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埃及日记二 |
[游记]埃及日记二 |
2007-07-25 |
2007.04.17. 周二 阳光 沙暴 早晨起来,阳光撒满了开罗城。从旅馆的空中望下去,街道上已经车水马龙。毛驴和骡子拉的车也在车阵的边缘缓缓前行。 不管住在哪里,不管是多少楼,我都要找到走下去的楼梯。走在楼梯间里,那空气似曾相识,清洌,有烟,也有面食的味道:“好熟悉的空气!” “北京的空气。”老公给出肯定的答案。 北京和开罗两座古老城市的清晨,原来在相同相通的气息中醒来。 我们的车刚刚开出旅馆,车里的妇人和女孩就惊呼起来,原来路边走来一辆拉满垃圾的毛驴车,两匹小小的毛驴皮毛脱落瘦骨嶙峋,正奋力拉着那辆显然非常沉重的小车,靠右边的毛驴身上有一片被绳子磨破的不小的伤,正鲜血淋漓。这个勤奋又沉默的小生灵,如果不医治还能坚持多久? 今天参观了开罗几处著名的清真寺和教堂。 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但埃及的总统和政府都强调公民在宗教信仰上平等和自由的权力。现在全国90的人民信仰伊斯兰教。其他的10是科普特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开罗曾被誉为“千座尖塔之城”,说明这里伊斯兰建筑特别是清真寺的繁华与众多。根据近年政府统计的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清真寺有1100座左右。清真寺的规模小的可容纳10--20人(分布在社区),大的可容千人。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Gaami `Muhammad `Ali),又名雪花石清真寺------我们的导游认为这是开罗现在最美丽精致的大型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完工于1857年,以伊斯坦布尔的大清真寺为原形。它拥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拱顶和两座铅笔形的尖塔,这一特征使它在开罗众多的清真寺中脱颖而出。内部的装璜也十分华丽。还带有一个雪花石喷水池的花园和露天庭院。 院子北部有高高的钟楼,放置着法国政府送来的时钟,那是作为那根竖立在法国协和广场上著名的卢克索神庙方尖碑的回礼。时钟不知道已经停了多少年了。我很不明白,不论用机械的方法还是电子的方式让时钟再次走动起来都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而法国人为什么就不干一下呢?方尖碑是时光之碑,现代时钟嘀嘀答答回响,也算是可以与碑共叙时光的流逝。 或是这个时钟在告诉我们,对于埃及来说时光的静默才是它最真实的历史? 相遇清真寺已不是第一次,要求脱鞋是一定的。有一次被要求包上头发,有一次说女人不得进入,还有一次被问是否是伊斯兰教徒?不是就不可入内。今天进入清真寺只要求把鞋拎在手里,其他的很宽容。只是有些游客的穿着如果露出了肩膀或者穿了露出膝盖的裙子,就有埃及女人过来不由分说的给你披上一件绿色的披风,并在你的颈部挽上一个结。 这座清真寺还曾经主持埃及钱币的制造。 爱资哈尔清真寺(Gaami `il-Azhar )----- “爱资哈尔”的涵意是“灿烂和光明”,该寺兴建于970年,988年寺内建“迈德拉萨”即现在爱资哈尔大学的前身,被称为“历史上最早的大学”,没有考证这一说法的正确性,但这是“伊斯兰世界最古老的学院”确是实情。寺内的图书馆是当时的皇家图书馆,称为“学问之馆”,是那个时代各种学术的中心。进入现代后,直到1936年清真寺和大学才分开。现在的“爱资哈尔”是伊斯兰文化教育中心,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还有研究机构。接受留学生,学生必须是伊斯兰教徒。曾经还在北京建过一个伊斯兰图书馆。不知道今天还存在吗? 苏丹.哈桑清真寺(Gaami `is-Sultaan Hasan ),艾里法伊清真寺(Gaami `ir-Rifaa`i ),两座建筑比邻而建。书上说是全世界级别最高的伊斯兰建筑,是伊斯兰建筑最具代表的作品。 艾里法伊清真寺里大理石墙面上自然绚丽的石纹图案光彩夺目。那里安放着埃及几位末代国王和王后的陵墓。