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游记——文化采风宁海行走笔

[游记]东游记——文化采风宁海行走笔

2007-07-28    sina.com.cn

东游记——文化采风宁海行走笔(高二5叶怀敏)

抛开身边的繁琐,回想起数天前的宁海之行,不禁心驰神往。
打开相机,搜索到此行的点滴痕迹,很难相信这些曾经的现实已经离我而去,突然觉得还是
有必要记下些什么,当然不仅仅是为了那四十多块的Change。
开头第一张就是“上帝之手”,阳光映衬下我那熠熠生辉的手指引向前方。一圈一圈的光影
似乎预示着一路上的胜景重重。

第一站 潘天寿故居
雕栏画栋的门檐,似乎讲述着这位艺术巨匠的艺术情趣,而因年岁而斑驳的匾额又好像概括
了这位画家一生的坎坷。展厅就设在潘天寿年轻时的书房、客房,木制结构的温馨,浙式建筑的简约又充分显示了主人追求平淡的艺术修养。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艺术家一生的概况。少年求学的艰辛与诚挚,青年报国的热情与磨难,进中年受冕的无奈与徨彷。这都在老先生的画作中充分体现。以家乡山头自号的题字更充分突显了老人的爱乡之情。
一路走来,我一幅幅地欣赏,一幅幅地品味,老人的画作都是恬淡的,连题字也是苍老而瘐
劲的隶书。他画得最多的是温州的雁荡。雁荡的山,雁荡的水,雁荡的草,雁荡的兰。没有
什么名声在外的胜景,只是一处平凡的角隅,但在老人的笔下,这些小花小草突显出非凡的
生命力。峰间岩下的野兰,也许正是老人自己的写照吧。
老人的笔法不拘一格。兴之所至,甚至抛却了管笔,而直接以手沾浓墨而成。这是作为艺术
家的一种激情。他将心中的情爱恨仇都浸润在墨与墨的交融,当看着笔尖的墨迹在宣纸中渲
染开来,舒展开来时老人一定露出了会心的笑吧。这是他的生命。
直到穿到过了展厅,进入潘老父母的卧室时我才记得,我甚至未来得及拍下潘老的一两幅作
品。随后我又笑笑,潘老要传达的是一份情趣,一种美,当我全身心的感受到时,又何必在
意留下立滴的痕迹呢?最深的印记它永远留在我的脑中,待我的人生点细细品味与发掘。这
时我拿起照机,咔嚓一声。照下了窗外的阳光。那些黑瓦下的窗口,就像一些历尽沧桑的眼
。潘天寿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开始他的艺术人生,从这些窗口里向外展翅飞翔。

第二站 柔石故居
循看因光线于红木本色造成晃忽之感的楼梯走入柔石的家,我突然觉得,我们进入了一个谦
卑痛苦却坚强正义的人的心灵。
这是他的书房兼卧室。桌还在,椅还在,床还在,书还在。而它们的主人早已不在了,甚至
过早地离开了它们。书柜中的书一本本地保持原样,听导游说,这些书的摆放位置甚至都没
有动过。书并不多,却显示了五四时期一个进步青年的精神修养。书桌上摆着一本《英美文
学史》、一支笔,你甚至可以想象柔石还坐在这张椅子上,在一边看一边做着批注,然后他抬起望向灰黄的天空。这个老大的国家何时才能爆发新的生命力?何时,这四万万麻木的同胞才能携起手用身体筑起抵御外强的坚城。然后他垂下了眼皮,一滴滚烫的热泪浸湿了书页,中国啊,母亲啊,为了你,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拿起笔。
我们把目光转向那把躺椅,它似乎还在摇晃,那张床,床单被褥叠得整整齐齐。躺椅后是那
扇紧闭的木窗,外界的阳光从窗边透进来,它们似乎要冲进来,告诉柔石,来吧,出来吧,
来创造光明,引导光明吧!光照是永远不会被黑夜所笼罩的,柔石坚信。忽然间我又回到了现实,窗边还透着阳光,光明已经来到,而光明的引导者们却已经去了。就让这些光来映照这个曾经的陋室,映照着这些桌、椅、书、床,没有哀伤,只有缅怀。
离开柔石故居,我猛地回头,又看到那尊瘦削的半身铜像,就好像柔石真的在这儿往视着我
们,他的脸上没有痛苦,只有微笑。

