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 |
[游记]乌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乌镇 2007-08-26 10:42:31 大中小 标签:文学/原创乌镇 乌镇 很早以前看《似水年华》对里面那个叫做“乌镇”的地方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安静的水面,乌黑色的木制房屋,临水的阳台与窗户,还有,美丽而憔悴的黄昏——一切都带着一种远离尘世的味道。仿佛有一天,我们可以不为柴米油盐精打细算,来到这尘世只是为了寻觅一段未果的感情,然后跟着小镇一起慢慢变老。看过之后,心里便有了一种去看看它的冲动,但是,当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能自己做什么呢?没有一个人背着旅包就出发的勇气。上了高中,就更没有了时间,这个念头便在心中搁浅了。而那时也只知道在浙江的某一个地方。 几年过去了。 今年暑假去了杭州,杭州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一点一滴都透露着优雅的细腻。无意中听到了乌镇离杭州很近这一句话,那个在心里堆积了很久的念头突然又冒了出来。第二天在网上查了一下它的具体位置,第三天六点钟便起床出发了,带着微薄的旅费,满腔的欣喜去那个曾经无限向往的地方。汽车一巅一巅地驶向桐乡,然后乌镇。 下了车,便到了乌镇。火红的太阳,晴朗的天空。 原来,与以前只在画面里看到的乌镇一模一样,乌黑色的木版小楼,整整齐齐地分布在小河的两岸,房屋的两边是两条狭窄的青石小路,而河上隔不多远便有一座桥,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名字,它们因各自的名字不同也拥有自身独特的意义;逢源双桥意味着左右逢源,如果一男一女经过这里,男子要走左边,女孩则要从右边踏级而过,这样,男女方可结缘。 边走边看,房屋老但不旧,小路窄但不挤,石桥简陋但很坚固。几乎每栋房子里都还有人居住,但很明显,都是一些老人,年轻人早已舍弃这些古旧的建筑,而选择更为舒适的现代化房屋。而这些老人,顽固地守护着他们的家园,也许习惯了枕水而眠的生活,离开了就没有了依靠,怕是睡的就不那么塌实了;也或许,他们守护的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这是最后一片远离世间喧嚣和尘俗的地方,他们顽强地看护着,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那样,不允许任何人损害这个小镇。而如今,来来往往的游人,从他们的门前经过时好奇地往里张望,他们又作何感想呢? 这在民国时期是一个繁荣的镇子,庙宇,戏剧舞台,当铺,染坊,书塾,留下的这些都向我们展示那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如今,它退出了生活舞台,作为一个旅游和拍摄各类节目的地方被世人认知,也许算是它的新生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ea60701000rkt.html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