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活动回顾 |
[游记]活动回顾 |
2007-08-02 yntv.cn |
图/文:云南户外在线“书天雁字”<br /><br /><br />近年来,到梅里雪山雨崩景区的人流,除了七百年来年年不断转经的藏民外,内地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到景区的人必到三个点:一是雨崩村;二是神瀑;三是笑农牧场(即大本营,上走可到冰湖)。一些游客还选择了第四个点,那就是澜沧江边的尼农。如果把这四个点串起来,便是雨崩河从源至尾的全部。<br /><br />怎么游雨崩村、笑农、冰湖、神瀑、尼农?那不简单——只要顺着雨崩河走就是了,保你不会迷路。<br /><br />到过雨崩景区的人都会说这样的话:雨崩美在雨崩河。<br /><br />雨崩河主源头就在笑农牧场顺河上行4公里的冰湖。湖水出湖后,称为笑农河。蜿蜒向东南流向笑农牧场(海拔3500米),穿过狭窄的石门,以大落差的方式奔向雨崩上村和下村(3050米),在下雨崩村接纳了雨崩河的次源神瀑河(流量仅次笑农河)。以下便称为雨崩河,当地藏人叫它“雨崩萨曲”。河床层峦叠翠,蜿蜒多曲,河流东兜西串,南绕北回,最后向东在尼农村南注入澜沧江。按河道弯曲度累算,从冰湖(海拔3700米)到入江口(海拔1900米)约50余公里,落差高达1800米。 雨崩河沿岸,因水流冲积,在三处原始断裂带形成三个梯级平川,这就是笑农牧场、雨崩上村和雨崩下村。<br /><br />从主源(冰湖)和次源(神瀑)到入澜沧江口(尼农南),约60余公里的谷地,多为原始林带,除雨崩村外,别无村落(河谷中仅有几处守护庄稼的零时简易住房)。该河流量虽不算大,其清湛泛蓝的水质,实在诱人。无独有偶,梅里被美国《国家地理》列为世界上五片“最后的净土”之一,如你亲自到过雨崩谷地,你会觉得,真是慧眼识地。<br /><br />笔者于2006年7月底至8月初,走完了雨崩河全程。被清流深深所陶醉,被两岸之绿幔所迷恋,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牵肠挂肚。集成短文,以飨喜爱户外的同道。<br /><br />[attachmentid=44792]<br /><br />梅里的宠儿——雨崩村 <br />有人说,雨崩是“香格里拉的香格里拉”;还有人说,“不去天堂,就去雨崩”;可说得最多的是,雨崩是现实中实有的“世外桃源”。更有甚者,认为它是现代人“寻找失落”的“慰籍所”……<br /><br />你想走完雨崩河全程,那你就得先到雨崩村。要到雨崩村,得先从你的住地首先到达云南迪庆州德钦县城,再转车到西当温泉,住一宿,然后徒步或骑马18公里,方能到雨崩村。在雨崩住下来,以此为中转站,往西可探雨崩河的主源——冰湖;往南能到雨崩河的次源——神瀑;往东可到雨崩河注入澜沧江的入口处——尼农。<br /><br />雨崩村,久蛰梅里雪山腹地深处,可谓秘居深山人少识。该村一年中有四至五个月被大雪封山断路。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约半年与外界隔绝。至今未通公路,你还得走着进去,又走着出来。难是难了点,但收获会大于付出。<br /><br />上、下雨崩村仅一河之隔,皆有着最佳的风水。