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游记(八)感悟乌镇(1) |
[游记]东游记(八)感悟乌镇(1) |
2007-07-16 live.com |
搜狐博客 > 阳关雪 > 日志 > 旅游华东 2008-03-12 | 阳关雪 东游记(八) 感悟乌镇(1) 标签:阳关雪 旅游华东 嘉兴乌镇 乌镇是建在水上的仙境。从图上看乌镇,一条蜿蜒的小河横贯古镇的东西两极。 古之乌镇地处二省三府七县交界的冲要之地,东为桐乡、秀水(属嘉兴府),西邻吴兴、归安(属湖州府),北面与江苏的吴县、吴江、震泽(均属苏州府)接壤,河流密如蛛网,土地犬牙交错,县境省界有时是一条河,有时是一座桥,有时甚至只是一条宽不盈尺的田埂,一不小心就会出省出县。 桐乡人习惯把河叫做塘,大运河流到乌镇后,流经乌镇老街的河段就叫车溪塘了。当地人更常用的名称却是“市河”。车溪河水,不仅养育了古镇的百姓,而且也给乌镇造就了有别于江南其他古镇的人文地理奇观。 古老的车溪河曾是两千多年前吴越争霸的国界河。当春秋的战火在北方燃起,地处江南太湖流域的吴越两国也处于征战不息的多事之秋。先是夫差打败了勾践,越臣于吴,后有勾践卧薪尝胆,十年艰辛,三千越甲竟吞吴。夫差暴死,吴国又反向越国称臣。虽经几度鏖战,双方却始终未曾改变吴越的疆界,只不过在两岸多了些戍卒,河东建起了青墩,河西建起了乌墩,“乌戍”就成了乌镇最早的地名。随着人口的增加,车溪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街市,吴越间便在此开始了边贸往来。车溪河成了边境互市之河,因而有“市河”之称。 乌镇的街道皆沿河而建,临河一面叫“下岸”,另一边则称作“上岸”。上岸的民居一般都是深宅大院,有的深达五六进;而下岸则“人家尽枕河”,居室的一半延伸至河面,河床两边木桩和石柱林立,所有民居皆延伸至河面,上架横梁,铺上木板,就成了一间间枕着河床的“吊脚楼”,当地人把这种生根在水上的木楼称之为“水阁”。置身水阁,不仅可以观繁华市井、听潺潺水声,还可以径直与过往船只进行商品贸易。水阁里的居民和船夫相互谈价,一呼一应,竹篮下去,货物上来,没有耍秤压价,没有挑肥拣瘦,平和的交易中方见民风的淳朴。有时船上的人饥渴了,也会移舟水阁,踱入店铺,喝一阵大碗茶,沽二两三白酒,吃一餐家常饭,俨然如窜亲戚一样平常。 乌镇可谓是桥的陈列馆,有“百步一桥”的美誉。不仅数量众多,风采动人,就连桥柱上的楹联也透着书香。乌镇如果没有这些桥,肯定没有这般精致,没有这般古朴,没有这番意境。 乌镇有许多东西都能给你原汁原味的感觉。缫丝、织纺、染布、制笔、酿酒等生产工艺,全是古法炮制,无一不在展示乌镇的岁月沧桑。 浓浓的醇香扑鼻而来。沿着窄窄的小巷一路穿行便见“公生糟枋”的酒旗迎风招展。这便是乌镇佳酿“三白老烧酒”的生产作坊。尝一口,心醉。买一罐,细品。今夜醉卧水阁,才算是不虚此行。 品了“三白酒”还得尝尝“姑嫂饼”。姑嫂饼的味美,但传说比酥饼本身更美。听了姑嫂饼名字的由来,你会情不自禁地买上十封八封。 蓝印花布是最具江南特色的手工织染的布料。布料普通却制作精良,色调简单却清新自然,有如山野的小花,美丽却不张扬。宏源泰染坊院落里高高的竹杆上无数匹蓝印花布临风舞动,好似一群端庄秀丽的江南女子正踏歌而行。看空中花布随风起舞,你的心定然随之飞翔。 古镇的居民最悠闲的去处是茶馆,在江南品茶和喝酒一样,是有贫富之分和雅俗之别的。正如鲁迅《孔乙己》里面描述的一样,“穿长衫”是坐着喝,而“短衣帮”只能站着喝。乡下赶集的人喝茶,一般在栅头上,这里的茶馆不仅规模小,而且陈设简陋,此类茶馆称之为“乡庄”,所用的茶也全为普通的盖碗茶;高档气派的茶馆多在中市,为与“乡庄”有别所以称“市庄”,不仅规模大,而且极其奢华,茶几上铺的是红毡毯,说书人坐的是太师椅,客人的身份尽在所点的茶的品质中体现。与乡庄还有不同的是,中市的茶馆一天开早、午、晚三市,午、夜两市来品茶的人自然是有闲阶级,不为谈生意,只为听书消遣。乌镇最有名的茶馆是坐落应家“访卢阁”,相传因茶圣陆羽曾来此拜访茶馆主人卢仝而得名。进得茶馆,不仅开门而见桥,推窗便闻水,而且可以一览对岸泽国的幽静。 茅盾小说中的“林家铺子”的原型,就在矛盾故居的斜对面,店外的招牌,店内的布局,掌柜的神态,以及身着蓝印花布的女伙计,皆和小说的描写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店内的商品和店主的经营策略与时俱进了。
|
转自:http://xiner-fong.spaces.live.com/blog/cns!BC690D1A831E3A10!179.entry1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