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随笔西湖游记 |
[游记]随笔西湖游记 |
2007-07-24 sina.com.cn |
第二次去西湖,是秋天。 经过一段铺洒落叶的路。两边高大的法梧,树叶斑驳,迎风飒飒,绚烂好看。 荷塘在路尽头。踏着金黄来到荷塘边。荷叶已全被点染,染成满池深褐。一种厚重的颜色,一种生命成熟到从容的颜色。往日婷婷欲举的丰姿收成枝枝小伞,却并不萧瑟。还可伴秋声的。别是一番意趣。 山,更加彩色斑斓。草的浅黄,树的深黄,叶的金黄,错综成富丽的秋色图。 世界上什么最富丽: 秋天的西湖,铺开如此富丽的秋色,也是人间至美。 断桥在内湖。沿白堤往右,不一会就到。桥太新,和想象的不象。但我还是希望对面走过来一个小青一样的女孩。白娘子嫁人了,我们就不期而遇小青吧。 对面的女孩没过来。我顺道过去。拜秋谨。 沿内湖走向外湖。秋日的西湖,清波湛湛,荣晦不惊。更加温柔娴静。 空气中有缕缕幽香。咦,味纯而甜,是桂花吧。山寺月中寻桂子。桂树虽远,却香满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西湖的魂魄哦。 生在丹桂飘香的八月,对桂花感情倍亲。欣慰于那小小的花朵,竟能香传十里,一定有深的内美。西湖有桂,亦有了深美的内涵。 选湖边饭店吃饭。面湖而餐。心旷神怡。餐的西湖美味:糖醋鱼,东坡肉,莼菜羹。 小时候看《西湖民间故事》,几十篇美丽动人的故事,站在村外一口气一下午看完。现在却只清楚记得一篇:很久以前,西湖边一个渔家的小叔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茶饭不思。急坏了善良贤惠的嫂嫂,变着法弄好吃的,小叔都没胃口。一次偶然,嫂嫂改用糖和醋红烧鲜鱼,小叔一下来了食欲。原来其味鲜美无比。胃口渐好。善良的嫂嫂救了小叔,也为人间添了一道美味。 莼菜羹是西湖有名的家乡菜。莼菜就采自西湖。做出汤来滑滑嫩嫩,清香扑鼻,也是味美而甘。倾倒多少文人。据说古代一个叫季膺的西湖人,在北方做着大官。一日,秋风吹起,吹动季膺乡思,忽然想起家乡的鲈鱼和莼菜羹了,立即辞官,直奔千里外的故土。辛弃疾叹道“休夸鲈鱼堪脍,尽西风,季膺归未?” 东坡肉味醇厚,浓而不腻。相传是苏东坡发明的一种做法。要“浅着水,文做火”,一经发明,杭州人倾城为之嘴馋。 当年差一点害东坡又坐一次牢。原来大才子性格豪放不拘,天真烂漫,口无遮拦,开罪了不少本来就嫉妒他的同僚。他们派探子四处搜罗罪证。 探子来到杭州,一看举城都卖东坡肉,高兴坏了:看杭州人把东坡恨的,个个都要吃他的肉。这不是铁证如山吗。后来最高人民检查院下来一核查,不是那回事儿。 餐罢,经白堤上苏堤。 白堤平坦朴实宽广。正象白居易的诗。读来爽口。苏堤却处处匠心独运。这里一亭,那里一桥,如此一曲,那么一弯,或以乱石裂岸,或用拙岩垒边,移步换景,随地拾趣。光亭桥就有五座,每座都取自一地名胜。一段堤,多出许多花头。宛如东坡跌宕多变的诗文。 漫步白堤,分明是面对平直可爱的白居易。漫步苏堤,又正是看着多才多艺,妙趣横生的苏东坡。白居易的《长恨歌》我们是欣赏的。苏东坡的诗词书画和正直呆板豪放风趣的为人我们也是喜欢的。有这两位陪我们游西湖,不是有意思的么。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37bf92010005k92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