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时间:上午8点—12点 杨公堤景区涉及7个景点,从北到南,依次是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花港观鱼,其中杨公堤景区内有23个历史文化景观将被首批推出,分别是: 荷香酒溢、环碧湖舍、燕南寄庐、赵公堤、天泽楼、小隐园、兰苑、茅乡古道、五峰草堂、赵之谦纪念亭、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于谦墓(祠)、俞曲园墓、子久草堂、武状元坊、黄篾楼、法相唐樟、松鹤山庄、红栎山庄、景行古桥、玉涧桥、永福桥、杨公堤碑亭。 而醉白楼、都宅云锦(都锦生故居)等少数景点目前还在抓紧建设施工,要等国庆后才能完工开放。本区景观将以全新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沿堤两岸,尚有刘庄、郭庄风韵依然,花圃风光目迷心醉,燕南寄庐引人怀旧……适宜细细品,慢慢玩,好好看。 ★杨公堤 南起虎跑路口,北至北山路口,堤长3328米,宽约12米。系明正德三年(1508年)时任杭州知府的杨孟瑛疏浚西湖,用湖中淤泥堆筑于湖西山麓的一条长堤。后人为纪念他开浚西湖的功绩,称为杨公堤。堤上亦有六桥,俗称“里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与西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清朝以后,里湖逐渐淤塞,田桑扩大,杨堤被废。1947年,在杨堤的旧址上修筑西山路。2002年12月开始,“西湖西进”工程启动,杨公堤历时十月完工。 ★荷香酒溢 位于曲院风荷内。南宋时,杭州即有官家酒作坊。该景区用场景复原、壁画、微缩景观、实物陈列等手段,生动展示南宋御酒制作流程、宫廷酒宴、民间酒肆、赛酒会等内容。游人在此不但可了解南宋酒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可品尝到南宋名酒。 ★环碧湖舍 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人王晓籁在杨公堤第一桥环璧桥桥畔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取名“环碧湖舍”。因西山路旧时称仁寿路,故环碧湖舍又称“仁寿山庄”。现别墅已恢复旧观,且三面临水,只有一座石板曲桥可入湖舍。 ★燕南寄庐 在赵公堤上。系京剧名家、“江南活武松”盖叫天一生大多数时间生活的地方。“文革”中被占为民居,现围墙角尚存“百忍堂张界”界碑。故居大厅叫百忍堂,堂中宫灯古桌古椅,侧厅陈列盖叫天与家人朋友的照片。室中楹联十分精彩,如“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圣贤。” ★金沙港 东隔西山路与曲院风荷相对,南接花圃,西北以灵隐路为界,金沙涧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整个景区以体现酒文化与京昆艺术为主,结合赵公堤、盖叫天故居等人文景观资源,开设小酒店、小食坊,设置京昆艺术的戏场,让游人在畅游景区的同时细细品味京昆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 ★于谦祠 沿三台山路往前不远,便是于谦祠。于谦祠共分三进殿,建在于谦墓道一侧。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的旧迹。于谦(1398—1457),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著名的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共称“西湖三杰”1457年2月,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于北京。后归葬于故乡杭州西湖三台山山麓。留有《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茅家埠 沿三台山路一直前行,在三台山与龙井路交接地段。它是以江南渔村风貌为特色,茅家埠水面景观为主体的一处较为开阔的景观空间。它通过杨公堤上卧龙、隐秀两桥与西里湖水面贯通,将相对分散的各个村落实现有机的关联。景区内栽种了大片桑树林、果园,展示了江浙水乡的田园风光。 ★乌龟潭 位于于谦祠景区对岸,这是一处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自然湿地生物群落景观。