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游记(5) |
[游记]杭州游记(5) |
2007-07-16 kuailv.com |
出了雷峰塔,天色已晚,大家嚷着要找个地方吃饭。当时我心底是极想去看看状元台的,但我发现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我总属于应该服从多数的少数,这让我讨厌极了集体出游。 雷峰塔对面的南屏晚钟,灯火通明。我很自觉地不提我想进去看看的念头,跟着大队人马搭车去吃饭的地方。当时我并不知道我们要去的是吴山脚下的清河坊。到了目的地,我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城隍庙。 在春秋时期,吴国的南界是紫阳等十几个山头,总称为吴山。吴山不高,主位独好,且景秀、石奇、泉清、洞美,以至于步步楼台,处处寺庙,香客游人摩肩接踵,十分热闹。 山巅“江湖汇观亭”沿用明朝才子徐渭的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真实描绘了古代杭城吴山和清河坊地区繁华景象,点明了“吴山天风”的意境。 城隍庙是吴山上最大的神庙,仿宫殿式建筑,秀出云表,巍然壮观。据说人们心目中的城隍庙地位甚尊,连山名也改叫城隍山了。 我们到的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就在吴山脚下。回来以后,查了资料才知道,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的繁华地段,而这段街区,正是杭州历史的一个缩影。 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 从南宋开始直至解放初期,清河坊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一直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的繁华地带。 如今的清河坊,古风扑面的步行街,再现昔日繁华。不仅保留了历史文脉,恢复了许多杭州百年老店,如张小泉,保和堂,状元馆等,还新引进了世界钱币博物馆,雅风堂馆,龙泉官窑展馆,太极茶道,绍兴老酒店等特色店馆。 保和堂门口铜像便是许仙(图中下方头像)。相传,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的时候,他正在保和堂当学徒。铜像所铸的许仙,正准备去往西湖游玩,也就是这次他遇见了白娘子,开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胡庆余堂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听说“江南药府”胡庆余堂的建筑群,设计得独具匠心,通体宛如鹤形,门楼像鹤首,长廊似鹤颈,大厅若鹤身,用材讲究,雕绘精巧,典型古朴。可惜我先前没有听闻,没有前去找寻此宅。 同治年间,庆余堂药号落成并正式营业。胡雪岩不忘受欺之恨,亲自撰写了“戒欺”,制成匾额挂在内部,时刻提醒店内伙计。并广请浙江名医,研究历代药方,采办药材,精心配制成药,使之在大江南北声誉鹊起。于是就有了“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的说法,而胡雪岩本人也被誉为“江南药王”。 既来之,则拿之——王星记扇庄 王星记扇庄创设于光绪年间,经几代人的努力,创造出传统名扇黑纸描金扇,檀香扇。 据说,一位秀才拿了把王星记的黑纸描金扇出游,一场骤降的雷阵雨,使人不及躲避。秀才便打开扇子遮头,不一刻,云开日出。扇面虽湿透,但不见褪色,秀才把扇子放在太阳光下晒,扇子干后而不翘,就有了“一把扇子半把伞”的说法。
|
转自:http://www.kuailv.com/info/review/1535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