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浙江杭州游记 |
[游记]浙江杭州游记 |
2007-07-16 thmz.com |
都市风情:杭州片断 一、“油吃鬼”的记忆 每天早晨的街头巷尾,总能听到老媪“油吃鬼、面头、包阿、满煎糕”的叫卖声。在闽南方言中把油条叫做“油吃鬼”,其实是“油炸桧”的读法,油条的香脆滑嫩是我童年美好的记忆。现在每当听到这渐行渐近的吆喝声,我便油然地想起秦桧,想起西湖边的岳飞,想起杭州的风波亭,想起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王朝。 自从金兵灭了北宋后,有着皇族血统的赵构“泥马南渡”,由黄河边一直向南跃过长江,才在江浙一带站住了脚跟,定都杭州(即临安),史称南宋。在南宋这面大旗的召唤下,一批批忠勇之士集结一起,抗击金兵。以“精忠报国”著称的岳飞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理想是: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然而,站稳脚跟的宋高宗赵构,想的却是:如果岳飞真的直捣黄龙后,迎回他那“坐井观天”的父兄,自己的皇位怎么办?于是他开始向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自动靠拢”,可是“不识时务”的岳飞还在那里唱着“对台戏”:怒发冲冠凭阑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所以此时的岳飞成了赵构的一块“心病”,当“岳家军”势如破竹地打过黄河,“莫名其妙”的金牌地到了岳飞手里,“不知死活”的他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史无前例”的第十二块金牌到来时,岳飞的死罪真的是“莫须有”啦。一位被敌方叹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主帅,就这样地在杭州的风波亭里“精忠报国”了。当“义愤填膺”的韩世忠“责问”当时的宰相秦桧时,秦桧无奈地道出了“真相”:莫须有。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难道我们还有必要强求他说,岳飞死得冤吗? 在那个百病缠身,敌强我弱的朝代,提出“罢战主和、休养生息”的秦桧,死后却在南宋王朝为岳飞“平反昭雪”中,成了残害忠良的历史罪人,所有的污水、骂名全由他承担。而实际操有“生杀大权”的皇帝赵构,却躲在了浩瀚的史籍里“自鸣得意”,不知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会有些许的不安,起码是对于自己的父兄。 而平头百姓出于忠君思想的熏陶,和对岳飞“精忠报国”的共鸣,所以秦桧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替罪羊”和人们渲泄不满的出气筒,在史册中也永远地被盯在了耻辱柱上。尚不解恨的民众,还流行着一种用面团搓成的秦桧、王氏夫妇,捆扎在一起,下到油锅里炸,并“食之以后快”,这就是油条的由来―“油炸桧”。 走近与“苏堤春晓”相邻的岳王庙里,在感叹岳飞不幸的同时,也对秦桧的无辜感到无奈。我想那副对联应该改作:青山有幸埋忠骨,秦桧无辜铸佞臣。 二、雷峰塔、西泠桥和西子 白素贞、苏小小、西施三位美女子,一位是蛇仙、一位是歌妓、一位是巾帼英雄,她们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这西湖边。所以现在有人说,杭州西湖是最浪漫的地方,最容易产生 艳遇的所在,也是出美女的家乡。 我在“断桥不断、长桥不长”的地方,“读”到的却是:主动追寻爱情的白素贞,被以法海为代表的“正统”诬陷为“蛇精”镇压在雷峰塔下;义赠、资助落难书生的苏小小,却 为世俗所不容,抑郁地躺在西泠桥下的坟墓里。而“为国捐躯”的西施,在勾践的“卧薪尝胆”复国后,和心目中的情郎范蠡,泛舟而去,不知所终。则是人们对这位“中国四大美女”的同情,“杜撰”出来的美好传说。 白素贞的情、苏小小的义、西施的忠和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勇气,冲破了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虽然最终还是“失败”的结局,但是已经成为了千古的绝唱。也是人们永远讴歌的故事。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雷峰塔终于倒塌了。唯一起来高声欢呼的不是“许仙”,也不是“白素贞”,而是一代大师鲁讯先生,他觉得镇压在妇女同胞头上的“封建礼教”应该崩溃啦。却无人喝彩,因为当时社会还流行着“三妻四妾”和“妻妾成群”。 我有些疑惑的是,如今重新“建立”起来的雷峰塔,到底要“镇压”的是什么呢?或者说要“恢复”怎样的“景观”呢? 三、“苏堤”、“白堤”和“杨堤” “总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一句娓娓道来的优美诗词,把西湖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贬官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相辅相成,是何等的“神奇”。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文化官员”和知名诗人们的吟唱,西湖会如此声名显赫吗?有时我又会想:如果没有西湖的淡泊平静、柳暗花明,这些“文人骚客”们,该有多么的寂寥和困惑呀! 而现在人们注重的是“名气”,不然的话来西湖的意义何在?不信你随便“逮”个人问问,促使他来西湖的原因是什么?我发现现代人对于“玩”,已经失去了古人的情趣。更不用说玩出花样,玩出水平,玩出文采来。问题的症结就一个字“快!”,也就是缺少了闲情逸致。 “进则修身、齐家、平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典范,那些个“学而优则仕”的“贬官”们,来到地方后,一般是“无所事事”,那就“带薪休假”吧。西湖有幸,来了两位不凡的“贬官”诗人-苏东坡和白居易。他们除了“吟诗消遣”外,还作了件“功德”-为西湖清淤疏竣,那些用淤泥堆积的堤坝,就是“苏堤”和“白堤”,成了现在西湖边上的一道道景观。 而“杨堤”则因为他的“淡泊”而默默地守护着西湖,显得没有那么地繁杂和喧闹。这也是一种境界。 四、灵隐寺的济公 灵隐寺的出名,是因为有了济公活佛。而同样拥有“重量级”人物-弘一法师的虎跑寺,尽管还有“虎跑泉”的映衬,却没有济公的故事那样家喻户晓。一位慈悲为怀、神通广大的活佛,总是衣衫褴褛,荒诞不羁的“不修边幅”,整天喝着酒、吃着肉,唱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种“叛逆”的修行,却能为严守“清规戒律”的灵隐寺所容纳,不能不说有点“蹊跷”。难道说是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的杜撰和虚构? 关于济公的传说,我最感兴趣的是飞来峰的故事。据说有一天喝得疯疯颠颠的他,闯到一个正在办喜事的村庄,对大家说,快跑吧!大祸临头啦!可是谁也不理会他。他急起来冲进洞房,背起新娘就跑,引得大家的追赶。此时一座山峰从远处飞来,覆盖了整个村庄。死里逃生的村民们,才明白了原来是活佛挽救了他们。从此飞来峰下的灵隐寺香火旺盛。 传说故事终究不是史实,但也不会“空穴来风”。济公的俗名(或者说原型)叫:李修缘,他的疯疯颠颠可能是为了“避祸”,我在《说岳全传》看到一段关于“疯僧扫秦”的记述,这一“事件”表达的是当时社会,对岳飞遇害的一种不满情绪吧。 不管怎样,地处当时的抗金京都的灵隐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世外净土。即使过了数百年,后金入主中原,康熙游江南时,由于寺规的“不能变通”,大门永远地被“钦定”不能开放,寺名也改成了:云林禅寺。 |
转自:http://bbs.thmz.com/dispbbs_b49_i436024_p4.htm19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