就下雨崩说,背靠缅茨姆、五冠峰两座雪山,冰川拖至村后林中,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右有粗卡(又译为“错卡”)山,左有白尼日(即“和尚山”),皆丛林青葱;村前正是笑农河与神瀑河交汇之“龙口”,雪山的灵气到此遇水而止,天造地设为背山面水之“汭”地;粗卡和白尼日正成为其“砂”;对面的那宗拉山正得其案屏。中国传统风水学中所说的“宝地”,这里皆具备完整。村周匝野路殊原,隰拥灵气;住家祥风塞户,瑞气冲庭。33户人家,全是藏族。其中上村16户,下村17户,农牧兼理,有时找找松茸、虫草。近些年游客来了,又搞起了旅游服务业,多数人家日子过得挺殷实。<br /><br />溯源笑农河 <br />笑农河是雨崩河的主源,中经大本营,冰湖为其源头。<br /><br />只要听着笑农河的“笑声”,从上村顺着河边人踩马踏的很明显的腐植土和马粪掺和在一起的黑泥路,过三回桥,上坡下坡14公里山道,就到冰湖了。一句话,只要耳不离水声,脚不离马走过的粪泥路,你就可以不请向导自如到达冰湖。这一段路,从纯自然景观的角度看,它比到神瀑那一段路要原始些,要奇峭些,要瑰丽些。<br /><br />7月30日凌晨7:00,我们一行五人从雨崩上村出发,约穿过1公里两边长满杂木林的路,突现一块林中草甸,这是村中一、二十匹骡子的天然草场,露重草丰,美得让人惊羡不已。过了草甸,又是一段林地,从建有“水推锯”(较为古老的木装置)的地方,跨过笑农河上的木桥(请记住:这是第一次过桥),向右(有指示牌)顺河而上约半小时,只见露昏千嶂,烟浮四野。路侧树木渐趋蓊郁繁茂。虽有砍伐之迹,但原始状态还是恁般让人发怵。两三人尚难合围的冷杉不少见。路边只要深入七八十米外,森林便显出其原始真容:长萝巨树,梢翳云日。真可谓“隔浮尘于地络,披颢气于天罗”,“情恍恍而将逸,心迥迥而未安”。身在无尽的绿幔之中,绝视听于寰中,置形骸于度外,我想别人也会生发和我一样的感受:这难道就是我们人类先祖的“家”吗?或是人类遗传密码的恋祖现象使然否?放旷林莽,荣*两忘;名枷利锁,无匙自开。 开始爬坡了,山道陡峭,硗确不平,坡面水流浸漫,湿鞋涩步。行到本木日峰(尖峰山)下,放眼西北,视野十分开阔,这是观看冰湖大背景的最佳处。雪峰、冰川、秃岭、丹崖、青林、黑塞、烟岚、古桥、流水、洲渚、针叶林、阔叶林—— 一眼可望四季,六神可亲八方。开始下山了,野径陡然下降,骑者必得下马,步行还得凝神小心。只见千仞岩壁,青崖纠合;万丈深谷,碧壑聚倚。巉岩跨空而悬踞,岫岚缠腰而轻飘,流水扬威以嗷嚣,似乎身处杳冥之绝境;源水桃花,不堪凄怆;俗骨销于仙境,烦城摧于清识;仰云霞兮乘心悸,舍尘事兮依性谧;物我共溶,万象归真。 下到涧底,过桥(记住:这是第二次跨桥)。这时河水出现平缓状,两岸青山妍妆,野卉惊香;山雀唤啭,幽岚不定。 往前行不到三里,眼前便出现一片阔绰的牧场,这就是笑农(海拔3500米)。因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曾以此为大本营,现在人们习称笑农牧场为“大本营”,些许是“灾难效应”吧。山难发生15年后今天的大本营,被当年雪崩的气浪冲倒的数以百株翻根而躺下的大树,除少数横躺下还活下来外,余皆根杆皮落,大部已朽。到这里的人,难免勾起对91’山难17个生命丧于雪崩的回顾。对他们不顾僧俗万人之咒劝,却登顶欲焰高高万丈,他们的这种“率真”而让人难于苟同;15年前,雪神演出的一出悲剧——它把17个美丽的生命活生生地撕碎给世人看——神(自然)与人不和谐的启示,亦让人荡胸回肠;看来,“梅里——雪神的仪仗队”,是不应该轻意打乱它的节奏…… <br /><br />此处建有四五家简易客栈,可食可宿(宿,仅提供木屋)。