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正午的乌镇 |
[游记]正午的乌镇 |
2007-08-30 ctrip.com |
又是日上三竿时分,外面骄阳似火。想着前日午间逛乌镇的情景,似乎手心沁着汗珠,“下笔”也更加匆匆了。 这是国内唯一展示江南床造艺术的博物馆。林林总总的几十张古床名目繁多,什么兄弟床、姐妹床、老人床。。。,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其中又以“千工床”最吸引人,之所以得其名,是因为这床由千名工匠历时三年方始完成,实在让人叹为听止。它设计精巧,由外到里共分四进,分别为床主人放置鞋袜、梳妆台、便桶的场所,以及真正的卧榻,精雕细刻,富丽堂皇,给予观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旧时的江南大户人家,怎一个讲究了得! 接下来的江南民俗馆、江南木雕艺术馆、三百酒坊、蓝印花布染坊也都各具特色,浓缩的形式带着鲜明的江南水乡烙印。民俗馆通过腊像方式向游人介绍婚丧、嫁娶、寿仪等等常见的民俗活动,颇有江南味道。不需太多解释,贴切,通俗易懂,却让人印象深刻。木雕艺术馆、三百酒坊同样以直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着一方水土、一方色彩;特别是在那染坊,一匹匹蓝白相间的印花土布当空垂下,随风飘荡,秀气而优雅;阳光洒在那蓝白色的波浪上,泛起点点“波”光,好一幅醉人的图景,也让我觉得这恼人的太阳居然也有它可爱之处。原料土布和染料都是就地取材,色染的图案也不外乎花卉草木、鸟兽虫鱼,都是田埂上、村舍旁、树林里、河汊间常见的,带着浓郁江南乡土气息。 到了乌镇,还有一处是必须要去的,那就是茅盾故居。乌镇,也因了这位文学巨匠,不再仅仅是小家碧玉般的江南水乡,而成为文学之乡、文化之乡。“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霜叶红于二月花”。。。,都是伟大的作品,耳熟能详;也因为这位伟人,让这里成了众多以笔为生人们的“圣地”;他们留下了许多赞美和品读乌镇的佳作,大概也希望能够沾点前辈的灵气,没准将来成为“茅盾文学奖”得主呢。 一路走来,各样馆藏,显出乌镇的阳光和大气。“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乌镇人似乎并不满足让外来的人们流连于青河、乌巷、石桥之间,而更愿意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分类馆藏、集中展示的介绍方式更显成熟,尤为人所称道,让外来的人们在短时间里对江南水乡千百年来的生活特质和乌镇特有的文化传承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从沉重的“乌”色印象中解脱出来,领略到了乌镇深层次的韵味。想到此,抬起头,看着那正午的太阳,发觉此时的阳光原来也不是那样刺眼的。 (千工床) (精美木雕) (蓝白世界) (寿俗厅)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061641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