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游记(六)

[游记]杭州游记(六)

2007-07-21    sina.com.cn

晚饭后的项目很不错:夜游西湖。西湖边从一公园到六公园一线是夜游西湖的最佳地点,于是大家决定从宾馆沿湖走到六公园去看音乐喷泉。走在湖边小道和不时深入湖中的曲桥上,凉风迎面扑来,对面的宝石山上灯火点点,雷峰塔、宝俶塔和城隍阁在彩灯装点下熠熠生辉,感觉好好的说~~~

西湖天地门口的百寿图

音乐喷泉每天晚上整点开放,每次表演大约15分钟,每次四首曲子,逢周末节假日增加半点表演场次,还是很壮观的。

看完喷泉杀进家乐福,继续购物,回到酒店又是十一点多,好累好累的一天啊……

12日,讨论后决定上午的行程是去六和塔,虽然是个很单一的景点,但由于大家人多,时间又宽松,一起爬爬塔聊聊天还是很开心滴!今天没有导游了,so,找点资料吧!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初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当然,由于历代战乱天灾人祸,宋朝原塔早已不复存在。宋远明清四代都曾重修此塔。六和塔的建造缘由比较特殊,它并非因为单纯的佛教意义而建,据《咸淳临安志》卷82载:“智觉禅师延寿始于钱氏南果园开山建塔,因地造寺,以镇江潮,塔高九级,五十余丈,内藏佛舍利。”
可以看出,六和塔最初是用来镇伏江潮的。据说,六和塔建成之后,江潮果然不再荡溢迸流,而是乖乖地沿着原先的江道平稳地流动,作孽日久的钱塘江潮从此被镇伏,沿岸百姓再无惊溺之忧。此外,六和塔还兼具灯塔照引航向之功。那时候的钱塘江上,风波险恶而航船众多,时常有事故发生。巨塔高高耸峙之后,每当夜幕降临,江上往来船只,都凭塔顶明灯高照辨识行船方位、方向,航行在风波江上安全多了。

钱塘江及钱塘江大桥

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历南巡到杭州,两次专游六和塔,还赋写诗章数篇。对钱塘江、月轮山一带的山河风光,这位以风雅自命的当朝皇上大加赞赏,发出了“壮观至是真空前,那更息心安四禅”的感叹。兴之所至,他还重新撰写出一篇塔记,并在塔前牌坊上题写了“净宇江天”四字;又取佛学寓意,在六和塔一到七层上各赏赐御书四字匾额,而且一至五层还各有佛、道偶像供奉。乾隆的题额,第一层为“初地坚固”,前供地藏菩萨塑像,后置明万历刻北极真武像;二层是“二谛俱融”,供东海龙王像;三层写作“三明净域”,供弥陀、观音、势至像;四层书题“四天宝纲”,供鲁智深像--这是根据《水浒》故事中武艺高强的鲁智深圆寂之地就在六和塔的传说,后人因而还为之在此塑像;五层题的是“五云扶盖”,供毘卢观世音像;六层四字为“六鳌负戴”,七层留题了“七宝庄严”。其中,明线刻真武像至今犹存,其余所供奉的佛道偶像都已毁损无存。当时,六和塔的各项设施,不但都得到了恢复,而且还有所增益。开化寺香火的规模当然也今非昔比,一时间,香火鼎盛,人声喧沸,可以说是六和塔历史上又一中兴盛大时期。

塔内天花藻井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六和塔又因天灾人祸而日渐破损,外部木结构部位甚至败落无存,颓败朽衰持续了将近五十年。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杭州人朱智(敏生),在捐资修筑钱塘江堤坝的同时,更以余财重修六和塔。他组织大量人力,在尚存的砖结构塔身外部添筑了一十三层木构外檐廊,其中偶数六层封闭,奇数七层分别与塔身相通,塔芯里面,则以螺旋式阶梯从底层盘旋直达顶层,全塔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经过这次修缮,六和塔的状貌基本定型下来了。据史料记载,朱智重修六和塔,工程极为浩大而艰巨,仅仅搭扎施工必需的脚手架一项,就花了三年时间。

六和塔全貌

现存的六和塔,高59.89米,占地约890平方米,外形基本保持了清光绪以来的旧貌。塔身为砖砌,外檐为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外檐共十三层,其中七层与塔身相连,另外六层为暗层,它们夹于其它七层之间。塔顶为八角攒尖顶,上置葫芦形塔刹,冠踞全塔。这件塔刹,为元代遗物,全由生铁铸成,高达3.55米,最大直径约为3米。整件塔刹分成五级,刹座圆形,之上两层覆盆,覆盆之上宝珠,宝珠之上为葫芦,顶部刹杆呈“巾”字形,形制古朴,铸造精细,其上有元元统二年(1334)的小楷铭文,内容大致是求福祈瑞之意。六和塔现有的外围塔檐,是晚清时重新建造的,塔檐外角,总共悬挂有104只风铎,每当劲风吹刮之时,它们就会叮当作响,宛如天外飞来的阵阵仙乐。

风铎

六和塔的第三层,布置有六和塔历史文化陈列,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六和塔历史及文物遗存;第二部分,介绍建国后六和塔的维修情况;第三部分,展示与六和塔有关的书画作品。丰富的图文和照片、拓片资料,让游客在饱览美景之余,又能享受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此外,塔内还恢复了一些古代的匾额,如乾隆时期的“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扶盖”、“六鳌负戴”、“七宝庄严”等七块匾额,分别由沈定庵等现代书法家书写。其中的内容因与塔之层数巧妙嵌合,品读起来饶有趣味。

一层一匾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05b88b0010007uo28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