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雨雾迷朦游西湖小店对饮感杭州

[游记]雨雾迷朦游西湖小店对饮感杭州

2008-05-22    sohu.com

搜狐博客 > 丽水君山踏雪归 > 日志

2008-01-30 | 雨雾迷朦游西湖 小店对饮感杭州

12月22日,雨雾迷朦。我与新结识的亚东大哥商量好,步行游访西湖。

早晨9时许,我们从华辰饭店出发,直插西湖。至湖畔,沿逆时针向白堤方向出发。临行前,我发现自己的那双旧皮鞋右根皮脱落,在雨中石路之上时有滑跌。顾不得这些,我们确定行访路线,立即出发。

我们自平海路至湖畔商业街,沿逆时针向“断桥残雪”行进。过断桥即白堤。白堤原名“白沙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乐天《钱塘湖春行》诗中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句,“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据记载,白堤唐朝即有。白居易曾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十月出为杭州刺史,时51岁,至长庆4年(824)夏离杭,所谓“三年为刺史”,实不到两周年。在任时,白居易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后人误以白堤为白氏所筑之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宋时因此堤为通往孤山的唯一道路,故称孤山路。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在杭任刺史时的政绩,称之为白堤。据说当年此堤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宛如一条锦带飘逸于碧波粼粼的西子湖上,富有诗情画意。乐天有诗赞道:“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

沿白堤,过锦带桥,即白堤西端平湖秋月。不知是否确切,有人研究说:现“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实当为“平湖秋色”。因原有“三潭印月”,再有“平湖秋月”,岂不重复?不过此处三面临湖,曲栏画槛,直挹波际,湖面开阔,秋高气爽时皓月当空,湖平如镜,银光如泻,确为佳境。“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确是平湖秋月之真实写照。

湖畔前行,早见湖中二岛,问之方知左为湖心亭,右为“阮公墩”,亦称“阮滩”,即“阮墩环碧”。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征仪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云贵总督。任浙江学政、巡抚时,在湖上,以湖泥堆成小岛,后人称为“阮公墩”。在任主持修复一批名胜古迹。

远望“阮公墩”后,至浙江博物馆。也许此时为西湖旅游淡季?或许人们大多被西湖美景所吸引?虽然此馆免费,但馆内观者并不多。我和亚冬大哥细细参观,感受着古老杭州的历史渊源,今与昔远,昔何再来!感慨良久,所思颇多……

穿过中山公园,见迎面石壁镌有“孤山”两个大字,知为放鹤亭近矣。

曲径偏通幽,却来西泠社。关于西泠印社筹建,我所知有两个时间。一说筹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一说1904年。早在乾隆年间,丁敬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世称浙派鼻祖。1904年,叶为铭、丁仁、吴隐、王褆等人创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首任社长,于清明节、重阳节进行雅集活动,每十年举行一次金石书画展。留影“三老石室”后,往放鹤亭。

放鹤亭,为纪念北宋诗人林逋而建。林逋,北宋初年钱塘人,终身不仕不娶,孤山隐居,植梅三百,养鹤一只(取名“鹤皋”),以“梅妻鹤子”传为佳话,死后葬孤山。元人陈子安建放鹤亭。林则徐在道光年间仰慕林和靖,捐官俸,修葺林逋墓、放鹤亭,补植梅花树,并写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今亭为1915年重建,亭壁有康熙临摹董其昌书鲍照《鹤舞赋》石刻。

放鹤亭下,远思和靖,《山园小梅》,绝妙千古,暂无人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惜梅花苔小,粉痕娇嫩,令人怜之。

过西泠桥,我们来到慕才亭,亭下为苏小小墓。苏小小,六朝南齐钱塘著名歌妓、才女,据说当年其居西泠桥畔,喜爱西湖山水。

转自:http://wchunyushengbo.blog.sohu.com/77976301.html34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