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西湖印象 |
[游记]我的西湖印象 |
2008-05-22 sina.com.cn |
公交车的停靠点离西湖只有几十米的距离,老远看到远处的湖水,内心还是激荡起一些波澜。是童年深深的回忆?还是许仙的附体?最好许仙不要来,我只想平平静静地看一下西湖,西湖的种种传说也象童年一样远去了。都没有吃午饭,就未赏美景,先尝美食。我们进了一家杭州小吃的饭馆,靠着西湖开饭馆就是不一样,简直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味道没有什么特别,填饱肚子就走。 散步走在湖边,湖水波光粼粼,湖水的那边就是连绵的群山,山势不高,但感觉隽秀、清丽,和西湖的水完美搭配。若是山高了,水显的没有亲和力,也许就没有那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发生了。 湖水离岸边石头砌起的路面相差无几,几乎触手可及。湖边的步行街上有许多古老的香樟,朋友说这是杭州的市树,怪不得到处都是。供人休憩的长椅大多是情侣,西湖就是爱情的滋生地,见证了从古至今的爱情,有的缠绵,有的壮烈,有的离奇,留下许多回味和联想,也留下后人嗟叹和遗憾。我们象断桥方向走去,半途路过刻有杭州西湖的石块,排队留影。随后来到白居易的铜塑边,白居易带着书童要与杭州市民告别,反映了白居易深受杭州老百姓的爱戴,我猜测现如今的地方长官追求的不是这个,追求的上司的褒奖和钱袋子的饱和。白居易的诗在市井中流传与白居易的平民本色有一定关系,他的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的很多是老百姓的生活和民间的状况。 向断桥方向是北面,远远看到保(亻叔)塔如一根大号的针倒插在宝石山上。鲁迅先生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里错把保(亻叔)塔当作雷峰塔的旧称,不过后来鲁迅先生在补记上作了说明。保(亻叔)塔是越王的儿子去见宋朝皇帝赵匡胤,杭州的大臣百姓担心他们爱戴的被皇帝扣留,于是修了这么一座塔,保佑钱(亻叔)平安归来。可见钱(亻叔)不是吃喝玩乐之辈,否则很多心怀叵测的外戚宦官就把江山换了颜色。宝石山开始出现黄和绿的搭配,秋还有点早,风还没有那么凉,要不然那满山黄的,红的,绿的层次分明,毫不逊色于北京香山和南京栖霞山的红叶。 走到断桥上,朋友向我讲起断桥的来历。断桥原名断家桥,也从未断过,是湖边一个富户出资修建,后来简称断桥,也就衍生出许多的故事和传说。有一个说法: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还有一个来历就是大雪初霁后的断桥一半融化,一半残雪,远看似断非断,故而西湖十景里有一景就是“断桥残雪”。过了断桥,我们走上白堤,白堤上的垂柳虽已没有柳叶,但婀娜的枝条仍然展示它的柔美,如同一个老了的芭蕾舞艺术家,身姿仍显示出当年的风采。我在断桥上想象许仙和白素贞在风雨中,在断桥边,在船上面面相觑,怯生生,怦怦然的模样,那样的画面定格在心中,成为永恒。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c01bf010007qu.html2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