当铺、药材铺、竹器店,弹丝棉的、卖杭白菊、熏豆、姑嫂饼、撑腰糕、濮绸羊皮等风物特产的……在这儿应有尽有。
听说过这边的美食也不少酱鸡、臭豆腐、红烧小羊肉、姑嫂饼、醺青豆、杭白菊,还有一种叫“风晓”的雪白的薄脆片,是用糯米饭在大灶头铁锅底里贴出来的,好像干的春卷皮子,掰碎了放在茶杯里,加上一些芝麻、胡桃肉、红枣、白糖之类,用开水冲来当点心吃,又香又糯滑溜溜的。虽然我没能全部品尝一遍但也己能体会一二了……。
看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想到,此地也许曾是旧风旧俗如今却也安居乐业。回忆着那些走过的看过的景与物,我不得不说:苏杭美女虽有名,不及乌镇美事多!

转自:http://www.lm70.net/printpage.asp?BoardID=19&ID=118522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