(三位王后分别来自法国,土耳其和埃及)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苏丹.哈桑清真寺,里面光线暗淡不那么华丽,也有陵墓是苏丹王儿子的,而父亲的尸体却在战争中遗失了。这里有一座学校,至今仍在进行教育活动。建筑有点象中国的四合院,中间有个沐浴庭院,四面是教室(三面的大小是相同的,有一面的教室特别大)。教室就象是中国的窑洞约有两层楼高,而窑洞有门有窗的那一面墙在这里却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这个教室不要说没有门窗,就是墙也就只有三面。空中悬挂着许多的阿拉伯式的油灯。原先这四个教室要传授伊斯兰教四种不同的宗教仪式。现在仍在这里讲述伊斯兰教中不同的观点和分歧。但分出了一间专门给女生。这一间用布遮栏着,里面正在讲课。 特别想和里面的女孩照个相,第一次她逃走了,第二次先征求她的意见,她用英语和手势说“他,不行;你,可以。”一个甜蜜可爱很有原则的埃及女孩! 在这块温暖少雨的土地上,学校和教室原来可以是这样的! 还去了一个犹太教的教堂,只见戒备森严,警察门卫都持枪还穿防弹衣。门设在七拐八弯的小巷中,所有的汽车都无法直接到达。设有安全门。埃及现在有多处犹太教堂,全部由以色列出资维修养护,门口有犹太教鲜明的标记。里面游客很多。 导游带领我们走在开罗老城古旧的街道和建筑间,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什么宫,那里曾经是什么殿。在追忆中描述着昔日的繁华。许多古建筑都是巨石所建,有一座叫“阿卜杜.拉赫曼.卡特哈达”(Sabiil.Kuttaab `Abd ir-Rahmaan Ketkhuda)私塾,建于1764年,楼下是水井和澡堂,楼上是孩子们的私塾,当然都是贵族的孩子。这是伊斯兰生活中特有的公共设施。还有一座楼上有一扇特别大的黑色窗户,大到象今天的落地门,蒙着细密的方格状的铁删栏,这是为贵族女子专门建造的。因为她们不能随便上街,于是她们可以从这里观望街景,看看外面的世界,而街上的人们就是抬起头来仔细观望也是无法看到她们的。 街道正在修,全是泥水,垃圾,碎石,沙土,人们必须跳来跳去地行走。说是总统今年秋天要来这里散步,于是正在加快进度。有一段已经修好了,可是看不出有什么新意,一样的泥土和垃圾。导游指着一边的小商铺说,这里刚刚修好,可他们就插进去了,真没办法。 今天上午起,开罗城飞沙走石,打在脸上生疼。漫天漫地的沙土和狂风,百米之外看不见东西。口,鼻,耳,发中到处是沙,导游微微曲卷的头发几分钟就变了颜色,一头的土黄,我的头巾大派了用场。听介绍说,这样的天气是很少的,大概应该在每年的二,三月间,而今天遇到的是今年以来最大的沙暴。(后来报纸上说,开罗机场无法起降,只好封场,所有的来机都降到了四百公里之外的西奈半岛。我们如果今天来也就无法降落了。) 埃及历史上曾有记载,在尼罗河以西的沙漠中,五万波斯军队在早餐的时候被沙暴全部活埋,至今还没有找到出事的现场。想象着在沙漠里沉睡千年的生命,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不过是一点皮毛罢了。 风沙强劲的时候我们去午餐,地点是在尼罗河边的船上。那么浪漫的一个安排,初次走近尼罗河水,没想到看见的是一个用塑料布搭起来的简易棚子,临河的一面用塑料布“全封闭”,桌椅餐具上有细细的沙土。饭是自助餐,隔着厚厚的塑料布听风听水听沙。有鱼和白水煮熟的蔬菜,这是上好的午餐了。 傍晚又要我们在尘土飞扬汽车尾气迷漫的街头喝茶,呼吸都困难,哪有喝茶的心情。可是导游已经不管不顾的坐下去了。又说是他们的特色茶,还是热茶,玫瑰红的颜色,酸酸的象是山渣汤,这么酸不加糖是不行的。得赶紧喝,不赶紧杯中会看见飘浮的尘土。大家都快块地喝,不约而同地想逃离那个街头。 在这座城市里行走,转身之间就可以看见金子字塔雄伟的身影,于是处处都是时光神秘的回声。 今晚不想吃晚餐,回旅馆冲洗一天的尘土。心情因为昨天在美国发生的大学枪杀案,为那么年轻那么无辜的生命而阴郁。 穆罕默德. 阿里清真寺里的雪花石喷水池,庭院和法国钟楼 来清真寺学习的孩子们-2 伊斯兰学校的教室 甜蜜可爱的埃及女孩 相关阅读: |
原始链接:http://www.bingtuan.com/blog/?2683/action_viewspace_itemid_7941.html |
转自: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