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未完成 |
[游记]乌镇游记,未完成 |
2007-07-16 |
这是乌镇的一座有名的桥(只可惜我不知道这叫什么桥,^-^)上拍到的镜头,美吧! 看过矛盾的一些作品.记得小时候还向同学炫耀过矛盾就是沈雁冰之类的.可说真的没到上海之前还真的不知道乌镇和矛先生有什么联系的,真该笑笑自己. 早几天就计划着去乌镇的,还犹豫不决的时候,伍千小郭他们一行到我家吃饭,说起去乌镇,于是想也没想就拍板了。 风和日丽的中秋时节,我们来自天南海北的老熟人新熟人以及熟人的熟人熟人的同事还有熟人的同事的同事结伴而行。从上海站出发,途经嘉兴,吃到了最好吃的粽子。去乌镇的车还好,我护送几个姑娘坐着桑塔纳,惹得坐一辆面包车上的几个人咬牙切齿,哈哈,着实高兴了一把。 这伙人就是俺们家那位说的男朋友的同学,同学的同学,同学的同事,同事的同事........ 似乎每到一个美丽的地方,我总是以一种摄影家的心态,搜寻着每一个可以映入画卷的镜头。慢慢的成了一个习惯。乌镇也不能错过。还没下车,我就把小郭给缴了械。得意洋洋的开始了我的工作。无奈的郭只好通过另一把相机里记录一下,也许通过拍我这个大师拍照片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发现美喽,哈哈. 无奈的郭,没办法,谁让她遇上了摄影大师了呢,只好一边乘凉去喽,嘿嘿 踏上了乌镇的青石板路。乌镇的规模比我想象的大多了,集市亦十分繁忙。国庆这几天人流不息。朱茅盾故居游人如织,林家铺子依然开张,只是早将新桃换了旧符,到处泛滥着现代的气息。古老的小桥流水人家,如潮的四海游客,相互掺杂出不同于茅盾小说所描绘的另一种风景。 热闹的乌镇,小巷里挤满了人,郭氏双姐妹也来凑热闹,美吧! 白色与黑色完美结合,产生这样的清秀简约的美丽建筑 黑色的瓦顶,白色的石墙,褐色的木板墙,夹杂上一些绿树,碧水。。。。。。整个古镇单纯的色调勾勒出一副诗意的水墨画,走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抛开为数众多的人群,仿佛处身于古代。进入画中。我记得大二的时候去过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虽然那里的工作人员全着古装,房屋栋梁也古,但在那里根本就没有置身古代的感觉,人造的气氛夹杂着商业的气息,我不太喜欢。 一门一墙一木栅,一郭一刘一宝珠 乌镇给你的感觉大不一样,纯纯的古朴!看不到一个标榜现代的广告牌,看不到一根电线杆,看不到一个鲜亮的垃圾桶,河里来往的木船没有沾染上汽油或是电瓶的痕迹,居民们仿佛保持着百年前的生活气息,电视天线之类的东西我是没看见。有一户人家的电视机也是在虚掩这得木头门的背后的木头屏风背后的黑木头桌子上安详的闪动。 一眼看到的印花布作坊飘舞的大花布,三个美女就奔了过去。我也顿时感觉有说不出的美,指挥着他们摆起了pose。 花布丛中的快乐精灵们! 站在乌镇蓝印花布的作坊前,心里的震撼还是不能言说。一幅幅蓝印花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而当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悬挂着的布匹们则跳着优美的舞蹈,一眨眼工夫就能飞到天上去的感觉。 很美很透彻的感觉吧! 作坊门口摆着一块大印花布,刚好成了一个天然的背景,我喜欢这样的.小郭和她姐也拍了,都很不错,我就专把我们家的那出来炫耀一下了,哈哈 随后我们走进了作坊里边的一个“专卖店”随便逛逛,那里的老板谈话间流露出一丝丝文化气息,东西也很便宜,感觉不错。老板略显文雅的跟我们谈了价钱,三位美女一人要了块印花布头巾。莹莹给我也挑了一个。原本我看中了一顶蓝印花布做的牛仔帽,看这个也蛮可爱的,就要了这个头巾,哈哈。老板说多来几顶嘛,我说没钱,老板很客气的说要是碰到真没钱又喜欢的客人,可以免费送的。真不错! 这三人好像刘三姐她们那的阿,哈哈.我老刘拍出来的三姐妹,姑且赐名" 刘三姐" 吧 这张感觉有点波希米亚的味道哦^-^当初还差点说太黑,要删了,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评论 (14) | |
原始链接:http://flashfish.blog.sohu.com/16100855.html |
转自:2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