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波 |
[游记]宁波 |
2008-05-22 sina.com.cn |
江南行-宁波 2006-12-25 12:55:56 大中小 天一阁匾额 到了宁波天色已经较晚,我们接着在南站搭车去象山,那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天已经黑了,下着小雨,车在高速路上行走。开始还有路灯,后来一点灯都没有了,心里禁不住有些担心。抬起头望着车前面,生怕发生什么事情,大概两个小时到了象山,才放下心来。心里暗暗发誓,再不敢在这种天气坐夜车了。到象山,雨下得更大了,我们在永和豆浆吃了点东西,暂时住下。经打听,才发现我们的路线走错了,第二天一早返回宁波。别的地方去不成了,只好在宁波转一转,我所想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天一阁。 对天一阁我早有耳闻,早在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经给我们读过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老师的普通话非常好,读起来感情丰富,悦耳动听。听完后,对天一阁特别向往,能到天一阁上去看看那浩如烟海的藏书,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从汽车站到天一阁很近,转几个弯到天一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进去,远远便看到天一阁的西大门了。大门上挂着“南国书城”的大匾,为潘天寿的手迹,两边对联写的是: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南雷就是大学问家黄宗羲,他是第一位登上天一阁的文化名人,当时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里面还有一块匾额,写着“天一阁”三个字,两边的对联为郭沫若先生的手笔: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进了大门,里面的柱子上还有一幅对联,是沙孟海先生手书: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写得苍劲有力。 进入大门对面墙上有雕刻精美的石壁,刻着麒麟、人物、山水等,十分精细。先到的是东明草堂,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阁建成之前藏书的地方,堂下挂着巨幅的山水画和对联。西厅内展示着关于范钦的资料,有范钦的画像、族谱、手迹等等,东厅书架上摆放着很多线装书籍,墙上挂着“宝书楼”的匾。从草堂出来,我们先到了碑林,在围廊上面砌满了石碑,大多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碑林对面是尊经阁,民国时候从宁波孔庙移来,连同几十方碑刻一起一来,统称为“明州碑林”。尊经阁前有两尊石狮子,不像一般的狮子高大威武,高高扬着脑袋,多了几分活泼灵动。从后向前走,先到了千晋斋,因里面收藏有上千块晋代墙砖而得名,同时还陈列着历代名人与天一阁的渊源故事陈迹。千晋斋前面有几栏柱子,青翠可爱,出来便是一个大庭院。百鹅厅也是从别处移来,原为墓前祭亭,因祭祀时要宰杀一百只鹅而得名。百鹅厅前面是凝晖堂,里面陈列着几十块碑刻,其中就有神龙本兰亭序,还有薛选、丰坊写的千字文,还有专门收集姜宸英书法的老易斋法帖等等,琳琅满目。凝晖堂前面是一片假山,也设计有山洞,曲径,只是山石的颜色和质地与苏州园林相差较大,设计也没有苏州的精巧。院子四周是一带围廊,挂着红灯笼。院子里有高树,灌木,有水塘,还摆放着石虎、铁牛等物,十分清幽。从一角出来,便又是一片花园,一个大大的水池,中间一块巨大的假山,旁边是青翠的灌木,配上是高大的房檐、参天的古树,水池南面和西面都是楼阁,有水北阁、抱经阁等等。转了大半天,却一直没有看到天一阁的影子,对照地图一看,我们一直靠东边绕过来,竟然错过了。穿过司马第,终于来到天一阁前。天一阁并不高,为两层建筑,据介绍,二楼没有隔断,整体一个大厅,一层有六个柱子,分成六间,整个建筑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意思,或许这一设想真的发挥了作用,天一阁历时几百年,从未发生过火灾。阁上并无什么华丽装饰,只是在门上悬着一块匾额,写着“天一阁”三个字。阁门已被封锁,我们不能到阁内一观,只好看看外面的景致。天一阁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子,只有西侧有个小门可以进来。阁前是一个小水塘,旁边堆满了假山。中间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很像一个“寿”字,两边的假山有各种形状,据说其中有九狮一象。仔细一数,确实如此,虽系天然,惟妙惟肖。水池西边有一座小亭子,上写着“小兰亭”三个字。据说这些都是范钦的后人所建,水为活水,下通月湖,可做救火之用。从天一阁出来,又参观了秦氏支祠、中国麻将陈列馆等地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祠堂的戏楼,建造精美,房檐、梁柱、栏杆上全用金箔贴饰,可见当时人家的富足。还有一座状元厅,悬挂着大匾,上书“状元厅”三个大字,大概也是从别处移来的。麻将陈列馆陈列了各式各样的麻将牌,麻将竟然是起源于宁波,这确实以前所不知道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66bd10100069e.html3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