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2007-07-26 sina.com.cn |
到达乌镇的第一天,坐的下午4点半的车。一进门就看见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只是天色已经有些黑了。先联系好的住处,在景区内的居民家里,环境还不错,感觉很干净,朴实的老板还拿出雪糕款待偶们。 四人一起吃了晚饭,点了特色红烧羊肉(炖得很透,味道也十足),清蒸白水鱼(肉又嫩又鲜),还有两个素菜。味道是不错的,就是环境差了点,边吃还要边赶小苍蝇。吃罢偶们再一起步行去夜游西栅,晚上那边都开着观景灯,有别样的水乡风情。只是听说西栅里面的居民都已全部迁出,所以可能会空荡荡的。到达西栅景区时已经晚上9点了,而那边是10点关灯,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人陆陆续续走出来了,看我们正进去都摇头说来的太晚了,更有一对老夫妻,说他们7点就进去了,才走了一半,里面长的很叻!吓得我们进去以后就确定了赶路的目标。 进了西栅后的第一片夜景 坐摆渡到了对岸,就开始了西栅夜游之旅,一座座小桥,一栋栋依水而建的古朴房屋,多彩的灯光印出水乡的清冽,古老与现代就这样揉和在了一起。 近距离地感受一下古老的房屋和小桥,斑驳的墙壁,波光粼粼的水面,还有透着朦胧灯光的窗户。 倒映在水中的乌镇,清晰与朦胧之间只隔着一层水面。美中不足的是与明亮的观景灯相对应的黑乎乎的窗户,看起来感觉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像一个空虚的布景。 快到尽头的时候途径了一个邮局,感觉很古但实际可能是新造的,看起来像某个革命电影里的一幕,所以也就举起相机拍了一张,呵呵。 总体感觉夜景不错,但人为的因素太多,所以不如东栅那么原汁原味,而且据说还引入了很多现代的旅游元素,比如昂贵的客栈,酒吧会所之类,让它本来的古似乎只是一个吸引人来的噱头。还是留着期待看清晨的乌镇吧。 这是早上出门后拍的第一张照片。阳光还有点羞涩,水乡还正从宁静中苏醒过来。这就是东栅,保留着原始美的乌镇。我们的晨游从这里开始。 清晨的乌镇,小河两旁的房屋顺着河水弯延向前,木质的靠河阳台上种着绿色的植物,生气盎然。 已经走到东栅尽头,旁边就是逢源双桥,但没在这张照片上。这个角度,这个光线,拍出来刚刚好,一派江南水乡气息,都可以放明信片了,呵呵……不过相机的主人看了这张照片提出说,可以把画面再往上调一下,平衡一下天空和水的比例,个人觉得还是粉专业的。 沿东大街折回,顺便记录一下乌镇的狭窄的街道和专为游人开放的早市,像这种民居里卖的东西都是给游客的,明信片啦,染布啊之类的,早上八点以后就不让卖了。 回去躲避了八点的查票清场,顺便睡了个回笼觉,然后继续沿着东市河游玩,清晨东市河的门是关着的,只能沿着东大街走,所以上午再过来补一下。东栅的房子看起来就要比西栅的更真实了,层层叠叠,密密挨挨,留着岁月淌过的痕迹。 东市河尽头的逢源双桥,由两座桥拼在一起,中间隔一堵墙。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左升官右发财,还有人说男左女右,还有左边桃花运右边官运什么的。我们先从左边过去,然后又从右边折回,因为还要去这边买小吃,呵呵。 来个水乡人家特写。四方阳台上郁郁葱葱的盆栽,阳光下随风轻摆的晾晒衣服,还有低头就能看见下面房顶的二楼窗户,在静静流过的河水旁安然地存在着,原来这就是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翰林府第,小翠同学拍地,说似水年华里有的哦,不拍怎么行。我是几乎不看连续剧的,所以也不知道它的来头,总之现在它已经变成一个高级餐厅,但外面的装饰还算保持原有的风格。听说以前奶茶拍戏时住过的那间房子,曾经是888元一晚的客房,现在也被迫改成饭店了,出于很现实的经济理由。 中午我们就打道回府啦,坐上回上海的车。乌镇总体感觉非常好,人也很不错,晚上我们游完西栅回来很晚了,房东阿姨早早地就帮我们把空调开好,说我们回来就可以马上进屋凉快;第二天早上通知停电,阿姨把正在吃早饭的我们叫回去,说赶紧趁着没停电吹吹空调,待会儿停电就热了;上午我们坐在楼下写明信片,旁边的房东叔叔还帮满头大汗的我们用力扇风……美好的风景固然让人流连忘返,但美好的心灵更是令人无限感动。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和小翠在乌镇买的手绘绸扇忘在车上了,后来小翠还把千里迢迢带的乌镇姑嫂饼又忘在回成都的火车上,不过还有留在心里的记忆加传到电脑上的照片,作为对乌镇此行的完美记录。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3f4be3010009vf2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