我们在“阿扎客栈”喝过酥油茶,继续开跋。又跨过笑农河上的小桥(记住: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过桥),顺着河右,蜿蜒直上。以50—200米不等的距离与河伴行3公里多,当爬到海拔3700米时,冰湖便出现在视野之中。将军峰和卡瓦格博东南坡的冰雪溶水,源源不断从高崖坠落而下。我曾数了数:较大的有十三条。这些冰雪溶水倾落崖下,气势十分壮观。湖不大,估算在4000平米左右。 湖水洁白泛绿,从湖东溢出,这就是雨崩河的主源头。 顺着湖之南的冰川向上行约300米,便是冰雪溶水与冰川的交接处,水流下切至冰川底,再暗流入湖。山崖飞瀑下切的冰窟窿深达二三十米深,阳光斜射,窟窿深处竟显出彩虹,真真罕见! 在不具备保护条件的情况下,劝君不要轻意靠近窟窿。若脚下冰块陷落,人跌入冰洞里,待不到别人来救,必僵无虞!况且这里是没有救援条件的。<br /><br />从冰湖返回大本营。在“阿扎客栈”吃的饭。3元一个大饼,15元一碗鲜牦牛肉。主人挺慷慨,酥油茶、青稞酒、肉汤均免费。吃得有滋有味。<br /><br />顺原路返回上雨崩村“梅里客栈”,已是下午五点多了。太阳取次坠入雪山背后,雪峰轮廓边线显得金灿眩目。旋即晚霞红艳璀灿,与雪峰赤白晖映。霞光渐渐褪为浅浅的铁红色,又慢慢晕成淡淡的赭石色,最终被暮色所掩没。只有旧历初六满天星斗的清晖,与泛蓝的雪山静谧依伴。真美得有些虚幻!<br /><br />[attachmentid=44793]<br /><br />朝圣神瀑 <br />从下雨崩村到神瀑有7公里路。不需跨河,一直沿神瀑河之左岸就可到达。这段路自然景观很美,还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br /><br />出村后,朝着“V”型山谷往南走,穿过村边平川,不用半小时,便进入茂密的林带。因冰雪溶水丰富的缘故,山体和峡谷常年被雪水浸润,湿度忒大。针叶林和阔叶林混生共荣,植被极为丰富。林中横卧的腐树有一米多高,其上长出多种小树;高出地面四五米的巨石上,粗大的乔木、灌木也能在其上生长;最奇的要数“五树同根”了,老树上寄生着多种小灌木或藤萝。这一带海拔在3400米左右,就是沿海地区的游客到这里,有高山反应的极为少见。林深叶茂,氧气充分,这大概是横断山中特有的物候吧。一路烟送碧岫,露重气爽,忽而眼帘中跃入一壁赭石色巨石。因石中含有矿物,其氧化物渗出石面,形成万千纹理,这就是“古篆天书”。有的石面纹很象藏文经书。村人说,“雨崩”一词意为“经书”。由此看来,其村、其河之名,悉源于此。 离神瀑不远,路的右上边在突兀的岩石下建有一座小小的寺庙,名气不小。据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凡内转经的信徒到此,必来参拜。只见信徒们和不少游客,先到庙里点上酥油灯,求到桑枝、柏叶,将带到神瀑的煨香炉里去点燃。 接近神瀑有一段上坡路,较陡险坎坷,乱石绊脚,走起来很累人。行程三小时,终于到了神瀑。 这就是雨崩河的次源——神瀑河的源头。<br /><br />神瀑远看不起眼,甚至让一些人失望。冰雪溶水从百余米高崖上倾泼而下,水雾可洒落百步之外,其流量不算大。可惜一般人却不知其神秘之处并不在其外观。若你能穿上雨衣绕其3至5圈,便是另一番感受。我是按内转经的方式到瀑布下转圈,才到瀑下,便有彩虹绕身,其光环且紧随不舍,彩环似乎有一种力量在紧身箍魂,让人迷离不解。置身瀑下,瀑流击打着全身,其力之猛,其声之大,身处水流和水雾包裹之中,感到呼吸难于持续,好似置身在另一个多维空间。