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千年一窟

[游记]千年一窟

2007-07-26    ctrip.com

千年一窟
○南溪生

最初知道在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石窟,是六七年前的事了。
那一年,在不经意间看到一本台历,其中印有一幅颇具异域风情的画图:背景是一座怪石嶙峋的矮山,山腰蹲着几排整齐的瓦房,灰白的墙上长着青苔,让人感觉出一份悠远,并隐隐透着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这种气息在我的印象中是不属于江南的。江南多的是灵山秀水,而像这样带了些粗犷,甚至带了些厚重记忆的地方实在少见。
但当我清楚地看到画图下方的注脚———宁海县长街伍山石窟,我不禁感到惊讶,在江南的小镇竟然真有着这般的景致?!这惊讶就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也仿佛在自己家中邂逅了一位显赫的贵人。
那究竟是个怎样的所在呢?名为石窟?熏想必会有敦煌一样迷人的飞天壁画?芽或者和龙门一样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塑像?芽或许是离县城终究有些距离,也或许根本就是天性疏懒的缘故,居然让这份疑惑在我的脑海萦绕了好几个年头。
今年的四月,当我和几位志在山水的朋友终于踏上去石窟的路,就仿佛去了却一桩埋在心里多年的心愿,脚步既沉重又轻松。路程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远,从县城出发约四十来分钟就到了,还不够一个完整的瞌睡。下车的一刻,我的心中便有了一丝的悔意,这许短的路程怎么竟让疑惑一存就是几年!
来到山的入口处,最先映入眼帘的却是成片的桃花。桃花在四月的骄阳下开得甚为娇艳,朵朵都显出一分妩媚。睹此美景,一路沉默的诗人便抑制不住自己涌动的诗情,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一边高声赞叹,一边手舞足蹈,其率真可爱之状不亚于这分春色。“尚未登山,心儿先自醉了”,正是这样。
步入山中?熏有了与石窟的零距离接触后?熏我才知道自己先前的猜测完全是一厢情愿的臆度。石窟里没有我期待的飞天,也没有佛像,有的只是一个连着一个形态各异的洞窟和深浅不一的水潭。导游说,这些石窟是北宋以来石匠采石的结果,并非天然。但是,这样的景色却多少让人觉着少了些什么———是的,就是历史的记忆。从北宋算而今该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近千年的历史,没有壁画,没有雕塑,也没有石刻,凭什么承载起这份厚重的历史?我的心不禁有了一些淡淡的失落。
然而,当我伫立在洞窟中,面对着林立的洞壁,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我的这份失落却并没有持续多久。相反,我被震撼了。
洞窟是古人采石而成,但是人工开采的痕迹竟然能如刀切般整齐,要说鬼斧神工也不过尔尔。一千年前他们是怎样开采的,用的什么工具,又是怎样从纵深一百米处把石块搬上来的,令人遐想不已,又叹服不止。这样多而深的石窟该能采出多少的石块?恐怕是难以计数的了。这些石块运往了哪里?做了什么用?造了房子还是砌了墓碑?又有多少人在这里流了汗洒了血?不得而知,一切都留在这沉默着的石窟的记忆里了。对着这矗立的峭壁,看着壁上密布的一个个小孔———那是斧凿的痕迹,我仿佛听到了穿越千年的刀斧声,见到了石匠们穿梭忙碌的身影。
洞窟姿态万千。有如双臂合抱者,有如倒置之臼者,有如仗剑而立者,也有凌空欲飞者,不一而足。
洞壁险。直立处若刀剑之插于平地,倾斜时似醉汉之倚于危栏。身处其中,不禁寒气顿生。更有洞窟覆盖如钟者,顶上透出一豁之亮光,让人不觉有阴阳相隔之感。
洞窟幽。此一洞与彼一洞洞洞相连,有狭小石径贯其中,时暗时明,曲径通幽,好似置身世外桃源。沿着小道往高处走,更可以体会到什么叫“身登青云梯”,何谓“平步青云”。
有洞窟水流自峭壁高处飞下,不断撞击潭面,訇然作响,气势磅礴如虎啸龙吟;有洞窟水滴从壁间渗出,又贴着洞壁缓缓注入潭中,叮咚有声,悠扬若古筝清韵。细看处,这水流又带了一分凝重,是古代石匠额头沁出的汗滴汇聚所成?你或许会不禁作如是想。这日夜不息的声响呢,也就无法不让人联想到———是他们粗重的叹息,或者他们哼唱千年的小调?
长年累月的水流积成了一个个深潭。潭水多深不可测,在峭壁之下显得静谧异常。也正因为其深,水之晶莹便仿佛翡翠,水之柔和则犹如绸缎。一二处较浅的潭中却游离着一簇簇的水藻,柔软若青丝,摆动如细腰,令人叫绝。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就是石窟的全部了。细细留心一下这崖壁上那些绿色吧,你不禁会被它们顽强的生命所震撼。它们是最平凡的一些草木和藤萝,却在几乎没有缝隙的崖壁上硬是挤出了一片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生机竟是这般的盎然。如果这还不能让你惊奇,看看“琼台问天”处那几株藤萝吧,你简直难以想象它是怎么凌空攀缘上高达几十米的绝壁的。环境愈是恶劣愈能激发生存的欲望和能量,想必如此。
从最高的一个洞窟出来顿觉豁然开朗。再拾级而上,不多远即是山巅。山不高,但眼前一片开阔,极目望去,桑田之外是海水,海水之外是碧天,三者浑然连成一体。
登“不周 ” 虽不足以小天下,然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则是一定的了。
导游说有雾的天气,远望不周山隐隐绰绰,别有一番风韵,也愈添了一分神秘。还未下得山来,我又情不自禁地对再一次重游石窟有了一份憧憬。当然,最好有些雾,不定还真能一睹“忽闻海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之风采意韵呢。

摘自:2005年5月14日《宁波晚报》
http://nh.cnnb.com.cn/gb/nhnews/weihua/yanchang/userobject1ai85215.html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458833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