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文明古镇-乌镇游记

[游记]文明古镇-乌镇游记

2007-08-08    sina.com.cn

策划很久,终于在四月一日开始了江南之行,因此也有幸在四月三日亲临了神往已久的江南水乡——乌镇。

从桐乡转车,大约两个小时,终于到了茅盾的故乡-乌镇。由于当地已经做了旅游开发,游客只能在小镇北面的公路上下车,名为子夜路,而且要经过后来人工修建的景区大门才能进入乌镇的街巷。虽然是周一,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也已经是络绎不绝了。门口有几座黑色的青铜雕像,有挑水的,洗衣的,洗菜的,非常生动形象的一副晚清水乡生活图。门票一位60元,包括9个主要景点,事实验证还是十分超值的。

一进大门,水乡的风采马上展现在眼前,杨柳青青,芳草依依,小桥流水,乌顶白墙,青石板路上,游人三三两两。我们沿小河南岸漫步,一面临水,另一面是两层的老式木屋,大部分已经做了商业开发,主要是一些特色食品、蓝花印染、苏绣、丝绸、木雕,但并非如我们在其他景点感到的那么浓重的商业气氛,店主往往是当地的真正手艺人,边制作边经营,乐在其中。我们的游览也变得如同参观民间艺术展,兴致勃勃。尤其是丝绸绘画和江南木雕,手艺人看似随意的几笔,却勾勒出乌镇生动的生活意境,而对我们的参观却旁若无人,心思都在他的创作上,只是偶尔与我们打个招呼让我们看看他店里的宝贝,但却从无招揽购买的言语。

转过兴华桥,就是乌镇文化的精华所在。从桥上向南,可以看到乌镇的旧时木制牌楼,高约十米,门阔约六米,双层飞檐,门柱上有当时名流书写的镏金对联,往日的繁华可见一斑。桥西南一条名曰常丰街的弄堂里是富贾一时的徐家产业汇源当,高约一米八的柜台,普通人都需要踮起脚才能与当铺的伙计交流,仅从这种布局就可以看出这种行业里买方与卖方的不平等。进到当铺里,看到很多关于这个行业的介绍,交易规则、当票专用字体和行话、组织结构和人员晋升以及国家对这个行业的税收及管理,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桥北便是镇上居民的活动中心-修真观,现在仍然香火很盛,我们也随着人流去焚香朝拜。观内正在演出传统的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非常生动。道观对面是另一个传统文化的缩影-花鼓戏台,仍然保留着原始木制框架的状态,虽然破旧,但韵味十足。上演的戏目正是桐乡传统花鼓戏《送兰花》,我看不懂,也听不懂,但演出者的投入还是让我驻足了很久。

向东沿着河北岸的老街走,路两旁都是原住民的房屋,都是木制结构,黑瓦白墙,南侧的就依水而建。大约二三十米,就到了茅盾的故居,这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大宅子,在老街的北面,因此没有邻水,估计也有三进。由于正在整修,我们很遗憾地失之交臂。对面正是茅盾作品里的林家铺子,现在改成了特色旅游商品店。看看茅盾这张照片,觉得酷似梁朝伟。

向前漫步,一路走过茅盾就读过的立志书院、江南木雕馆、三白酒坊、百床馆、民俗馆以及当时的消防队-乌青水龙会,最有意思的是宏源泰染坊和对面的织布作坊。院子里飘飞着几十匹加工好的蓝印花布,风情万种,厅堂里陈设着蓝印花的精品,比如《清明上河图》,工艺之精湛,另人叫绝。作坊里,当地的妇女正在继续着纺纱、纺线、织布的步骤,任由我们在旁边叽里呱啦,仍然一丝不苟,埋头自顾手头的工作。

一路看见很多当地的居民,对于游人的参观已经见怪不怪,从容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河边的石板上敲打洗衣,或在家门口悠闲的做手工活,构成了水乡最生动的风景。还有一条土狗,一直在我们的前后晃悠,看样子已经非常习惯于这样的生活,我们也饶有兴趣的在休息时为它拍照留念。

一路走,一路逛,水乡美景,风土人情,已让我深深陶醉其中,白居易的名句《忆江南》,将成为心中永恒的风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c8e241010003a72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