第三站 浙东大峡谷
感受了两份人文的气息,带着略微有些沉重的腿脚,我们到了浙东大峡谷,这份自然的馈赠

“天阔台岳,山奇水秀,飞龙在天,浙东胜景。”道旁的石刻为我们揭示了大峡谷的风光。
一眼望去,的确天阔台岳,山奇水秀我们很快上了游船,进入大峡谷的胸怀,去感受这份开阔与壮丽。
船所到之处,无不是绿树葱荣,洲岛林立。听着水声潺潺,我们享受着清风的抚慰。这是个
多美的境地!青山绿水,我不禁想要泛舟波上,然后如古人一般,温一碗小酒,备几盘小菜
,一边饮酒,一边与知己吟诗诵词。“山青水秀洲岛立,清风抚面弄醉人。”随口吟出一句
自编之词。说它是诗,恐怕亵渎了古人,但这份挚情是恳切的。
游着游着,前方隐约出现了一座吊桥,粉白如玉。慢慢地,它靠近了。(毋宁说我们靠近它了。)这现代的建筑,竟与这青山绿水如此合谐地融合在一起。桥边有一座白亭,却是古式的造法,但与现代结构的白桥搭配在一起,却一点也不突兀。他们称之曰“飞龙桥”,就是那块石刻上的“飞龙在天”了,那亭不正是向上仰起的龙头吗?有趣有趣。
船进入了一处山坳,当两边的洲岛向后移去时,前方出现了另一片天地。当真是“峰回路转
又逢天”。山渐渐变得浅而细,从湖过度到河,又从河过度到溪,当我们走入谷中时,流淌
在我们脚下的已是涧了。
奇峰怪石,是这里所拥有的,建设者们绞尽脑汁,赋予了每一块石每一座山以贴切的名称。
有些让你惊叹于建设者的想象力,有些则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一路走来,也许只有那句“万石布阵”最为贴切,突显了一个乱字,而这乱也乱得有趣,乱得有味。
还常常辅之以神话传说,无外乎仙女少年,飞升成仙,降魔伏妖。而大部分又与葛洪联系在
一起。那块崖上有太极八卦,这面壁上有神摩手印。但这总叫人觉得有些牵强。比如那块太极八卦。也许它本身有太极阴阳的纹理,但人们看看惊叹一番就已足够,只需旁边立一块石碑即可,又何必人为地去穿凿雕琢?反倒多了份世俗气。但这并未给我们的游览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自然是博大的,她的博大甚至还能容忍一点点人为的造假,毕竟这山这石这水的韵味还需要我们个人去独自品味。而这品味却是无穷的。就好像我不常去关注题了字立了牌甚至经过人工改进的奇峰怪石,而去发现一些人所不知的,这其中才存在着真正的乐趣。
你看,这是一只老龟的头刚浮出水面,有眼有嘴,而它的身体还沉在水中,也许只是出
来换口气或享受一番阳光。
大自然是鬼斧神工的,我们要感受的这么情怀应该由自然赋予。就像我发现的这处奇景,若
再在它旁边立一块牌,再加个诸如老龟驮天的传说,反倒大煞风景了。
我们一直走到月亮谷,再里面就没有路了,于是女同学挽起了裤管洗脚,男同学打起了水漂
。我看着谷的深入,幽暗的绿色吸引着我向它进入,我是一向富有冒险精神的,但这回我放
弃了。还是给比山比水留一片宁静吧,留一点私人地带。而太多的游人也许正破坏了这点。
午后的阳光还显得有些刺眼,但毕竟已经慢慢西沉了。天色也不早了,于是我们循着原路往回走。路上碰到一些人背着大行囊正在进入,帐篷炊具一应俱全,他们是来露营的。看着人渐稀少的山谷,又恢复了本该有的平静,也许这些人正是来感受平静的吧。所以选择在游客都走了后才进谷。这又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旅程。无奈没带任何工具的我只好跟随大部队回去了。有时候感受平静往往比凑热闹更有味道。
回来的路上依旧是水声潺潺。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有了隐约的彩虹的影子。伴
随着我们悠悠淡淡的心情,逐渐消散不见。山雾出现了,好像这片峡谷应该拉上序幕了。我
回望宽阔的水面,跟大峡谷说了声再见。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6b9f430100056g22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