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游记(四) |
[游记]杭州游记(四) |
2007-07-23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乘游船游三潭印月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西湖之上大大小小200多条船,一种是电动船,其中中船票价45,大船68,包括了游小瀛洲、湖心亭两岛的门票,可以上岛游览;一种是木舟,简单朴拙,未着颜色,仅以桐油刷过,舟中置两凳一几,用蓝印花布包了,能容纳8—10人;船夫是一色黄土布中式对襟衣衫,立于船头摇桨。我觉得须得乘这样的小船游湖,才算没白来这一遭。这时候可觉出自助游的好处来了,旅游团为了省事,都赶着客人坐大船去了。早晨散客少,拼船也不大容易,索性包船。船家说包船160,不要票120;我二人本着“有价不还,天理难容”的原则,闲闲地一唱一搭,轻轻松松杀到100块,忍不住得意地念叨莫小贝的经典台词:我打一黑驴的,不打表不开票……只是还没到的了十八里铺——半个小时就被糊弄上岸了,只算打个平手,谁也没吃亏。 小船自码头划向湖心岛,并不上岸,只在三潭印月处稍作停留。船家向我们解释了三十三个月亮的来历:湖中三座石塔(原是苏轼为观测水位而建),每塔皆五孔,塔中点上烛火,火光自孔中透出,那是15个月亮;加上映在水中的倒影则是30;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倒影,是32个;还有一个,那便是人人心中的明月了。如今不点蜡烛,改点电灯,不过只在中秋节前后三天亮灯,“三潭印月”的景象难得一见,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总不会是为了省电吧。 没有电动船讨厌的轰隆声,坐在船头静静眺望远处的风景,颇有些“泛舟江湖”的味道。有一搭没一搭地与船家闲聊,听他用杭州普通话慢慢地介绍风土名胜,湖水在朝阳的映照下泛出粼粼波光,偶尔有一两条鱼跃出水面,又“啪”的落下,留下一圈又一圈涟漪;湖面微风拂过脸颊,两岸杨柳依依,远山空朦如画。如果湖水再清澈一些,游人再少一些,那可真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了。 弃舟上岸,沿湖行至雷峰塔。曾经轰轰烈烈的雷峰塔已倒掉,一座新塔屹立在原址上,却仍旧称作雷峰塔。在我看来,倒掉就倒掉了,重建的再好也不是它。据说这座新塔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装电梯的塔,说不得是创新还是破坏。看到电梯装在山上,游人乘着电梯上升,觉得相当怪异,很不舒服的感觉。 雷峰塔收门票,四十块。觉得花四十块钱乘下电梯好像没什么必要,何况我又畏高。稍作逗留,便奔知味观而去。 评论 (5) | |
原始链接:http://tangchaoyezi.blog.sohu.com/20146376.html |
转自:2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