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迟到的游记之五滕头村 |
[游记]迟到的游记之五滕头村 |
2008-06-10 sina.com.cn |
滕头村坐落在奉化市北,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上月去了大寨,今又来到滕头村,别有一番感怀。正巧,我们在一片名人树林中,看到了郭凤莲种的树。这新旧两个中国名村以这样的方式连结在一起,颇有点意味深长。 滕头村的衔头数不胜数,来过这里的领导、名流也不计其数。它具有当今新农村的一切特质。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宽敞的农民住宅,文明的村容村貌,集中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村里那个生态旅游公园,是来访者的主要看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野鸭、鸽子的表演。站在生肖石桥上,随着养殖员的一声口哨,成群的野鸭从小河的尽头扑面而来,蔚为壮观。站在桥边的草坪上,随着养殖员的另一种口哨,白色的鸽子铺天盖地地飞来,停在草坪上,停在人们的肩上、手上。甚至还可以往空中撒一把饵料,让成片的鸽子腾空而起,在你的周边飞腾。此时按下快门,肯定会成就一个绝佳的镜头。 新农村,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概念。而今各地的新农村尽管情况不尽相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工业企业仍是致富的主体源泉,但生产基地都转移到村外。估计有污染外移的考虑,也有村内产业升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想法。滕头村只是一个二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村的经济规模却有5.31亿元之巨,可见其经济实力并不都是来自村域内。我记得大寨郭凤莲也说过,大寨的企业基本都办在村外,同时资本控股和参股逐渐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其次,旅游逐渐成为主导产业。这里有改善生态环境的考虑,也有利用名村效应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这在各个新农村地区似乎不谋而合。华西村不待说了,大寨也搞起了虎头山旅游,门票20/人,还有农家乐。而滕头村的生态公园,光一年的门票收入就达1060万元,今年更准备达到1800万元。 再次,村外打工者成为劳动力的主体。当年华西村轧钢厂的外来农民工集中居住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寨也有许多打工者。滕头村更甚。它的村民只有810人,扣除老小残,劳动力约400-500人。而它所属的各类企业却有近万人的规模。没有村外甚至外地的人员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从自力更生到“剥削他人”,也许是目前新农村的一种财富积累方式的转变吧!它的村民人均收入2万元,村外打工者是不是有这样的收入水平,值得怀疑。 第四,经济体制上坚持集体经济。滕头村名义上实行联产承包,实际上将承包地用土地流转的名义再赎买回来集中经营。他们把赎买回来的土地再承包给几个能人,由他们负责经营,使用的劳动力基本上是外来的。据说,滕头村的810个村民还从事农业的只有4人,而这4人就是上述作为承包者的农业能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96d0f01009f9m.html3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