瀑流因风忽大忽小,值觳悚难禁时,又是一拨牵魂慑心,难道这就是密宗的“醍醐灌顶”? 刚溶的冰雪水让人切肤的寒颤,当绕到第三圈时,露在雨衣外的双手已快僵了。当走出这种“异境天开”的水雾时,当你还在惊魂不定中,一缕无名的灵慧让人清新不已,尽系莫名中,“欲辨已忘言”。当然,多数游客只敢站在远处,让飘来的水滴洒落身上,是不会有这种感受的。我上岸后正打理雨衣时,看到两个健驴在瀑下裸转,不由而生敬畏。壮哉!好家伙!奇煞人也。 神瀑东侧,长长的冰川拖向林带,溶水从冰川下注入神瀑河,水量颇丰。七月底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时候,在这样的纬度和海拔,能看到冰川,亦是罕见。<br />是晚亦返回客栈住宿。<br /><br />[attachmentid=44794]<br /><br />沿雨崩河东下尼农 <br /><br />雨崩河出村后,从3000米的海拔向着1900米的澜沧江陡然下泻。直到入江口,皆无村庄,只有零星的几处庄稼地和看庄稼的几间零时住房。大部地段人们对森林的侵犯较轻,故原始植被保持得让人惊羡!到雨崩景区不走这一段路,会让你遗憾。广东两山友候伴数日,加入了我们到尼农的行列。<br /><br />走完主源和次源,再加这一段,便是雨崩河的全部。<br /><br />如果你从上村走,得经过“徒步者之家”客栈门前,顺河的左(北)岸走。开始时,有两次出现岔道,均应择右道走。全程只过两次桥。只有中间一小段走右岸,前后都应从左岸走。<br /><br />三十余公里的河道,平缓时居少,急湍时居多。有时路与河平,行不到半里,河槽已在二三百米之下。水流平缓处,河水清湛幽凝,水声潺潺悦耳;两岸秀木弄影,路上积叶如毯,行走如散步一般惬意。水流急陡处,推砂溅石。湍流百势,似为雪龙得性之场;猛浪翻礁,声震八方峻岭。回荡交响,闹热非凡。有时又是积濑幽涡,沉静含蓄;有时曲渚傍溪,低虹饮水。时而悦人,时而勾魂,时而抚慰,时而置人于生死不顾。 尼农村在山腰上修凿了一条引雨崩河水入灌田园的水渠,约五六公里。路依渠行,又窄又险。路之上峰拔千寻,路下河迭万丈。时而人行云中,可谓“烟道”“天路”;时而上有滚石下落,生死悉在运气;时而下有松土滑落,让人胆寒。有恐高症者,冀君莫走是路。 这里的人很聪慧:凡沟渠遇到滚石坡,为杜绝淤塞,就在该段沟渠上斜铺上木条(铺就木条的斜面与沟侧坡斜面呈一致)。这样,渠上土坡滚下的土石,便会顺木条铺就的斜面直落涧下。而沟在木下,安然淌流。 <br /><br />雨崩河注入澜沧江的入口处,离尼农村约两公里多。 雨崩河满载梅里雪山的冰雪溶水,经行上百里河道,一路欢歌,完成了滋润群山,造就茂林的使命,不惜自身的洁净,在深切的峡谷中,溶入了浊浪翻滚的澜沧江浑流之中。稍有环保意识的人都会感叹:洁净美好的东西咋那么脆弱?<br /><br />忽苍云寡色,细雨濛濛。逼得我们一行七人只好穿上雨衣。好不容易熬到尼农寨子,已是下午两点多。在卡鲁茨姆家吃的午餐。5元一碗蛋帽面条,4元一壶酥油茶,让我们吃了些主人自家种的葡萄。饭后由阶子(藏族中年妇女)牵马驮行李,送我们往佳碧村。因佳碧已有简易公路通往云岭至德钦的公路。尼农至佳碧约有6公里,驮马价80元。 <br /><br />过尼农悬索桥,沿澜沧江左岸,向南,折而东。河谷熏风,让人难耐;流砂山道,险象环生。五点才磨蹭到佳碧村。小村古老而美丽。该村是离月亮湾最近的村子。<br /><br />月亮湾是领略“梅里—澜沧江大峡谷”的绝佳处。澜沧江从尼农南流三公里许,突被峻峰所阻,转而向北,绕过一圆凸巨岭,环大半圆又向东南流去,呈现一硕大的月亮形,故名月亮湾。