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

[游记]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

2008-06-27    sina.com.cn

作为江南巨镇,乌青镇地处两省(江浙)三府(嘉、湖、苏)七县(桐乡、崇德、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凭借着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和周边乡村的丰富物产,形成并发挥了商品集散、手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信息传递、促进农副业特色化商品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等一系列经济功能,成为杭嘉湖苏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乌青镇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发挥着文化、教育、宗教、娱乐、休闲等诸多社会功能,是周边地区众望所归的文化中心。出于繁荣商贸、辐射周边、赋税共享、社会事务协管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为强化巨镇的作用,官方对乌、青两镇实施行政分辖,这就形成了既各自独立又珠联璧合的“双子并立”型镇区格局,此种模式颇为独特而罕见。又因错壤之地治安环境较为复杂,明、清两代在乌青镇特设享有府衙职能的浙直分署、江浙分署并配备相应职级官员,管理两省边界事宜。以一个市镇设立如此机构,这在全国同类古镇中绝无仅有。

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古镇。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风貌的经典概括,而“流水”当为其灵魂所在。它决定着古镇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景观视域,赋予了古镇独特的气质神韵。假如能从空中俯瞰,便会发现乌青古镇呈一巨大的“十”字,南北走向的主干市河与东西流向的市河垂直相交,绵延的石街沿河而筑,成片的民居依水而建,并向四端延伸而拉大框架。诚如旧志所言“镇如十字,四正皆实,而四隅皆虚。”“十”字四端为东西南北“栅”,又称“栅头”(镇区的四大出入口,建有栅门,朝启暮闭,类似城门功能),集市、店铺、茶馆、民居鳞次栉比,自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块;“十”字中心为全镇繁华闹市;“十”字四角则相对较“虚”,为近郊农村。如此格局较之其他古镇的团形布局和条形布局,亲水面积大为扩展,逐水而居的理念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乌青镇北接太湖南连京杭运河,水系甚多,共有大小河港三十条。水、陆立交必需桥梁,明万历时镇上有桥77座,清康熙时有桥124座,乾隆时则116座,清末复增至129座。这些桥大多为石桥,或曲拱或平架,或单孔或多孔,凌波飞虹,姿态各异,方便了人行车载,也成就了一道特色景观。如西栅的通济、仁济两座石拱高桥犄角而立,透过一桥之孔可见双桥身影相叠,成“桥中桥”奇景。横桥而纵岸,更有夹河而筑的石帮岸、石栏杆、石河埠……石与水相映,刚与柔相济,谱成了无声之乐,构成了无言之诗。依托“水世界”,古镇人还创造了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亲水空间“水阁”:连片的民居面街背水枕河而居,其临河之屋大多向水面延伸空间,一半脚踏实地,另一半以石梁或木梁架搁在扎根河床的石柱或木柱之上,于是构成轻巧空透的水上楼阁。水阁之下是潺潺流水,还有私家泊舟石埠,水阁之上开启木门窗,采光、通风、晾衣、汲水十分方便,堪称特色创意,为别处少见。至于粉墙黛瓦、宅第厅堂、街巷坊弄、茶楼酒肆……虽江南水乡古镇共见景物,而乌青镇亦尤为出色。

这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古镇。

地灵而人杰,物阜而文昌。千年古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百姓,也为精英辈出提供了沃土和舞台。那一位位先贤才俊,有的土生土长于乌青镇,有的曾寓居、访游于此,是他们将古镇的文化事业营造得如此生气勃勃、绚丽多彩。以一部《昭明文选》确立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和他的老师、著名文人沈约一起,首先为乌青镇文化史勾画了浓重的一笔。沈约虽非本镇人士,但其先父之墓在此,故每年清明来镇祭扫、小住,太子萧统亦随师同行,在镇上筑馆就读。后人在学馆故址所建的纪念牌坊,作为“六朝遗胜”至今尚存。风水宝地适宜人居,唐、宋以来“士大夫多卜居于此”,筑宅建园,安居乐业。曾有唐朝相国裴休、南宋吏部侍郎陈与义等一批客籍名流来镇居住。有唐代诗人李绅,南宋文学家范成大,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明代文人祝允明、文微明、徐霞客等来访并留下诗文墨迹。以编选《唐宋八大家文抄》著称的明代散文家茅坤,虽为二十多里外的湖州练市镇人,却与乌青镇过从甚密、渊源深厚。呼应这由外而内的文风吹拂,本镇才俊也演绎着出色业绩。堪称乡贤第一人的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农学家张杨园,一生著书课读,经营农桑。他总结杭嘉湖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而著《补农书》,学术价值甚高,在我国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著名藏书家鲍廷博有知不足斋,他不仅藏书可观,还将所藏之孤本、善本校刊,辑成《知不足斋丛书》计30集,收书207种,内容涉及甚广,为我国古代著名大型丛书之一。乾隆编《四库全书》,鲍廷博贡献的的藏书是全国私家之最,先后受到乾隆、嘉庆帝的多次奖谕。晚清,有三位进士颇有名气,一是严辰,中进士后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刑部主事,因慈禧太后不喜而退居乡里,热心公益,兴学修志,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二是夏同善,因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老师,官运不错而历任多职,曾为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翻案起了一定作用,其事迹被编入评弹作品而家喻户晓。三是劳乃宣,著名音韵学家,曾任浙江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总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监督,为我国早期高等教育付出努力。民国时间,有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一大会址的推荐者和唯一会务人员王会悟;有财政次长、中国银行监事会主席的卢学溥;有著名国学家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有新闻界风云人物、著名报人严独鹤……更有革命先驱、革命文学倡导者沈泽民(茅盾胞弟);革命者和新文化运动重要作家孔另境(茅盾内弟)。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侧面为古镇历史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业绩。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bf23f010005ge.html25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