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令我魂牵梦绕晤寐思服的西湖舒展在面前,当上演过千年等一回爱情绝唱的断桥伏卧在脚下,我的心中几乎没有荡漾起半点涟漪,有的只是犹如止水般的沉静。我不知道是因为湖水的澄澈感染了我,还是这里本来就不是波澜壮阔的景象。或许,千百年前许仙和白娘子的邂逅,也是这般的随意、自然,如细雨润物悄无声息吧。 撑一把油纸伞,沐浴着迷濛的细雨,我踏上绵延在绿杨烟里的确白沙堤,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雨丝飘洒似乎诉说着西湖传奇的往事,杨柳依依隐约流露出离人闪烁的眼眸。白堤两面的湖水,都隐藏在一片白茫茫的烟雾中,撩起这神秘的面纱,不知会是怎样的玉骨冰肌呢。 沿着一条曲折的小道拾阶而上,来到了西湖最高的岛屿——孤山 ,临风而眺,把酒抒怀,“孤山寺北贾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的诗句盈然于心。如果你曾经领略过岱宗“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最打动人心的不仅是这里的湖光山色,更是这里曾经留连过文人墨客的足迹。感慨过“夜夜龙泉壁上鸣, ”的鉴湖女侠秋瑾,就长眠在这里,这青山苍翠,碧水环绕的地方,也是为女诗人、革命家她一生的侠骨柔肠作了最好的诠释。著名的“西泠印社”以书法中点睛之笔的印章艺术,给这座小山头增添了几笔令人回味悠然的文化韵味。在一座苔迹斑斑的石室中,矗立着一座汉代三老碑刻,据说是在民国初年西泠印社的社员,捐献了八千银元从的洋人手中买回来的,两袖清风的他们却为后人保存了一处见证历史的真迹。缓步而下,不经意间却发现,在一方爬满青苔岩石上,题写着林和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佳句,他当年曾经在此过着闲云野鹤般恬淡的日子,“梅妻鹤子”的佳话为人们津津乐道,流传至今。或许在这里,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地,就可以触摸到历史长河的浪花掠过的痕迹。 纷飞的细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沿着白堤漫步,可以眺望得到湖中心的“三潭印月”岛, 隐隐约约,明灭可见,令人不自觉的想起烟涛微茫的蓬莱仙境。湖面上停泊几页扁舟,很让人有一点泛舟湖上的冲动。林几在感伤亡国之痛的时候,或许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载歌载舞的景象已经不见了,而以“山外山”“楼外楼”命名的茶楼酒家,却以昂贵的价格和高尚的贵族品位招徕着八方的游客,倘若他地下有知,不知又会有什么佳作问世呢。 “西泠桥”“跨虹桥”从脚下匆匆而过,西湖也在眼波里荡漾起伏,顺着苏东坡率民众挖淤泥而建的苏堤,终于走出了西湖温柔的怀抱。我伫立在杭州的街头,看着面前的车水马龙,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不禁感慨良深,是什么给予了这 两米余深的西湖无穷的魅力,使得它成为人们梦想中的天堂?或许不仅仅是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更因为历代文人雅士在此流连的足迹,给西湖,给杭州积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后人们不辞辛苦的寻梦之旅,寻梦的人点缀了西湖人的天堂。或许,西湖边的人也沿袭了水的特质,古人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与之争”,他们常常做点丝绸、茶叶、藕粉这样的小生意,闲来无事品品香茗,搓搓麻将,哼哼小曲,与世无争的过着恬淡,随意而自足的日子。据说,历史上在杭州这块土地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有战火烧来,人们一般以求和来面对武力,虽然有点明哲保身的味道,但至少免受皮肉之苦,最重要的是保存了历史遗迹免遭战火的洗劫,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西湖人的眼中,杭州是永远的天堂,即使走出这里,任何一个地方对他们来说都永远是他乡。 后记:2002年5月,我们第一次远游,到人家天堂杭州。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