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寻觅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定海都. |
[游记]寻觅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定海都. |
2008-05-22 sina.com.cn |
发现城市古韵之美——寻觅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定海都神殿 2007-02-01 10:03:12 大中小 都神殿是舟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对象,座落在舟山市定海区东大街和解放路之间的一条胡同里面。因此这条胡同之后又被称作都神殿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始建,嘉庆二十一年(1861)年由晓峰岭迁建于此。 【多年之前种下的树苗,如今恰好挡住了面前戏台的视野。四根30厘米见方的青石金刚柱支撑台顶,两侧二楼长廊是看台。】 都神殿在清代年间其实是一个供唱戏用的戏楼。分前后两院。前院为重楼建筑,有门厅、戏台正殿,两侧有看楼。后院有前、后殿,有左右走廊相接。在中国有一种说法,北是正位,南为下位,戏楼的建筑都是避开正位而建造,大多坐南朝北,或东西向,面对主体建筑。而我看到的都神殿却是反其道而行——坐北朝南,或许这也算是这个戏台的独特之处吧。 【都神殿具有传统中国戏楼的建筑特色,即其细部装饰。建筑上屋脊、壁柱、梁枋、门窗、屏风及其它细小构件上运用的雕刻、彩绘、装饰都有无穷的魅力。】 文化链接:戏楼,又叫戏台,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进而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就其分布来看,也极为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设有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简的戏楼。戏楼就是中国人的剧场。中国戏曲可称为“戏楼文化”。形态各异的戏楼构成了传统戏曲演出空间,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戏楼戏剧观演场所。 如今古朴典雅的都神殿已被作为招待所寄宿之用,穿过红漆木门,走进前院,很容易就能看到两个寄宿收费处。地上躺着一块积着厚厚灰尘的门匾,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三三五一部队解放路招待所。整个建筑像个四四方方的大杂院儿,二楼的许多屋舍改造成了一间间客房,通往二楼的木质阶梯也被冰冷的水泥取而代之。我去时正当中午,有人在院落里倚着虚掩的后院木门,合着眼,慵懒地享受冬日的阳光。 在说明来意后,这里的一位抱孩子的大姐告诉我,这座老房子里,有几间屋子是被租出去的,其余的都被作为住宿房间。当我问起他们知不知道现在住的地方曾经是用来做什么的,有个居民就说,知是知道这是一座上了年代的房子,具体用来干嘛,还真是不清楚,因为房子造得不像通常意义上的四合院。院子外边有工地正在施工,砖瓦掀起的灰尘扑面而来。周围的建筑材料也杂乱地堆放在院子前边。从都神殿后院出来,可以看到散落一地的残破红砖,院子的墙壁似石灰状涂料也有不同程度的剥落,裸露出块块斑斑驳驳的青砖,一副年久失修的模样。一位在院里休息的大叔还笑着说:“文物嘛,不破旧一点哪里像文物。”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c4a9d010006wi.html2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