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夜归人 拜佛——我的江南之行二- -| 回首页 | 2004年索引 | - -古老而现代的苏州——我的江南之行四 乌镇没了——我的江南之行三- - 清早离开杭州,我们的旅游车直奔乌镇,但让人有些许担忧的是,车外的雨一直下个不停。乌镇是我一直向往的,小桥流水人家,集合了江南水乡的所有特点。第一次知道乌镇是因为茅盾先生,但让我记住乌镇,继而向往乌镇的则是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电视剧很简单,男主人公是乌镇上书院的图书管理员,女主人公是到乌镇拍广告的艺术总监。爱情就在他们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产生了,来得那么自然,那么让人措手不及。这是我一直向往的爱情,加上喜爱的黄磊、刘若英,竟让我一下子也想到乌镇去找爱情了。 从杭州到乌镇大概两个半小时的路程,因为下雨,一路泥泞,颠颠簸簸中我们来到了乌镇。想象中的乌镇应该是安静的,自然的,但入口处的门楼却让我有些茫然。一个以前普通的江南水乡,怎么会像如今这样无故的加上了大门,入门买票本无可厚非,但这后来加上的门倒把这个镇子的和谐给破坏了。从导游手中接过票,便随着人群进入了乌镇。由于雨仍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手中撑了把伞。刚近大门没走两步就看见了小桥流水。我撑着伞,上了桥,想找把古代佳人的感觉,可没走多远,就见对面涌来一大群人,乌镇的桥都很窄,撑着伞的我想一步三挪地走是不可能了,刚想退后给他们让路,却见后面的人也跟了上来,无奈,我只得快步往前,小心翼翼地下了桥。慌乱中,我的伞被挤掉了,粘了许多泥,感觉全没了,我有些扫兴。不过据导游说前面还有许多不错的景点,拿着门票可以进入参观。于是,我赶紧收了伞,跟着人群一个个地走下去。江南百床馆、木雕陈列馆、米酒作坊、布鞋作坊......跟我在家看的民俗展大同小异,就连拍摄《似水年华》的小楼也颇令我失望。找不见黄磊刘若英相见时的感觉,满眼都是来来往往的人群,后面的人不断地随促你快点儿快点儿,让你驻足仔细观望的时间都没有。着不了这个急,我和女友干脆脱离了人群。 乌镇的中市有个观戏台,台前像个广场,只有星星点点的三两人在看戏。台上了演员浓妆艳抹,咿咿呀呀,我是听得一头雾水。据说这里旧时每逢正月初五的迎财神会、三月廿八迎东岳庙会、五月十五迎瘟元帅会都要演神戏,招待修真观中的诸神。如今为了满足游客,每天定时演出越剧、花鼓戏等,越剧我是听过的,所以我断定这听不懂的东东应该是花鼓戏。虽然听不懂,但这大戏经让我才找到身在乌镇的感觉。戏台的旁边,又很多经营土特产的小店。来之前,我就对苏杭的篮印花布极为感兴趣,看到这里这么多花色,我简直爱不释手,根女老板一通侃价儿之后,我收获了4米花布、两条方巾、两个壁挂,总共一百大元。我不知道我是捡了便宜,还是上了当,但我心里很高兴,很满足,管他呢。 导游规定了集合的时间,我和女友不得不匆匆告别了热情的女老板。沿着另一条路像来时大门走去。还好,这一路人少多了,得以让我们有时间好好看看风景。据说比起周庄、同里,乌镇是开发力度最小,原貌保存最好的。这里仍住着很多人家,当然大部分是老人,很多年轻人已经搬到城里。住着的人家每天敞着大门,或坐些小生意,活干脆什么都不作,就这样任凭时间匆匆流过。其实,我是极向往这种生活的,但真的来到了乌镇,我的想法却变了。乌镇已经不是茅盾先生的乌镇了,更没有电视剧中被美化了的幻境。因为越来越多的游客,这里已经由世外桃源变成了城市的摇钱树。我不知道留下的老人,怀着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和自己以前平静的生活,让他们选,他们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我是乌镇的过客,我欣赏的是这里的宁静,但当这种宁静已经不复存在的时候,乌镇还是乌镇吗? 我没有在乌镇找到爱情,甚至身在乌镇时连这种欲望都没有。因为乌镇已经不是我梦中的乌镇,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离开乌镇,我们的下一站是苏州。那里有久负盛名的丝绸,有别具风味的苏州评弹,还有虎丘、含山寺。当然,还有时尚的观前街。 - 作者: 西单小六 2004年12月30日, 星期四 02:55 加入博采 Trackback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463832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