通过修复的景行桥与西里湖相通,开阔的水面,自然式驳岸,浸入水中的周围自然山体,以及广种各类水生湿生植物、中上层木本开花植物和浆果类植物等,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水中小岛耸立,并以园桥、亭桥与水岸相连。 ★浴鹄湾 在法相寺遗址整理与保护的基础上,种植桃李杏等植物于谷内,由西山路复线引路经六通宾馆至山谷中,并修葺恢复原法相探春古道。于五老峰山巅建五峰观景阁,与雷峰塔遥相呼应,成为一处幽深、静谧、充满野趣的最佳景观点。 ★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西岸金沙涧流入西湖处。南宋初,这里设有宫廷酒坊,湖面种养莲荷,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占地28公顷,东接岳湖,西傍西山路,南到赵公堤,毗邻郭庄、竹素园。 ★花港观鱼 位于苏堤南段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的西侧,南濒小南湖,北接西里湖。有花、有港、有鱼,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园内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等。 ★天泽楼 取名天泽庙,始建于宋以前。南宋后,多在此求雨,屡求屡应。恢复天泽楼,本意是保留西湖上的祈雨文化踪迹,全木质的天泽楼精雕细琢,令人拍掌叫绝。 ★小隐园 位于杭州花圃,与天泽楼隔水相望。始建于宋代,初名适安园。史料记载,南宋内廷曾有位菊夫人,能歌善舞,曾在适安园住过。复建后的小隐园欲以菊为题,辟为观赏菊花、展示菊花文化及游人休憩散步的休闲景点。 ★兰苑 杭州花圃内,在原花圃兰苑基础上改造而成。苑内根据兰花的生态习性,以山林之荫翳创造半阴的条件,并伴有较大的空气湿度和穿谷微风传播幽香,创造出更宜于兰花生长和展示的山形水势。同时,着重将兰花文化注入其中,利用石刻题咏、匾联唱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子久草堂(黄公望故居陈列室) 位于三台山路旁,元代画坛著名“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故居。《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是黄公望的传世之作。茅庐周围风景怡人,倚门眺望还能见雷峰塔之景貌。现于旧居原址附近设黄公望故居陈列室,以纪念这位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 ★松鹤山庄 又名松鹤庄,位于法公埠(西山路东侧)。原为盛杏荪妻庄氏所有,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所建。面阔三开间,歇山坡屋顶,高两层。建筑正门两侧饰有爱奥尼亚柱式风格的门柱,门窗装饰为巴洛克风格。 ★红栎山庄 俗称高庄。在杨公堤畔花港公园原鱼乐园内易地恢复。 ★黄篾楼 位于浴鹄湾附近。文献记载赤山埠水曲为浴鹄湾,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居于此,并名曰“黄篾”。刘邦彦有诗云:“春水初生浴鹄湾,篾楼高枕对青山。鸟声啼足忽飞去,门掩绿阴清昼闲。”现在浴鹄湾附近重建黄篾楼,游人到此歇脚闲坐,静赏四周天然美景,可以唤起对往昔动人意境的美妙想像和感受。 ★杨公堤碑亭 位于杨公堤,建纪念亭及雕塑纪念杨孟瑛。杨孟瑛,字温甫,弘治十六年(1503)出知杭州。在任时浚湖筑堤,借鉴、继承了自唐李泌、白居易以来杭州地方官注重西湖保护的优良传统。但浚湖筑堤却触犯了一批占湖豪强的利益,杨孟瑛因此遭到地方恶势力的强烈嫉恨,最终被降职调任为顺天府丞,离开杭州。后人在论及西湖治理方面,将杨孟瑛与李泌、白居易、林逋、苏轼相提并论,并为他们五贤塑了“五贤祠”。交通线路:乘公交车K7路至岳王庙下车,从北端的花圃进入杨公堤游览;或乘公交车K4路至苏堤下车,从南端的原西山路上的花港观鱼进入杨公堤游览。游览本区,可以杨公堤为纽带,步行为佳,从北端花圃、曲院风荷两侧进入,一路上卧龙桥边看郭庄,景行桥上观花港,再从南端出口,沿途新景迭出,古风犹存,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此外,还可荡舟湖上,从茅家埠下船,摇船前往灵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