因干热焚风所致,江槽深切裸露,江水浑浊。河槽之上却林木青葱。更奇的是,这一带的横断山岭,北坡林旺而南坡秃童。这就是横断山特有的植被地貌。 <br /><br />根据预约,驾驶员肖迪师傅已冒雨到村里接我们来了。7:30到德钦,住“德新旅馆”。<br /><br />溯源雨崩河,算是功德圆满!<br /><br /><br />山缘·水缘·佛缘·人缘<br /><br />因内转梅里而到雨崩,因到雨崩而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结下不解之缘。行程10天,既得人气,还得佛缘、人缘。<br /><br />巴久寺与“金钥匙” 从德钦驱车经飞来寺要进入雨崩景区,须到柏树林买过门票,每人票63元。车行不远就是荣宗村(雍宗)。村下澜沧江边的巴久寺,名气很大。我们是包车到这里的。驾驶员肖迪把车停在村边,陪同我们两个小时到巴久寺。请到当家的红衣喇嘛,首先用“金钥匙”打开把双门锁在门砍上的大锁。入佛堂,燃酥油灯,行等身长头,拜密宗诸佛,进而煨桑,这些过程笼而统之,便是称之为在进梅里之前到此请“进门的钥匙”。这是内转经者必行之事。寺周围经幡重重相列,风马旗数以万计,在江风中猎猎舞动。喇嘛带我们朝拜了五六处与宗教有关的遗迹。其中一处是传为莲花生大师的手印(石上);一处是一方巨大的石锁。这两处须例行叩拜,或用右手摸摸或用手指掏掏锁眼。与喇嘛告别后,我们登上车。强健高大的红衣喇嘛,在风中衣袂飘飘,绝尘而去。这时,肖师傅指着从荣宗悬索桥上走过来的两个老外说,“他俩为了逃票,是从飞来寺徒步到这里的”。 车子到了西当温泉,肖师傅帮助把行李搬到客栈楼上的房间,才告辞离开。肖师傅超出送客的服务,特别是沿途要求照相,随叫随停,让我们感佩。在我们返程时,在尼农村与他联系,要求把车开到佳碧村接人,他能在大雨中经陡峭的便道(雨季常有坍方),把车子开到佳碧,又把我们安全接到德钦,他提供的便捷及其信用,亦让人感动。此君可信:车牌号云R·T0355。/ 手机13988760377。 <br /><br />顿珠江楚一家人 顿珠江楚是雨崩上村“梅里客栈”的主人。老板娘叫提布卓玛,是村里有名的歌手。住在他们家,有着似亲情般的温馨。回头客不少,昆明飞天一行五人就是第二次来住他们家的(后我们两天到)。“梅里客栈”是03年就办起的老客栈。进村口第一家便是。因其地势高而平稳,湿度相对较小,游客颇丰。坐在二楼走栏上,雨崩上下村、缅茨姆、五冠峰、将军峰,甚而连神瀑和冰湖上部的位置,都能尽收眼底。55个床位,算上楼厅地铺有接待90人的能力。现正扩充装修。旅游淡季,游客能在这里吃到当地本土的肉和菜。可到了旺季,就难应酬了。为解决这个矛盾,老顿珠决定多养牦牛猪羊,雇人多种蔬菜,届时让游客都能吃到本土肉菜。 离开雨崩的前夜,客栈主人为欢送次日将离开的主人,零时拉起了一个歌舞晚会。加之德钦环保艺术团优秀歌手阿青布为见老朋友特地赶到他们家。儿媳的哥哥拉起弦子,顿珠、卓玛及其儿子、儿媳皆是唱歌的好手。尤其是阿青布与提布卓玛的合唱,音色之美,音域之广,配合之默契,真叫人服贴。我苛刻地点了首歌,要求是“奶奶的奶奶传唱下来的很老很老的老歌”,一点也难不倒提布卓玛,她唱道(儿媳的姐姐作翻译):“雨崩啊,我的家园;卡瓦格博啊,我的佑主;那年我摇着经桶,跟着奶奶在您膝下转经;今天我 |
转自:http://bbs.yntv.cn/viewthread.php?tid=305292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