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游记(五) |
[游记]杭州游记(五) |
2007-07-16 |
杭州之行,美食是一个重要因素。西湖醋鱼、宋嫂鱼羹、油炸响铃、东坡肉、叫花鸡、荷叶粉蒸肉……“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对这些耳熟能详的杭州名菜,我是思慕已久。 其时因为天色已晚,加上人生地不熟的,只在岳王庙对面的一家旅游餐厅模样的饭店吃饭。我们三个人吃饭,要了东坡肉、西湖醋鱼、蒜泥空心菜和西湖莼菜汤。 西湖醋鱼。“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脍,河鲤河鲂总不如。”原来以为西湖醋鱼是以糖醋红烧,那知乃是以鲜鱼入清水煮过(又或是蒸的)再浇上糖醋汁而成。以芡汁明亮、色泽清爽美观、口味清淡酸甜、鱼肉鲜美细嫩为上品。这家店在勾汁上稍欠功夫,酸甜味未能很好的融合,酸味重了——入口先是有点儿明显的酸,然后才是甜。尝一口,问:“味道怎么样?”答:“醋——是好醋……”,哈哈。所幸用的是活鱼,肉倒也还细嫩,基本能吃。 莼菜汤。晋朝的张翰在洛阳为官,因见秋风起,思念起家乡的鲈鱼脍和莼菜羹,叹息说:“人生贵在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外以要名爵?”为此辞官而归。后世遂以鲈莼为思乡的典故。能让人弃官不做的汤该是什么样汤呢?对此我神往已久。原以为莼菜应该是碧绿碧绿的,端上来一看,却是作淡淡的灰绿色,就跟这个季节的荷叶是一个颜色,形状也极像,就是迷你版的荷叶了。奇怪的是,看这个莼菜,“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我并没有吃过莼菜啊,不然像我这样的馋人哪有不记得的道理?莼菜入口爽滑细腻,用来做汤很是适宜,只是未免稍嫌寡淡,所以汤里被加入大量的味精调味。认为辅以蘑菇、豆腐、肉末、虾仁之类勾薄芡制成类似于浓汤的“羹”更佳。 东坡肉。苏东坡任钱塘太守时,最喜食四方块浓汁肉,故称之为东坡肉。东坡有一篇“猪肉颂”: 净洗镗,少着水, 柴头灶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我们点的几个菜中,最难煮的应该是东坡肉,却是最早端上来。两厘米见方的肉块装在小紫砂盅里,原来是大批量做好了,保着温——抑或是临时热一热,谁知道呢。东坡肉忌水,不得已则以浓茶烈酒代替,这个肉显然是放了太多的水,肉是肉,汤是汤,并无“浓汁”可言,瘦肉煮得“柴”了,吃不出什么特别的味道。据说杭州有名的百年餐馆天香楼,以此菜作为保留菜单中最出色的菜目。“天香楼”名字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冲这名字,下次去杭州可要一睹芳容。据说现已更名为浙江天香大酒店,不知昔日的味道,如今还能保留几分? 评论 (0) | |
原始链接:http://tangchaoyezi.blog.sohu.com/21509393.html |
转自: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