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宜景宜诗话西湖 |
[游记]宜景宜诗话西湖 |
2008-05-22 sina.com.cn |
火车晚点了半个小时,我出来的时候,姐姐在外面等了四十多分钟,还不算是很累,于是他们建议先吃些早点,荡一圈西湖再回。不知西湖旁边有什么特色小吃没有。 我跟着走,此时也不觉得已是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昨天在火车上的时候,呼呼的倒也睡了一夜。似乎很有一段时间没有休息似的。醒来的时候已是天亮。我拉开窗帘,向外看去,正值梅雨时节的村落,景色颇有几分韵致,比起沙尘漫天的北方,鲜有的清素。一洼洼的浅水里,参差着芦苇。韵着薄薄的湿。房子是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粉墙黛瓦,屋两旁砌着风火山墙。 就是了,这样诗意。不由的想起粗放豪迈的西安唐式建筑。许是受汉唐文化的影响,整个建筑色系均是以红黑色为主,精雕细刻的椽木纵横交错。这些在古代都是不用钉子而把它们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的。(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现代建筑大师张瑾秋秉承唐朝的建筑风格,渗入现代设计理念,生动了西安的“本土特色”与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于是就“土”得那般亲切,质朴,自然起来。现下不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比起西安来又是怎样的别致。询问起来,姐姐便向我讲了一些关于这里的特色。“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说起杭州的由来,相传大禹到会稽赴诸侯大会,在此“舍航登陆”,因此杭州有“禹杭”之称,日后讹传为“余杭”。春秋时这里为吴越争霸之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初设钱塘县于灵隐山下。隋开皇九年,始称杭州。 说话间已经来到了西湖边。哥把车子泊在中国美院对面的民俗文化馆。一看周围并没见什么特色的小吃,寻了很久才找到一家混沌店.我们进去吃了,一会儿可要饱一下眼福。 顺着中国美院往前走,旁边都是高30米以上的红杉树林。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建筑点缀其中,很是有情调的,于是多的就是咖啡屋,茶馆。鲜有的雅致。再往前去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位于东南岸的“柳浪闻莺”,万达甫在诗中描绘:“柳阴深蔼玉壶清,碧浪遥空舞袖轻。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舫何处又吹笙?”读来确是景象旖旎,放眼望去,全园遍植西湖名柳,轻风摇曳,如柳浪翻空。于轻风的抚动下,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为“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为“狮柳”;远眺像少女浣沙,称为“浣沙柳”等。黄莺在柳间穿梭啼鸣,大概“柳浪闻莺”也就由此得名吧。想来“柳浪闻莺”原为南宋皇帝的聚景园御花园。而宋末元年,其南侧地带,被随蒙古铁蹄南下而择为墓地;中段荒芜成沼泽水塘,北段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于是便有了紫珊老人:“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许是后来的几多兴修,扩大到二十多万平方米。列为西湖十景。 拉回思绪,远远便望到了一座金壁辉煌的宝塔,“暝色霏微入远林,乱山围绕半湖阴,浮图怎会得游意,持住斜阳一抹金。”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雷峰塔了。“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被镇压在塔下的白娘子受着法海的咒语。不想1924年,塔却自然倒塌。对于传说故事,并没有太多值得考究的。但是于凄美的故事下不禁想到:十年修得同船渡…不管良缘还是宿命,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邂逅,可出卖白蛇的恰是许仙,如果不是他耳根子软,如果白蛇了解人类,就不会有白蛇镇雷锋的悲惨下场。也不会有如此缠绵凄怆的故事了. 接下去映入眼帘的是南屏晚钟,是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远眺间,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秀色可餐,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缥缈空灵,若即若离。宋林在《南屏晚钟》里绘道:“飘渺雷峰隔上方,数声风送到幽窗。柳昏花暝游人散,付与山僧带月撞。”是有几分伤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fe8d101000986.html2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