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游记:西行回程走滇藏9、夜宿飞来寺—huih. |
[游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游记:西行回程走滇藏9、夜宿飞来寺—huih. |
2007-11-13 17u.com |
九、夜宿飞来寺 进了云南界,山还是那座山,还是那条江,路面又逐渐升高,江水又在峡谷里远远变成一条飘带。走到一处有两条水流同时汇入澜沧江,这里被大家借用了那个专有名词,称为“三江并流”。过了三江并流,盘山路越来越多了,两侧山间的林木也逐渐茂盛起来,天又开始阴沉,浓重的雾气终于变成了细密的雨丝,在雨雾蒙蒙之中把我们带到了飞来寺。 师傅们还要到德钦等待接团,我们要在飞来寺住下等待明天的日照金山,大家都在掏腰包,师傅接过每人递过去的600元,嘴角都笑弯了。忙活了一路停车拍照,吃喝拉撒,总算有了收获。最后告别了师傅,久美递上一张名片,让大家以后到西藏找他,可惜过了两年名片也找不到了,不然真应该给久美做个广告。 目送着师傅们开着越野车一溜烟驶出视线,心中竟然悄悄生出一丝莫名的惆怅,天近黄昏雨丝紧促顾不上胡思乱想,赶快安顿好住处才是道理。已经过了旅游旺季,飞来寺路边上排列着好几家客栈,虽然来得晚,也不愁没的住。进了一家客栈都是八人间上下铺,跟着服务员尾随着两个老太太上楼,看那间屋里已经有了一个住客,俺就回头下了楼,给自己弄了个上铺。 可怜的老杨本来也跟着大家安顿好了,可是禁不住两个老太太的央求,就痛快答应到楼上去跟她们住。大家把湿乎乎的行李都摊铺好了,一起跑到餐厅去觅食,这回可能就是最后的晚餐了。几日的同行虽然也有小小不言的磕磕绊绊,总的来说合作还是愉快的,八个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要了个热气腾腾的牦牛火锅吃了个热热闹闹。 屋外的雨时疾时徐,餐厅的地上又湿又滑阵阵寒气,这种天气丝毫也没影响到游客的情绪,好几桌客人吵吵嚷嚷,推杯换盏,把餐厅搅和成了蛤蟆闹坑。最热闹的是旁边那桌要去稻城的游客,男男女女每人一身色彩鲜艳的冲锋衣,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乍一看个个都象资深老驴。他们包了辆20几座的中型客车,有心再发展几个人同行,只是要价太高,还没找到人响应。 饭罢回到房间,夜雨蒙蒙无事可做大家纷纷抖搂开自己的战利品,老杨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搬出了笔记本,打开一看原来他给路上那群乞讨朝拜的最有特点的老头拍了张特写,电脑屏幕上刚一显示,就让俺忍不住流起了口水。那张脸竟然那么生动,抓来了这么好的镜头,难怪老杨这么满足。 住在飞来寺的游客几乎都是奔着梅里日出来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房间里就悉悉簌簌响起了穿衣起床声。摄影师率先爬起来到外面侦察天气,听见动静大家随后用紧急集合的速度穿上衣服抓起相机出了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的雨还意犹未尽,用最后那点毛毛细雨用做新一天来临的洗礼,轻轻洒落在每个人的头上肩上。 外面山崖边上早已集聚了三三两两的游客,三脚架也挤占了最佳摄影位置,众望所归面向太子十三峰方向眺望。无奈卡瓦博格只在瞬间露了一小脸,没等看清它的容颜,就躲在云雾后面再也不肯出来了。太阳可怜这群苦苦等待的痴心人,拼命从云缝中往外钻,象舞台上的追光灯照射在一排白塔身上,沐浴着那一抹暖光,白塔被披上了圣洁的光环。 白塔的一侧的山坡下围起一圈栅栏,正中竖立着一座纪念碑,中间镶嵌着黑色的大理石上镌刻着十七个名字,那是1991年中日友好合作登山死难队员的墓碑。上面五个中国人的名字还清晰可辨,十二个日本人的名字已经被刀刻石划弄得面目全非,俺觉得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发泄民族情绪,毕竟他们为了征服自然付出了生命。 梅里雪山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主峰卡瓦博格虽然只有6740米,却是一座处女峰,至今无人染指。面对这些喜欢向极限发出挑战的人,每次有组织的登山活动都遭到了藏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有信徒们的诅咒和多变的天气,这座具有高纬度低海拔冰川的雪山,用雪崩阻挡了征服者的脚步。 本来也没敢奢望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一睹神山的容颜,没有等到日照金山,大家陆续收拾行头去打食。摄影师到处去找一个女服务员,他带来了一本画册,上面有去年拍的那个姑娘的黑白特写。因为这张照片,摄影师得了奖。另一个服务员看着画册上那张漂亮的脸庞,羡慕无比地告诉摄影师,这个同事已经走了,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照片。 有独特目光的摄影师立刻就指出:你没她漂亮。虽然是这样,还是答应给她拍照,小姑娘欢喜得赶紧去梳妆打扮换衣服。等摄影师拍完照片,大家也都各自为战喝稀粥的喝稀粥,吃面条的吃面条,给自己填饱了肚子。正在讨论何去何从,一辆从明永开来的班车经过这里,这可是一天中有数的班车,没容考虑,大家把车拦住,飞奔回屋拿出行李上了车。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10417.html2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